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西部發展的忖量:基于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探索作者名: 閆磊 閆述乾本章字數: 1996字更新時間: 2019-09-06 18:03:11
第二節 研究思路、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阿瑪蒂亞·森(2002)認為,“發展是拓展人們享有的真實自由的一個過程”[38]。在這一過程中,由于歷史、經濟、社會發展諸方面的原因,把能力看作一種發展所要求的功能性活動的條件時,能力便在空間上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那么,如何從根本上扭轉西部自我發展能力長期弱勢的局面?
首先,主要的問題是應該對西部自我發展能力的生成現象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作者認為,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生成主要包括兩條路徑,一是由區域主體受產業分工的利益激勵產生的“自生”資源聯結能力,通過區域主體對區域要素的匹配效率內在的反映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生成途徑。二是著眼于國家對空間結構的優化,通過空間[39]價值建構、區域功能收斂和主體功能凸顯外化了區域的功能,反映了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外在升化途徑,如圖1-1所示。
圖1-1 研究思路
其次,解決“能力缺口”的落腳點是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利益激勵問題。如圖1-1中虛線所示,以區域空間價值為基礎的區域分工,強調不同區域空間價值的不同。當區域的生態價值和安全價值納入研究變量時,區域空間結構的優化就不可能通過市場機制來解決,而需要國家用生產成果再分配的方式來激勵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提升。
再次,根據研究結果,通過對西部空間價值的認識,提出增強西部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具體政策建議。
二 研究主要內容
根據上述研究思路,作者設計了如下研究的基本框架,如圖1-2所示。
圖1-2 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闡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選題意義,以及研究思路、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等問題。
第二章:考慮到現有關于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研究尚不能支持本研究,故作者通過基于研究內容的文獻述評,歸納出了本研究的主題和特征。
第三章:闡述了研究的前提假設是生產要素的不完全流動性、區域價值的二重性假設和“區域主體”的異質。通過對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界定,提出研究能力的生成是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研究的核心。并通過理論構建和模型分析,得出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生成存在兩種路徑,一種是以“資源—分工—能力”為路線的內在生成路徑;另一種是以“資源—功能—分工—能力”為路線的外在生成路徑。
第四章:在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研究主題是“發展”的思路指導下,根據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分析框架,結合西部的自身特點,闡述了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提升的內在路徑和外在路徑。
第五章:根據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的總體思路,探討了四類主體功能區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評價指標、評價目的和評價方式,并以張掖市為例,進行了簡要說明。
第六章:從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角度,考察了西部發展的興衰。尤其是從當前區域發展的兩個主要傾向:市場深化和政府治理的角度,重新思考了西部發展中市場化和政府治理的思路和策略。
第七章:從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角度,考察了河西新能源產業基地的發展問題,著重分析了河西新能源基地在戰略選擇、技術支撐、關聯產業、產業配套,以及制度創新等問題。
第八章:從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角度,考察了隴東傳統能源產業基地的發展問題。并從戰略選擇、技術支撐、關聯產業、產業配套,以及制度創新等方面,分析了隴東傳統能源基地的發展問題。
第九章:在區域自我發展能力內生路徑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文化資源的形態、文化資源開發的內涵、文化資源開發的兩種路徑,以及文化資源“前臺”、“后臺”開發模式的分析,得出了文化資源開發的主要策略。
第十章:基于中國西部貧困地區的發展實踐,通過闡釋西部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的內生路徑和外生路徑,進而提出貧困地區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建議。
第十一章:根據理論研究結果,提出區域政策制定的基石是區域空間價值,地方政府工作的核心是培育區域自我發展能力,并具體提出了6點建議。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為:
(一)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
對于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研究,目前尚未形成系統的分析框架,就本書的研究思路而言,要解決西部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培育這一核心問題,就既要有關于區域自我發展能力“是什么”的詳細闡述,又要有結合中國西部區域發展的實踐,探討提升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應該怎么辦”。
(二)理論模型和計量分析相結合
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生成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需要通過構建理論模型的方式使這一過程更為清晰;同時為了佐證本研究成果的合理性,需要通過計量模型進一步證實。
(三)全面研究和分類研究相結合
研究區域自我發展能力,不能就能力研究而能力研究,要站在中國區域發展的具體實踐中,以國家的區域發展戰略為依據,根據當前的理論熱點進行有意義的原創性研究。同時,西部又是一個復雜的區域,需要捋出頭緒,分類研究。
(四)問卷調查和理論推演相結合
對于西部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內在生成路徑,在實踐中已經有所體現,為此可根據具體的路徑要素,使用結構方程進行研究。但對于區域自我發展能力的外在生成路徑,由于是站在“十二五”時期實施主體功能區的角度考慮的,為此,要進行合理有序地推演,并作一有效地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