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萊爾馬赫至善學說研究
- 張會永
- 576字
- 2019-08-16 18:30:51
第二章 施萊爾馬赫對康德至善學說的批判
正如我們在第一章中所指出的,施萊爾馬赫的至善學說與康德倫理學有著緊密的關系。在某種意義上,康德倫理學就是施萊爾馬赫至善學說的理論來源(雖然不是唯一的理論來源),施萊爾馬赫的至善學說就是作為對康德至善學說的批判和完善而發展起來的。康德雖然在《純粹理性批判》的方法論中提出了至善概念,但是對它的詳細論述是在1787年出版的《實踐理性批判》中作出的。而在該書出版兩年之后,作為青年學生的施萊爾馬赫就寫了一篇《論至善》[1]的長文,其中包括對康德《實踐理性批判》中的道德法則、幸福和至善的關系以及實踐公設理論的激烈批判,并提出了自己對這些概念的初步理解。同時《論至善》也包含著對哲學史上不同學派的至善概念的批判,而這種批判在1803年出版的《批判大綱》中得到了更加詳細的深化。在施萊爾馬赫看來,所有這些批判的嘗試,都是在為提出自己的至善理論做準備。
因此,在考察施萊爾馬赫成熟的至善學說之前,我們有必要首先考察他的《論至善》和《批判大綱》這兩部文獻。由于這兩部作品的主要意圖是對至善概念做歷史的批判,并且主要是批判康德的至善學說,我們因此把施萊爾馬赫這一時期的至善學說稱為批判的至善學說。我們將用兩章的篇幅來討論施萊爾馬赫批判的至善學說,其中本章主要討論施萊爾馬赫對康德至善學說的批判,而在第三章,我們將討論他對哲學史上的各種至善學說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