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政治經濟學的學派化

《辭海》中對“學派”一詞解釋為:“一門學問中由于學說師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別。”這種定義的學派是傳統的“師承性學派”。學派還可以指以某一地域、國家、民族、文明、社會或某一問題為研究對象,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學術群體。這種現代性的學術群體,同樣可稱為“學派”。在西方經濟學界中,有芝加哥學派、奧地利學派、劍橋學派等以地域命名的學派,有重農學派、貨幣主義學派、供應學派、產權學派等以概念或主題命名的學派,也有凱恩斯主義學派、后凱恩斯主義學派等以某一重要理論創始人命名的學派。以這三種不同形式命名的經濟學學派的形成和發展,除了某些是與對抗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有關之外,主要還是與資本主義國家中階級的分層及其利益的分層有關,如有的學派主要維護的是大地主階級的利益,有的學派主要維護的是小資產階級的利益,有的學派側重維護的是產業資本階級的利益,有的學派側重維護的是金融資本階級的利益,有的學派主張資產階級的經濟改良主義,有的學派主張維護大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等等。隨著各自所維護的階級和階層在社會和統治集團內部地位的升降,這些學派的學術影響力也相應地升降。

與資產階級經濟學學派的形成和發展不同,中國政治經濟學的學派化,不是為了代表勞動階級不同階層的利益,而是都應站在勞動階級和廣大人民的整體立場,都應遵循馬克思經濟學的方法論和理論精神,都應盡可能地全面系統地掌握實際經濟情況,在此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法、理論及其應用進行深入探討,并由于認識上的不同或不能完全做到“三個都應”而形成各自的學術流派。

實際上,隨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日益深入,政治經濟學的學派化,將是未來的一個主要方向。這是因為,馬克思發現的唯物史觀和改造舊哲學形成的唯物辯證法,第一次打開了人們科學地認識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大門,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涉及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許多學科,而且這些學科之間還有豐富的交叉內容,單憑個人或少數幾個人的努力要全面研究馬克思主義并將其應用于各個學科是做不到的,形成學派勢在必行。

學術自由、繁榮和質量的標志之一是學派化,其益處,一是可以集中研究主題,避免泛泛而談和不夠深入的缺點,體現研究成果的特色,形成具有深度的學術積累;二是可以在不同學派中形成爭鳴,增強政治經濟學的辨別力和旺盛力,形成有學術淵源的思想發展史;三是可以通過學派的傳承和壯大,凝聚有特色的研究群體,形成研究合力。在日本政治經濟學界,勞農派、宇野派、新古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派、演化經濟學派等都頗有影響。目前,國內政治經濟學研究領域已開始形成一些影響程度不同的學派,如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上海財經大學為研究基地的新馬克思經濟學綜合學派(或稱海派經濟學)等。有些人以為形成學派很簡單,其實,學派化對學者尤其是學派的學術帶頭人的要求會更高。學派要能站得住腳,就要求學者在經濟學方法、理論和政策研究上與別人有科學價值的重要區別,但又不能像許多西方主流學派那樣,只是把某一方法、理論或政策加以極端化和片面化,呈現極端成派的不良學術格局和傾向。如產權學派只認定產權這一因素最重要,貨幣學派只認定貨幣政策最重要,供給學派只認定供給最重要,從而缺乏辯證的系統分析思維,缺乏在一定條件下各種重要因素的地位相互轉化的認知。另外,學派不是封閉性的宗派,其思想和人員均應呈現動態式的開放。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誕生和發展,曾經與各種經濟學思潮和流派進行互動、批評和反批評。現代政治經濟學的學派化不應當宗派化和極端化,而應當促進思想解放、互相借鑒和正常的學術批評,形成合乎學術規范的爭鳴局面。

(原載《學術月刊》2011年第7期)


[1] 詳見程恩富、何干強《論推進中國經濟學現代化的學術原則》,《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第4期。

[2]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4頁。

[3] [美]肯尼思·梅(K.May):《價值和價格:對溫德尼茨解法的一個注釋》,《經濟學雜志》1948年第6期。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頁。

[5]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4頁。

[6] 余斌:《經濟學的童話》,東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台县| 石狮市| 孟连| 祥云县| 崇礼县| 兰西县| 阿荣旗| 任丘市| 松阳县| 丹东市| 泽州县| 安平县| 大同县| 大理市| 安乡县| 建德市| 四子王旗| 神木县| 荔波县| 德化县| 巫山县| 合水县| 新乡县| 根河市| 榆中县| 平潭县| 当雄县| 大埔区| 石城县| 花莲县| 海宁市| 江西省| 綦江县| 克东县| 泌阳县| 上林县| 望江县| 那坡县| 丰宁| 巴林左旗| 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