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周易元義
  • 王天苗
  • 2589字
  • 2019-08-16 19:03:10

在中華文明的浩瀚長河中,《周易》是一部特殊的經典,人們一方面很尊崇它,一方面對它顯得無所知,這種矛盾的交織,延續了兩千多年。

先秦時代,諸子雖偶有提及《周易》,始終未曾見到相對系統的闡述。迄至兩漢,《周易》成為五經之一,但從歷史記載上看,《周易》并未對社會起到大的影響作用,與其地位不相匹配。那么,到底是它徒有虛名,還是當時的人已經不能理解它呢?

自魏國王弼以玄學思想作了《周易注》之后,其注釋就成為正統,歷經隋唐五代。縱覽這個時間段的史書,可以感覺到《周易》的影響甚微,停留在經典學習的層面。

到了宋朝,北宋五子以及朱熹等人,開始以新的思想來闡釋《周易》,但基本限于學術范疇,且大多是以詮釋自身思想的方式展開。在社會文化層面上依然缺乏《周易》的影響,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清末。

簡單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周易》一直未能融入社會,遑論影響民族的思想、文化、性格,反而在明清之后成為江湖術士借以抬高身價的工具。那么,《周易》的偉大,莫非僅僅只是一種傳說?

蒙蔽在《周易》上的面紗,可能很早就蓋上了。其中的原因,或許在于《周易》的傳承本來就局限在很小的范圍之內,一旦因戰亂等導致傳承中斷,后人就難以窺其全貌。孔子有“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的感慨,司馬遷也說:“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史記·孔子世家》),無大過則文質兼具,即彬彬。由此兩條記載,可能在孔子的時代,《周易》本有思想的傳承已經開始缺失,雖經漢代諸學者發覆,但并未得以形成一個有效的詮釋體系。

一部如此重要的典籍,卻一直無法發揮與其相應的作用,令人遺憾。歷代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工作,試圖從卜筮、文字、思想、取象、數、圖、歷史、天文歷法等方面解釋《周易》文本,但始終給人力不能支的感覺,其表現形式便是注釋玄妙、解說牽強,令讀者莫知所然,更不知其所以然,遂使《周易》成為“天書”。

20余年來,在閱讀了三十余家系統注解《周易》著作與眾多易學著述之后,我逐漸意識到,歷代研究者忽視了原始易理的平實性、邏輯性、系統性,未能從源頭把握《周易》文本,反而因為使用過多的后世知識導致解釋體系支離破碎,導致《周易》本有思想未能得以清晰闡發。

《周易》來源于筮占,其文字以占辭的方式表達,但經過原作者的整理之后,已經完全不是筮占之書了。《周易》卦爻辭具有嚴密的邏輯編排,并借助卦畫、卦象來闡述思想。在對先秦文明總體把握的基礎上,我認為《周易》是周朝王室貴族用以修身行事處世,并以此來提高自身思辨力、洞察力、判斷力的修行指導書。

掌握《周易》本有思想,方能知《春秋》大義,方能通達《詩》、《書》、《禮》、《樂》,方能“窮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方能明晰《史記》、《資治通鑒》的深隱要義,故《漢書·藝文志》指出:“五者(指六藝里的詩、書、禮、樂、春秋),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而《易》為之原。故曰《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言與天地為終始也。至于五學,世有變改,猶五行之更用事焉。”

鑒于上述思考,本書嘗試走出自東漢以來2000年的易學研究體系,直接回歸先秦《周易》文本,以卦畫、卦象、卦爻辭為依止,遵循嚴謹、理性的分析原則,用白話文逐字逐爻逐卦疏解其要義,以求揭示《周易》中所蘊含的本有思想,闡發《周易》元始涵義。

為方便讀者,簡單歸納本書的幾個要點:

一、總體舍棄王弼以來的義理學派解易體例

義理學派的解易體例在闡述《周易》本有思想上存在著較大缺陷,故本書不取應、比、承、乘、卦主等用法,也不取他們對陰陽的理解。

二、舍棄《周易集解》以來的象數學派解易體例

象數學派的解易體例不符合《周易》原作者的思想,故本書不取卦氣、爻辰、升降、爻變、卦變、納甲、飛伏等用法。

三、把陽氣的生發、收藏、息長作為解易理論的主要思想

陽氣是《周易》思想的核心。在《周易》體系里,陽氣是實體,在自然界中客觀存在。于此基礎上,再思辨地引出了陰、陽兩個抽象的概念。

四、將吉、兇、悔、吝、咎等斷辭作為理解卦爻辭思想的樞紐

斷辭在連接《周易》文字與其表達思想上具有關鍵性作用,《周易》整個思辨的展開是圍繞著斷辭來說明、判斷,通過對斷辭的梳理,可以尋得卦爻辭所述之本。

五、重視對乾卦卦辭“元亨利貞”的理解

《周易》卦爻辭頻繁出現“元”、“亨”、“利”、“貞”,乾卦卦辭特以標出,本書結合《說文解字》、《易傳·文言》等的解釋,以其本始含義貫通經文。

六、所取卦象以《易傳·說卦》為主

《周易》卦象是卦爻辭的基礎,也是連通卦畫與卦爻辭的橋梁。對原作者如何取象的原則,可以通過《易傳·說卦》來認識,但具體落實到每一字,則要持嚴謹態度。在本書中,對部分文字取象存疑的,不猜測取象,以免陷入誤區。

七、文字訓詁以《說文解字》、《爾雅》為主

歷代《周易》注釋由于無法把握《周易》所要闡述的思想,使得對部分文字訓詁有誤。在本書中,對字義不取先秦之后的用法,盡量回歸先秦語境。

八、客觀定位《易傳》

《易傳》是現存最古的《周易》系統注本,通行的《周易》注本是將《易傳》作為經文的一部分。本書直接面對《周易》經文,故不疏解《易傳》,但書中會根據需要適當引用《易傳》。

為了避免加入筆者的主觀思想,書中用語比較簡練,不展開來引述具體例子,以免因復雜發揮而使讀者未能清晰把握《周易》本旨。每一個人都是獨有的個體,在扎實理解《周易》每條卦爻辭的基礎上,應該有自身的心得體會。書中特引用《易傳·系辭》十九條論爻辭的文字,以使讀者能參考先秦研究者的發揮思路。

對《周易》一書的正本清源,于學術、思想皆有根本性的意義。中華文明經由追溯源頭,繼承先秦文化博大剛健的氣象,而后再吸納人類其他文明的精華,自可迎來充滿勃勃生機與陽剛健動的復興。

盡管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去揭開籠罩《周易》兩千多年的面紗,但這種嘗試的效果如何,只能留待讀者的評價。對那些在人生旅途上奮進的君子淑女,若此書能給予他(她)們以啟迪、以智慧、以生機、以力量,幫助他(她)們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進而推動社會的前行,那么本書的目的就達到了。

注疏《周易》這部中華文明的元典,不僅要有深邃的領悟力,還需要有古文字學家的精博、史學家的洞識、哲學家的思辨。本人學力有限,在著述《周易元義》一書的過程中,若有訛誤,敬請讀者不吝指教,以待再版時修正,聯系電子郵箱:zhouyiyuanyi@163.com。

王天苗

二○一四年五月十七日于北京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调兵山市| 沂南县| 长武县| 麟游县| 叙永县| 庄浪县| 涿州市| 峨边| 浦江县| 临沭县| 葫芦岛市| 台湾省| 吴桥县| 汉阴县| 敦煌市| 南漳县| 襄樊市| 马尔康县| 师宗县| 兴文县| 蓬安县| 郯城县| 奈曼旗| 百色市| 永和县| 美姑县| 衡水市| 阳信县| 海晏县| 铁力市| 杂多县| 沁阳市| 沂水县| 南乐县| 蓝田县| 临清市| 丹巴县| 桃园市| 临潭县| 巴中市|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