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正向關系,最初在Goldsmith(1969)的開拓性的統計分析中被揭示出來。并且,研究顯示,“在有數據的幾個國家中,甚至有跡象表明經濟發展較快的時期一直伴隨著超過平均水平的金融發展速度”(Rajan.R,L.Zingale,1999)。而一項對80個國家1960—1989年間經濟與金融發展數據的統計分析發現,一個國家金融發展的初始水平值與以后的經濟增長、資本積累和生產率增長之間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在金融與經濟的關系中,金融發展是先于經濟增長的,并對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King and levine,1993)。隨著金融發展的深化、金融市場規模的擴大和銀行數量的增加,銀行業的競爭增大,每家銀行都在一個分割得更小的市場上運作,由此其業務可以特別集中于最近的客戶從而降低管理費用和金融中介的成本,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的影響。Goldsmith(1969)還指出,金融組織狀況決定金融體制和機構中各組成部分的職能與地位以及它們的相互關聯、活動規則及行為方式,是一國金融發展的關鍵因素。Autus通過對25個OECD國家的分析,發現銀行業的集中程度對經濟增長率有消極的影響(赫米斯、倫辛克,2001),從而間接地證明了金融組織機構多元化的意義。

在現代社會,金融已經成為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穩定的一個核心要素。金融體系的發展特別是銀行組織機構體系的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積極影響已經得到實踐和理論的雙重驗證。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一個有效率的經濟組織在西歐的發展正是西方興起的原因所在(道格拉斯·諾斯、羅伯特·托馬斯,1999)。但是在中國,為了服從工業化和城市化建設的發展戰略,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政府采取了嚴格的市場準入限制政策,在農村長期進行金融管制,限制民間金融活動及民間金融組織的發展。由于銀行的數目較少,發展增長緩慢,資金市場競爭有限,金融市場租金豐厚,為保護這種租金不至于消散,就需要維護一個暫時的壟斷性存款市場,國有銀行和準國有性質的農村信用社便是存款市場的幾個少數進入者,這就使得中國的民營銀行數量與規模遠不及其他行業的民營企業壯大(帥勇,2001)。

已有的研究表明,中國農村金融機構對“三農”的信貸投入是“三農”投入的主渠道(何廣文,2006)。但是,中國農村金融供給機制不健全,農村金融資源分配嚴重不公,農村正規金融供給不足,國有商業金融在農村金融領域內的功能弱化,農村政策金融功能不全,農村信用社是中西部地區農戶金融服務的主力軍,但農村信用社的實力有限,不能完全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為此,需要構建一個有效率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造就一種競爭性金融格局(何廣文,2004;馮興元,2006)。從金融組織體系變遷的動力即政府主導和自主創新看,農村金融組織呈現多元化特征,但仍不能滿足農村需求,構建以地方化、區域化、小型化、草根性為主要特征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是解決農村金融矛盾的最佳途徑(何廣文,2007)。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正規金融機構如農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不僅因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而困難重重,還自1997年后大幅收縮其在農村地區的分支機構,表現出明顯的“去農化”特征,支農效果日益弱化。據中國銀監會2007年發布的《中國銀行業農村金融服務分布圖集》,農村地區30%以上的金融機構網點集中分布在縣城,每個鄉鎮的銀行業網點平均不到3個,另外有3302個鄉鎮未設任何金融機構網點。《中國金融年鑒》顯示,1985年以前的農戶貸款絕大部分來源于農業銀行與信用社,20世紀90年代初期,此數字下降為40%左右,到90年代末期,則下降至25%以下。在巨大的融資需求刺激下,農村民間帶有鄉土性質的借貸行為盛行,農村民間金融組織也發展迅速,但民間金融組織作為與官方金融制度相抗衡的一種金融組織,一直缺乏明確的定位和規范,始終在政府主導與市場擠壓的夾縫中生存,處于半公開化和完全不公開化的尷尬狀態。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發展一些新型金融機構,為此,中國銀監會出臺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但從其執行效果來看,由于設定的門檻依然太高,因而大部分農村民間金融組織的生存狀態依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那么,農村民間金融組織的總體發展狀況如何?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農村民間金融組織的發展模式是否存在差異?農村民間金融組織借貸行為的選擇是一種在正規金融供給無法滿足其資金需求情況下的被迫選擇,還是農戶對農村社會資本的主動利用?農村民間金融組織與農村環境存在著怎樣的互動?這些問題是本研究的旨趣所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禄劝| 军事| 德昌县| 济源市| 聊城市| 淮安市| 五大连池市| 兴安县| 吉木乃县| 西安市| 绍兴县| 抚顺县| 东宁县| 黄浦区| 根河市| 洛阳市| 准格尔旗| 崇州市| 高雄县| 宿松县| 灵山县| 林芝县| 克拉玛依市| 梁山县| 青冈县| 永修县| 江安县| 突泉县| 延庆县| 宕昌县| 旬阳县| 上林县| 如皋市| 山西省| 辽源市| 鄂伦春自治旗| 资源县| 嵩明县| 乐山市| 大田县|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