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國際金融法與相關法律部門的關系

一 國際金融法與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國際金融法是國際經濟法的一個分支,這一點已經成為中國國際金融法學界的共識。國際金融法的調整對象是國際金融關系,而國際金融關系首先是一種國際經濟關系。國際經濟關系是指人們在國際經濟交往與合作過程中形成的相互關系,具體包括國際貿易關系、國際投資關系、國際金融關系等。國際金融關系基于國際金融活動而形成,是國際經濟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調整國際金融關系的法律部門,國際金融法的調整對象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成為國際經濟法一個相對獨立的分支,但國際金融關系作為國際經濟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仍具有國際經濟關系的一般特性,表現在其范圍上的跨國性和廣泛性,以及內容結構上的縱橫統一性。[24]因此,國際金融法雖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獨立性,但仍屬國際經濟法的有機組成部分,受制于國際經濟法的基本術語、理論、原則(如經濟主權原則、自然資源永久主權原則、公平互利原則等)乃至研究方法。而縱觀新世紀以來的國際經濟法教材和通論性著作,也都無一例外地包含了國際金融法的內容,無論在體例上是直接以“國際金融法”之名統攝相關論述,還是在形式上不出現“國際金融法”這一名稱而僅擇要討論該法律部門中的部分相關制度。[25]

二 國際金融法與國際貿易法的關系

國際金融法與國際貿易法的關系涉及國際貿易法這一學科本身的界定。國際經濟法學界對于將國際貿易法作為國際經濟法中一個獨立的分支學科進行研究這一點意見一致,但對于國際貿易法的具體內涵,更具體地說,對于是否應當將公法性質的、調整國際經貿往來中政府宏觀貿易行為的法律(如WTO法)與私法性質的、調整國際經貿往來中私人具體商事行為的法律(如國際貨物買賣法)劃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法律部門——國際貿易法與國際商法(或稱國際商事交易法)加以研究,則存在分歧。我國的傳統和主流觀點是,將上述公法與私法方面的內容均納入“國際貿易法”這一范疇,現行國際貿易法教材和通論性著作在體例上也大多作此安排。但也有學者認為這樣的設置存在缺陷,首先是兩部分法律的性質、調整主體、救濟方式、法律淵源和適用范圍不同,合并研究容易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其次是兩部分法律的側重不同,相應的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合并教學無法處理好教學方法的合理轉換。[26]循此思路,在概念上將國際貿易法和國際商事交易法加以區分,前者采取縱向視角,以WTO法為中心,討論公法性質的國際貿易規則,包括貨物貿易規則、服務貿易規則、貿易救濟措施、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以及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等;后者則采取橫向視角,關注那些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在跨國商事交易中所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包括國際貨物買賣法(以《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為核心)、國際貨物運輸法、國際貨物運輸保險法以及國際支付法(票據制度、信用證制度等)。[27]

但無論采取上述廣義還是狹義的觀點,國際貿易法與國際金融法都存在顯著區別:前者主要調整貨物、技術和服務的跨境流動,即人們針對產品和服務的使用價值而進行的國際交易;后者則調整貨幣及其他金融資產的跨境轉移,即針對金融資產的價值(對未來現金流的請求權)而進行的國際交易。[28]但二者同時又是緊密聯系的,國際貿易離不開匯率制度、商業貸款、支付結算等金融問題。特別是在廣義說之下,國際商事交易中的國際支付制度如跟單信用證法律制度,本身就是國際金融法的研究領域之一,二者在此出現了交匯。

三 國際金融法與國際投資法的關系

一般而言,國際投資的定義有廣義、中義和狹義三種。廣義的國際投資是指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包括國際私人直接投資、國際借貸、國際援助、國際贈與等;中義的國際投資是指投資國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政府和政府間國際組織為了獲取一定經濟利益,采取直接或間接方式將其資本投放到有關國家或地區的國際經濟活動;狹義的國際投資則是指國際直接投資,習慣上又稱為國際私人直接投資,即一國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將其資本投放到其他國家或地區并經營投資企業的活動。[29]狹義的國際投資是國際投資的傳統定義,也是研究者在界定國際投資法的調整范圍時所采取的定義。

相比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與國際金融法之間的界限相對模糊一些,因為二者均涉及資本的跨境流動。一般認為,二者主要的區別在于:國際投資法調整國際直接投資,即以控制實體資產為目標、伴有企業經營管理權和控制權的投資,如設立獨資企業、合資企業或參與東道國資源開發項目等;國際金融法則調整國際間接投資,即不追求控制實體資產、主要以盈余資本本身的增值為目標的投資,如商業銀行貸款、證券投資等。[30]需要注意的是,國際直接投資不僅包括新設投資,即從無到有地跨國設立相關企業,還包括跨國并購,即以購買股權或資產的方式向已經存在的他國企業進行投資。在后一種情況下,國際投資法所調整的跨國并購行為與國際金融法所調整的跨國證券投資行為尤為相近。此時辨識二者的關鍵仍是控制權:凡是涉及控制權轉移的投資行為即認定為直接投資,屬國際投資法的調整范圍;不涉及控制權轉移的投資行為則認定為間接投資,屬國際金融法的調整范圍。至于何謂控制權、如何才算擁有控制權,各國家和地區則有不同的計算、測量和認定標準。當然,實踐中國際投資和國際金融問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例如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就很難簡單地說是國際投資法律制度還是國際金融法律制度。

四 國際金融法與金融法的關系

如果進行純粹的語義分析,那么金融法這一概念似乎可以把國際金融法包含其中。但實際上,同其他部門法名稱一樣,在使用“金融法”術語時,研究者主要指向的是國內金融法,即特定主權國家的立法機關和政府部門制定的、調整該國管轄范圍內的金融活動和金融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這些金融活動和金融關系既包括純屬國內性質的活動和關系,也包括含有涉外因素的活動和關系,但均受國內法的調整。與此不同,國際金融關系不僅包括從一國主權管轄視角出發的“涉外”金融關系,還包括從將不同主權國家以及國際組織作為國際社會平等視角出發的“跨國”、“國際”乃至“全球”金融關系,因而調整這種關系的國際金融法也就不僅涵括各國涉外金融立法,還包括具有國際公法性質的國際金融條約(公約、協定)和國際金融慣例。在這個意義上,國際金融法是金融法的延伸。由于國際金融法同時也是國際經濟法的一個重要分支,因此在基本定位上可以將國際金融法視為金融法與國際經濟法的交叉(交集)部分。對此有學者認為,國際金融法的本質特征就在于作為其調整對象的國際金融關系兼具金融性和國際性,金融性和國際性的結合使得國際金融關系成為國際金融法獨有和特定的調整對象,也是國際金融法不同于任何其他法律分支,構成整個法律體系不可取代的重要組成部分。[31]

該學者還從法律的“品性”和“使命”的角度對國際金融法與金融法的關系進行了進一步探討,認為雖然一般金融法理論對國際金融法也具有適用性,但國際金融法卻又具有不同于國內金融法的使命。具言之,國際金融業是國內金融業發展的延伸,同樣存在諸如壟斷、外部性和信息不對稱等市場失靈或缺陷,同樣帶有國內金融業所具有的特殊性。因此,各國對國際金融機構及其活動同樣需要進行規制,規制的目標因此同樣包括防范金融風險特別是系統風險及其可能引發的金融危機、保護投資者和金融消費者,以及提高效率等。唯其如此,國際金融法具有與國內金融法相似的突出的金融規制品性,國際金融規制也會導致監管性規范和交易性規范的出現,國際金融法也同時調整金融監管關系和金融交易關系。因此,金融法基本理論對國際金融法具有適用性。但國際金融法又具有不同于國內金融法的特殊使命。這是因為,一方面,經濟和金融已經全球化;另一方面,全球仍以“各自為政”的主權國家作為治理單位。如此一來,各國提高本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與維護全球及各國金融安全穩健的目標之間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矛盾和沖突。從現實來看,金融、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已經沒有國界的樊籬而充分全球化,但為防控金融風險和危機而進行的規制和監管卻仍操之于不同主權國家之手,金融風險和危機防控的制度建設并未與金融業及其風險和危機變化保持同步。因此,國際金融法面臨著不同于國內金融法的特殊問題和使命,在監管權力劃分和監管執行、監管規則和標準的協調或統一、相關法律規范的定性與劃分,以及跨國金融機構倒閉的責任承擔等方面都需要引入和確立相對特殊的視角、標準和方法。[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溪市| 横峰县| 海林市| 哈巴河县| 惠来县| 抚远县| 宁乡县| 农安县| 沂水县| 青神县| 醴陵市| 兴国县| 福鼎市| 萍乡市| 嘉善县| 大港区| 西城区| 张北县| 拉孜县| 砚山县| 会理县| 繁昌县| 扎鲁特旗| 通许县| 星座| 九龙县| 辽源市| 启东市| 诏安县| 阳城县| 沂水县| 贡山| 武宣县| 西贡区| 磴口县| 徐州市| 鄂托克旗| 兴和县| 忻州市| 彭州市| 宿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