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生理性厭惡與道德

一 引言

人們常常認為德性有一個神圣的來源,如上帝或理性。但日常道德生活的實踐卻有意無意地暗示,德性可能更多地體現于具身而不是體現于心靈,許多實驗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例如,施瓦茨和克羅爾(Schwarz & Clore,1983)關于情緒的研究[1],達頓和阿羅(Dutton & Aron,1974)[2]、沙赫德和辛格(Schachter & Singer,1962)[3]、齊爾曼(Zillman,1978)[4]等人關于生理性喚醒的研究。根據海特(2001)的道德判斷的社會直覺模式和達馬西奧(Damasio,1994)的軀體標記假說[5],我們認為,隨意啟動的直覺反應(如生理性厭惡)可能是隨后進行道德判斷的線索或依據。

在實際研究中,如果不能操控被評價的行為本身,道德直覺的實驗操作是非常困難的。然而,催眠術的實踐可為此類研究提供實驗操作的可行性。盡管還存在不少爭議,但催眠術確實能有效地誘發情緒[6],抑制情感反應[7],甚至調節認知過程的神經關聯[8]。為此,我們研究的設想是,利用最近得到確證的催眠效應,將任意單詞和生理性厭惡進行催眠后暗示體驗組合,然后把暗示體驗詞植入到道德判斷的情境故事中,在隨后的道德判斷任務中,被試將會順從此種暗示體驗,并作為厭惡性評價和道德性評價的線索,從而影響被試的道德判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分宜县| 盐亭县| 合作市| 阿鲁科尔沁旗| 临桂县| 磐安县| 湘阴县| 白朗县| 昌都县| 崇文区| 漯河市| 灌南县| 五大连池市| 额济纳旗| 安徽省| 大丰市| 报价| 榆中县| 贵定县| 资兴市| 石柱| 兴安县| 铁力市| 盖州市| 黄陵县| 大丰市| 肇庆市| 迭部县| 行唐县| 漳州市| 石棉县| 鄂托克前旗| 八宿县| 探索| 广宗县| 沧州市| 云和县| 黑河市| 新干县| 炎陵县| 镇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