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學何為: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 徐碧輝
- 771字
- 2019-08-16 19:09:48
序
徐碧輝同志在美國進行一年學術訪問,帶著豐盛的收獲歸來,又逢她的新著《美學何為》即將問世,首先應該向她表示熱烈祝賀。《美學何為》一書是200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最終成果,碧輝同志為本書灌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辛勤勞動,可謂“十年磨一劍”,現在終于出版與廣大讀者見面,也可以說是功德圓滿了。
“美學何為”是一個大題目,也是一個人們不斷探索而又最難回答的問題。像“哲學何為”、“文學何為”、“物理學何為”之類的問題一樣,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家依據不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總會提出不同的答案。從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歷史發展來看,自鮑姆迦登、康德、黑格爾、尼采到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杜威以至當代西方美學的各個流派,對“美學何為”都有迥然相異的看法。如何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回答這個問題,仍然是有待于我們去研究和探討,恐怕一時很難在我國美學界達成共識。這也是很自然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當代中國美學蓬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回顧這些年來美學研究的整體發展過程,雖然也有曲折起伏,但相比較而言,美學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之一,在學科建設方面的發展還算是較為順利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較好地貫徹了黨的“雙百”方針,開展了自由的學術討論和爭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不同的觀點和學派。這對于當代中國美學的發展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正因為如此,從不同學派的觀點去看,對21世紀“美學何為”的問題也必然會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恐在所難免。徐碧輝同志的新著對當代中國美學的幾個學派的觀點作了一番梳理并進行評價,然后結合當前社會實際狀況,從她自己的觀點回答了“美學何為”的問題,自成一家之言。她的這種探索精神和理論勇氣是應予充分肯定的。讀者們無論是否同意她的觀點,這一著作都可以對我們的思考有所裨益。
是為序。
汝信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