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微詩+短信:微文學
微詩,四行以內,加配精美插圖,圖文并茂呈現于微信。之所以四行,因為在朋友圈可以立馬看到,不必點擊全文,契合今人的刷屏、切換更快的速度。
古代早有過短小精練的唐詩宋詞,源遠流傳。唐代格律詩分律詩和絕句。律詩格律嚴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聲,平仄相對;聯有定對中間兩聯對仗。絕句不同于律詩,每首四句,五言或七言,簡稱五絕、七絕,平仄對仗沒有律詩那么嚴格。
古代的絕句律詩,講究平仄韻律,講究藏,含蓄為美。今日的微詩,講究奇,圖文并茂,巧露為美。古人寫格律詩較少配圖,除非題畫詩;而且傳播速度遠不及今人。今人借助網絡新科技平臺,頃刻間就傳遍全球,與國際接軌,“詩可以群”甚至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實現,這讓微詩更加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微信微詩寫作,近年忽如一夜春風來,冒出了頭,已涌現出不少微詩寫作群。2014年12月3日,詩人熊國華教授組織了“國際華文微詩群”,在純文學式微時代,一群人樂此不疲地寫詩、和詩、斗詩、評詩,2015年即出版詩集《國際華文微詩選粹——當下最火爆的國際性微詩群》[4],按地區分境外、廣州、其他地區詩人,按文體則有舊體詩、同題唱和詩、微詩論壇等。2015年,《山東詩人》雜志和“長河文叢”編輯部聯合組織微信詩征稿活動,馬啟代和周永主編《中國首部微信詩選》,由團結出版社出版。
《國際華文微詩選粹——當下最火爆的國際性微詩群》佳作頻頻,特點鮮明。
第一,國際視野廣闊無拘。當今時代,“空中飛人”劇增,成為時尚。群里詩人來自世界各地,全球每個角落的律動都逃不過詩人們的銳眼,像一道閃電般,捉拿歸詩。達拉斯的施雨《品》關注到“飛人”現象:“每一次飛行目標明確/唯獨這一次,不希望著陸/一生都在奔波/所以,能為你停留成為大事”,不僅寫出了環球行旅這類新人類的共同經驗,也寫出了個體的獨特感悟。悉尼的雪陽《詩行的空隙》:“白晝一行是仰望蒼穹的大地/黑夜一行是俯瞰人間的星空/詩行之間的空隙里沉浮著日月/那黃昏的醉眼與黎明的苦心……”《異域》:“穿過星球的內部,喜金剛在上/穿過鎖孔與指間玫瑰的漏光/異域,已抵達你最初出發的地方/我被逼成一道閃電,在天國逃亡”。
舊金山的王性初《心的獨白》:“把耳語搓成遠遠的細長/沿話筒勇敢地傳遞/聲音變成了熟悉的身影/身影化成了熱烈的渴望”,前兩句尤佳,遠洋長途電話的經驗入詩,也能寫出古韻。王性初的非微詩也寫得相當精彩,他也是攝影大師,觀察角度新穎,詩思活躍。紐約的詩人阮克強絕對癡迷拍攝,他能為拍雪鸮,早出晚歸,不畏暴風雪,在冰天雪地的世界中堅守多時,他的詩歌也近乎細拍特寫:“蜻蜓停駐葉尖,羽翼透明,/陽光潑下來,一定沒有撕裂聲/你成日地流浪/考慮過故鄉的感受了嗎”,但又比僅僅拍攝更多幾層思想的光芒。日本的華純也寫《異域》:“異域的枯山水杜甫草堂/依然漢唐之色/方寸之間千巖萬壑/眼睛與砂海的波紋一道流去”。再如,比利時的章平云:“眼珠里黑是愛情,眼珠里白是冤仇”。紐約魯鳴說:“我們一生命中注定擁有進入彼此的簽證”。賓州曹紅雨希冀故鄉在秦腔里和我張望:“漢字站在阿巴拉契亞山崗/黑發黃臉的素顏如臺上的王朝馬漢/喝退大西洋的風,吼一句秦腔/八百里秦川的淚雨滂沱”。中西元素無縫對接,如果沒有環球時空穿越的經驗,是斷然寫不出此類詩歌的。
廣州黃金明聆聽《交談》:“兩個雕塑在交談。一個在抱怨:我的舌尖/聚集著一百個聾子。另一個在嘆息:/我的耳朵居住著更多的啞巴,秋風吹到大地的盡頭/廣場上的雕塑還保持著奔跑的姿勢”。不少佳句都是古人絕對寫不來的,新人微詩微詞成新調。
第二,古韻古調入新詩。瑞士的洪俞沁《年味》:“我用長短句,虛構江南/小橋、流水、鱗次櫛比的屋頂/月光黏稠,粘住父親的咳嗽/小路曲折,通向母親的魚尾紋”。紐約的應帆渲染《節日》:“八月十五咬一口月亮/鄉愁是圓的也是甜的/大年三十放一夜煙花/鄉愁是寂寞的也是燦爛的”。新西蘭的芳竹憶念《心懷善良的那些日子》系列:“無需夢境雨水和頌詞/在所有的花開之前/我的心情已然綻放/并穿過月光的長廊抵達春天”;還有《這雨是藍色的》系列:“那片海在雨的停歇處/閃爍著迷離的微茫/古詩里的簫聲涉水而來/想念是白露為霜的柔腸”。古詩清韻化用無痕。
動植物入詩,天人合一,不僅是生態環保那么簡單。加拿大的陸蔚青被蝴蝶刺穿,成詩:“從莊周一直飛到梁祝/從夢一直飛到夢/從鼓盆而歌到小提琴/蝴蝶,你究竟是誰的使者?”捷克老木《放生》組詩:“踽踽而行你在哭泣嗎?/一路淚痕可算印證?/你帶著家淡然流浪,/不急不緩享受自己的命運。”為蝸牛歌唱。廣州熊國華歌頌《大地之王》:“請不要跟蚯蚓談豪宅名車金錢地位/時裝美食。人類的天氣與它無關/蚯蚓最大的骨氣是柔軟/受大地的庇護,終生耕耘大地。”他為蚯蚓叫好,也為荔枝高歌,但更警醒世人:“好東西不能吃得太多/譬如江山和美人”。紅塵妃子,一語雙關。
比利時的章平禮贊《樹木》:“走在人群中想站著做樹木/站在樹林中想做走動的人/自古英雄都想把時間打敗/我看見了樹木看不見樹林”;《眼光與文字》:“把我眼睛挖走,不能把眼光搬走/眼光儲存在心靈深處/如我的雷鳴在等待閃電/把我心挖走,眼光還儲存在文字”;他還追念《一群你我過去追過的女孩》:“石頭死了里頭鬼魂還在哭訴/斑竹一枝、兩枝、三枝未夠/曹雪芹把那眼淚收集入瓶里/孵出一群你我過去追過的女孩”。這簡直就是故事新編式的古事新詩,活用曹雪芹、《石頭記》、眼淚等符號元素,打碎重糅,仿佛化骨綿掌,擊中了少男少女的心扉。章平詩句總能讓人眼前一亮。
第三,互動呼應,酬唱應和,詩癡情動,微言匯海。如常德的瑤溪寫《夢中》:“強迫自己關機睡一會兒,/夢里盡是微詩的影子。/醒來一顆顆星星直接向我砸來,/仿佛又回到夢中。”癡醉亢奮之情溢于言表。這位警察詩人還寫有不少職業詩,如《監獄紀事》:“監獄不是詩人的監獄/詩歌也沖不破高高的大墻/但當看到大墻內一棵棵綠樹在春風中擺動的樣子/我仍然看到一行行綠色的詩行。”在微詩群開通13天內,他就寫詩唱和550首,2個月內寫了3000多首。
詩集中有不少同題詩,如《異域》《出生證》《房產證》《結婚證》等,成為應和詩。2014年12月18日,群主熊國華在詩群誕生之初,寫有《出生證》:“嘹亮的宣告化為一張薄紙/我不知道該寫下怎樣的詩句/從古至今都有拼爹的胎記/我寧愿獨立行走一生”。章平寫《后出生證》應和:“在舊時光陰折皺里/我讓詩歌伸了個懶腰/小說打了個哈乞/就此平平安安過完一生”。瑤溪寫《出生證》:“只有母親才能證明我的出生/但風雨可以證明我的存在/太陽能為我作證/我是它派往大地的一名詩人”。廣州吳作歆寫《房產證》:“它吞噬了我所有的勞作/包括夢想、青春和詩行/為了填上我歪歪扭扭的名字/我走過歪歪扭扭的一生”。證件文化盛行,也是新時代的文化特色,微詩詩人敏銳地捕捉到了新時代的脈動。一般詩集都有不少情詩,但是,此詩集情詩較為欠奉,而且,多寫情傷深重,廈門的蕭然說:“愛情,是一服年輕時誤服下/劑量過重的藥/有人因此,一生都要用眼淚/慢慢稀釋它的毒性”。愛是病,情是毒,只有受過癡迷之苦的人,方知其痛。
廣州詩人就選了22家,成就相當不俗,已成“廣州派詩人”的氣象。廣州北安的詩歌有骨。澳門有“詩島”之稱,但是,入此群的澳門詩人較少。汕尾李萬堡收入的14首均為和詩,而且都是舊體詩。廣州侯立兵新舊詩皆寫,也寫和詩,詩集還收錄了其詩評《唱和點燃詩情》,“一時酒渴思吞海,幾度詩狂欲上天”,“新媒體的娛樂功能與微詩的輕松寫作不謀而合,正是因為好玩與輕松,才使得微詩群的人氣火爆,參與者興趣盎然,這也是微詩群活力的不竭之源”。寫來才情四溢,氣象磅礴。張海沙新舊詩體均有創作,如《山齋即景》:“斗室一方自在天,唐宋風韻醉茶仙。瑯玕更立窗前樹,春綠秋黃伴永年。”古典文學教授的時代情懷立現。
至今,該詩群依然非常活躍。2017年1月17日,熊國華有三首微詩見于《羊城晚報》,如《雄雞》唱曰:“你用歌聲驅逐黑暗,呼喚黎明/在東方站成一幅雄起的版圖/太陽賜給你金色的羽毛/抖一抖翅膀,化為騰飛的鳳凰”。自信自豪,昂揚向上,微詩群亦如是。
手機短信文學也是微文學的一種,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曾經風頭無兩,但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就被微信遮住了光芒。短信文學相關書籍如《智取短信1300條》,類于小百科;《短信小說30篇》,類于閃小說。李丹編《精彩短信大全》[5],分設節日問候、真情祝福、人際交往、談情說愛、職場交際、娛樂專家、生活名言等欄目歸納整理,有些短信幽默有趣:精神病院里,有兩位病友在交談:“我的小說怎么樣?”“不錯,就是出場人物太多。”此時,護士沖他們嚷道:“嘿,你們倆快把電話簿放回去。”有些短信反映了時代的某些心態:“難道全世界的雞蛋聯合起來就能打破石頭嗎?所以做人還是要現實些。”有些語句有哲理:“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說了實話。”有些是腦筋急轉彎:“什么門永遠關不上?球門。”程健編《手機短信》[6]則分為情話綿綿、祝福連連、整蠱專家三部分。其實,短信文學具有輕化、淺化、淡化、笑化的特點。“不那么忙了,所以才想著找點兼職。專業:愛情本科!特長:洗碗刷鍋!能力:愛你沒說!薪水要求:你的真心一顆!理想合同期:常年有效,永不跳槽!”網絡上一搜經典短信,可謂是鋪天蓋地。轉瞬即逝的煙花,偶爾也能留下一些經典語句。然而,短信的麻煩在于,太有時效性,越是轉發得多,越是過時得快,難以保鮮。
顯然,微詩比短信文學更精致高雅,詩意盎然。兩者面向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訴求。短信文學大眾化,微詩詩意化,短信文學入俗,微詩脫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