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 徐碧輝
- 930字
- 2019-08-16 19:09:49
第二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創立——蔡儀的《新美學》和《新藝術論》
無論歷史后來如何發展,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誕生于蔡儀的《新美學》和《新藝術論》。前面我們曾經提出,20世紀前半期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最大成就是確立了美學的唯物主義基礎,這個基礎是由蔡儀在他的《新美學》和《新藝術論》中奠定的。
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中國美學中的超功利主義傾向逐漸抬頭,特別是當朱光潛發表了《文藝心理學》、《詩論》、《談美》、《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等美學論著之后,其著作與觀點在青年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西方美學中的直覺說、距離說、移情說、美的本質的主觀論成為此一時期的主要學說。就美學的學科和現代轉型而言,朱光潛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正是由于朱光潛的翻譯和介紹,使得中國現代美學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把西方心理學美學最重要的幾種學說介紹給了中國人,并把距離說、直覺說與移情說揉合、組織成為一個系統化的美學體系,填補了中國現代美學上的一個巨大空白;同時,朱光潛的工作,使得雖處于戰火與硝煙中、連生命都朝不保夕的中國人也開始接觸、了解超功利之美,為后來的美學大討論打下了美學的知識學基礎。就美學的現代學科形態而言,一般認為中國現代美學誕生于王國維。但是,真正系統化地運用西方哲學和美學知識、把這些知識組織成為現代美學學科體系的,是朱光潛。朱光潛和他前期所代表的超功利美學對于中國現代美學的貢獻,必須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評價。
但是,正如我們已指出過的,在風雨飄搖、民族危亡的時代,這些關于審美獨立與超功利的學說不吝白日夢囈,與時代的氣氛嚴重不合拍。因此,它們必然遭到一貫注重藝術的現實性的馬克思主義者的批評。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蔡儀寫了長文《論朱光潛》,系統批判朱光潛的唯心主義美學觀,強調藝術與審美的現實性。蔡儀在1943年出版了《新藝術論》;次年,他開始寫作《新美學》,該書于1947年由上海群益出版社出版。這兩本著作的目的是要批判被他稱為“舊美學”的種種美學學說,建立一種新的美學體系和藝術學體系。從今天的角度看,不管這個體系有多少缺陷,但是,作為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開創之作,它在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誕生過程中曾經起過重要作用,成為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誕生的標志性著作,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