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文摘要

“春秋筆法”是最富有中國本土精神的理論范疇,包括寫什么(筆),不寫什么(削),怎么寫(“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寫作目的是什么(“懲惡而勸善”)。本書第一次梳理出“春秋筆法”立于經學,成于史學,彰顯于文學的發展軌跡,并對其由經及史、由史及文嬗變中的文學文化現象加以闡述。認為《春秋》“五例”是“春秋筆法”的基本內涵,其社會功利價值表現為懲惡勸善的思想原則與法度,其審美價值表現為微婉隱晦的修辭原則與方法。經法、史法與文法是“春秋筆法”的外延:經法求善,史法求真,文法求美。尚簡用晦是“春秋筆法”的本質特征,意在追求“一字定褒貶”的美刺效果?!按呵锕P法”與詩史關系,一方面是詩具史筆,即“《詩》亡然后《春秋》作”,早期的《詩》充當了“史”的角色,是“全面的社會生活”;另一方面是史蘊詩心,即“《春秋》作而《詩》未亡”,尚簡用晦的“春秋筆法”是源于“詩三百”的比興寄托手法和美刺褒貶精神在史書寫作中的拓展和延伸,與賦比興有明顯的對應關系。今文家以“《春秋》無達辭”為前提,在筆削之間闡釋《春秋》“微言大義”和褒貶書法,本質上是《春秋》文本與今文家之間的“視界融合”,表明《春秋》經典的可闡釋性和闡釋的無限性。“史遷筆法”繼承孔子“春秋筆法”,從一字定褒貶的修辭層面拓展到《史記》“五體”結構、人物傳記,細節敘事等方面,表現在寓論斷于序事,藏美刺于互見和定褒貶于論贊等方面,成為后代史書撰寫之軌范。

“春秋筆法”作為文學敘述方法對后代詩文、小說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詩文方面,杜甫詩善陳時事,推見至隱,沉郁頓挫,褒貶自現的“詩史”特征,白居易諷諭詩即事作斷,卒章顯志和人物敘事的手法,都是對“春秋筆法”的沿用。韓柳古文在“辭令褒貶”上多采用“盡而不汙”的筆法,在“導揚諷諭”上多采用“委婉隱晦”的筆法,也得益于“春秋筆法”。“春秋筆法”對小說創作的影響表現在作者與視角、結構與寓意、修辭與技巧三個層面。作者的“微言大義”、美刺褒貶是通過敘述者的介入和敘事視角的切入來實現的,不能拋開作者來談小說敘事,這是中國敘事學不同于西方敘事學之處。中國六大古典小說的敘事結構大致可分為“綴段式”和“網狀式”兩種,但都以“紀傳式”為基礎。這一結構特色使作家能更加自覺地運用“春秋筆法”寄寓褒貶之義。古代小說最基本的敘事手法是“春秋筆法”,表現為露珠映日、一葉知秋,草蛇灰線、綿針泥刺,曲筆回護、褒貶有度,明鏡照物、妍媸畢露。總體特征是文約意豐,委婉多諷。如果把小說敘事比為大樹,那么作者與視角是根,結構與寓意是干,修辭與技巧是滿樹的枝葉和繽紛的花朵,“春秋筆法”則貫穿其中。

儒家文化是用詩性話語來表達的?!耙住敝?、“詩”之興和“史”之筆構成了儒家文化詩性話語的三種表達模式。其中易象用以寓理,詩興用以抒情,史筆用以敘事。易象所蘊含的道理是宗教的哲學的,但表達方式是文學的象征的,《周易》以“立象盡意”的方式傳達出對世界的詩意解讀,易象就成為隱含《周易》易理的詩性載體;詩之興經歷了從祭祀之興到政教之興再到詩學之興演變歷程。祭祀之興是隱喻是象征,政教之興是美刺是寄托,詩學之興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史”之筆特指“春秋筆法”?!洞呵铩匪_創的約言示義的記事方法,被《左傳》《國語》《史記》等繼承并發展,逐漸成為中國敘事文體的基本手法和批評范疇,形成了中國敘事文學的“春秋筆法”傳統。因此,“春秋筆法”是中國敘事文學的話語表達方式,是中國敘事學的基本特征,體現了中國人的敘事智慧。

關鍵詞春秋筆法 屬辭比事 尚簡用晦 美刺褒貶 敘事話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繁峙县| 邢台县| 喀喇沁旗| 台州市| 宁陕县| 瓦房店市| 都昌县| 日土县| 民和| 友谊县| 海城市| 灌云县| 铁力市| 徐州市| 化德县| 宁德市| 获嘉县| 定南县| 马鞍山市| 肥城市| 卢湾区| 马鞍山市| 五寨县| 皮山县| 江安县| 呈贡县| 博兴县| 梅河口市| 山西省| 文登市| 廊坊市| 修文县| 宜兴市| 庆城县| 崇左市| 临汾市| 兴山县| 佛坪县| 台州市| 宜章县| 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