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自然力成為生產力及其條件

自然力直接就是生產力,這幾乎是一個無須證明的公理化的命題,對這個命題提出一點質疑或許有些離經叛道。支持這個命題的理由大概源于馬克思的幾個著名論斷,我們不妨在這里重溫一下。論斷之一,馬克思最早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提出“勞動并不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的惟一源泉”[19]的著名論斷的,后來(1875年)在《德國工人黨綱領批注》一文中針對“勞動是一切財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的論點,進一步發揮了他的觀點,他說:“勞動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勞動一樣也是使用價值(而物質財富就是由使用價值構成的!)的源泉,勞動本身不過是一種自然力即人的勞動力的表現。”[20]論斷之二,“勞動生產力是由多種情況決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21]。論斷之三,“勞動的社會力量的日益改進,這種改進是由以下各種因素引起的,即大規模的生產,資本的集中,勞動的聯合,分工,機器,生產方法的改良,化學及其他自然因素的應用,靠利用交通和運輸工具而達到的時間和空間的縮短,以及其他各種發明,科學就是靠這些發明來驅使自然力為勞動服務,并且勞動的社會性質或協作性質也是由于這些發明而得以發展起來”[22]。論斷之四,“生產過程中勞動的分工和結合,是不費資本家分文的機構。資本家支付報酬的,只是單個的勞動力,而不是他們的結合,不是勞動的社會力。科學的力量也是不費資本家分文的另一種生產力。其次,人口的增長,也是這種不費資本家分文的生產力。但只是由于占有資本,——尤其是機器體系形式上的資本——,資本家才能攫取這些無償的生產力:未開發的自然資源和自然力,以及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的歷史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勞動的全部社會力”[23]。上述四個論斷經常被學者們引用,一方面作為證明“自然力直接就是生產力”是馬克思的思想的證據,另一方面又被一些人作為批判流行生產力定義——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的證據。在學術界流行的生產力定義固然有曲解馬克思生產力理論的嫌疑,但是把“自然力直接就是生產力”歸結為馬克思的思想或者把馬克思的生產力定義簡單歸結為“人的力量和自然的力量的統一”也未必準確,也未必一定能解決“人與自然對立”這一當今世界性難題。

實際上,從上面引證的幾段馬克思關于自然力與生產力關系的精辟論述中以及從馬克思關于自然力的其他論述中,我們似乎找不到“自然力直接就是生產力”的證據,也得不出“自然力直接就是生產力”是馬克思的思想的結論。馬克思關于自然力與生產力的思想可以概括為這樣幾個基本的命題:

命題Ⅰ,自然力是生產力(社會勞動生產力)的自然基礎。無論是社會勞動的自然力(分工與協作),還是勞動的自然力(勞動保存價值的屬性)抑或是純粹的自然力都是生產力存在的自然基礎。支持這個命題的證據有:(1)“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人自身作為一種自然力與自然物質相對立。”[24]這是指純粹自然力對于勞動以及勞動生產力的承載性,離開純粹自然力的支撐,任何勞動都無從談起。(2)只有社會的勞動才是有意義的勞動,正如馬克思所說:“‘勞動只有作為社會的勞動’,或者換個說法,‘只有在社會中和通過社會’,‘才能成為財富和文化的源泉’。這個論點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孤立的勞動(假定它的物質條件是具備的)即使能創造使用價值,也既不能創造財富,又不能創造文化。”[25]魯濱遜式的勞動顯然要以純粹自然力為基礎,但是不存在社會勞動的自然力(分工與協作)和勞動的自然力(勞動保存價值的屬性);只有社會的勞動,馬克思完整意義的自然力才能充分體現出來,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3)馬克思在分析超額剩余價值的來源時曾非常明確地提出自然力是勞動生產力的自然基礎的命題,他說:“自然力不是超額利潤的源泉,而只是超額利潤的一種自然基礎,因為它是特別高的勞動生產力的自然基礎。這就象使用價值總是交換價值的承擔者,但不是它的原因一樣。”[26]

命題Ⅱ,已知和可用的純粹自然力是生產力的構成要素之一或者說是生產力的決定因素之一。自然力是生產力的決定因素之一與自然力直接就是生產力,這是完全不同的,是不能直接畫等號的。純粹自然力是一個外延很廣、內涵十分豐富的概念,是一個由已知和未知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構成的集合,能夠成為生產力構成要素和決定因素的純粹自然力只是這個集合中的一部分或者說很少的一部分,簡單地說純粹自然力是生產力的構成要素或者說自然力構成生產力的物質內容,都是不準確的。這個命題可以用圖1表示如下:

如果把圖1轉譯成數學語言就是:設NP表示純粹自然力的集合,即由全部已知和未知的純粹自然要素(未加入任何人類勞動)及其相互作用構成的,SP表示由社會力決定可知自然力的集合(可知的未必都是可用或能夠利用的),即由人類的認識能力、科學技術、工藝過程等社會力量所能認知的自然力,那么,構成生產力要素的自然力(PP)實際上是NPSP的交集,即

圖1 純粹自然力與生產力的關系

PP=NPSP

關于這一點,除了“勞動生產力是由多種情況決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這個著名論斷外,馬克思在很多地方都非常明確地闡釋了這一觀點,他說:“大生產——應用機器的大規模協作——第一次使自然力,即風、水、蒸汽、電大規模地從屬于直接的生產過程,使自然力變成社會勞動的因素。(在農業中,在其資本主義前的形式中,人類勞動只不過是它所不能控制的自然過程的助手。)這些自然力本身沒有價值。它們不是人類勞動的產物。但是,只有借助機器才能占有自然力,而機器是有價值的,它本身是過去勞動的產物。因此,自然力作為勞動過程的因素,只有借助機器才能占有,并且只有機器的主人才能占有。”[27]也就是說純粹自然力成為社會勞動生產力的要素是有條件的。

命題Ⅲ,純粹自然力成為社會勞動生產力的要素是有條件的。[28]純粹自然力是全部沒有凝結人和人類勞動而又客觀存在,并已經被人類認識到其有用性的資源的集合。實際上,自然力還包括尚未被人類認知的自然資源和作用的集合。純粹自然力成為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條件是:(1)人類自身認識力所能達到的邊界決定純粹自然力這個集合中成為生產力構成要素的總量和結構,構成生產力要素的純粹自然力這個集合與人類的認識能力正相關,人類認識能力的邊界越是向自然界的未知領域延伸,這個集合的總量越大、結構就越復雜。(2)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是純粹自然力成為生產力的必要條件。馬克思特別重視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早在1857—1858年手稿中,他已經指出科學轉變為直接生產力的趨勢,在1861—1863年手稿中對這一原理又作了詳細的論述。馬克思指出:只有應用機器的大規模協作才第一次使自然力即風、蒸汽、電大規模地從屬于直接的生產過程,使自然力變成社會勞動的因素,而自然力的應用是同科學作為生產過程的獨立因素的發展相一致的,生產過程成了科學的應用,而科學反過來成了生產過程的因素,每一項發現都成了新的發明或生產方法的新的改進的基礎。馬克思同時指出:“勞動資料取得機器這種物質存在方式,要求以自然力來代替人力,以自覺應用自然科學來代替從經驗中得出的成規。”[29]“撇開自然物質不說,各種不費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并入生產過程。它們發揮效能的程度,取決于不花費資本家分文的各種方法和科學進步。”[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南省| 博客| 义马市| 邹城市| 罗山县| 巴中市| 福泉市| 凤阳县| 阿城市| 吉水县| 隆林| 甘德县| 平陆县| 济南市| 东丰县| 曲沃县| 阳朔县| 镇康县| 渝北区| 敦煌市| 旌德县| 韩城市| 桃源县| 鄂伦春自治旗| 吴川市| 深州市| 辉南县| 青铜峡市| 彰武县| 沧州市| 县级市| 余姚市| 界首市| 新巴尔虎左旗| 扎囊县| 弋阳县| 青铜峡市| 日喀则市| 义马市| 扎赉特旗| 托克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