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與西亞非洲國家發展道路問題研究
- 楊光 王正 張宏明
- 2155字
- 2019-09-06 16:30:59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的基本內涵
“時代”與“格局”是國際關系領域研究的核心議題。前者是依據科學方法進行的主觀判斷,即怎樣看所處的時代?后者是關于客觀國際現實的分析,即國際或地區力量結構狀況。馬克思主義時代觀就是要揭示不同時代的性質和特征,把握時代演變的內在規律,從而根據時代特征選擇并制定任務和目標,改變或推動格局向有利于潮流的方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正如列寧所說:“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即首先考慮到各個‘時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個別國家的個別歷史事件),我們才能夠正確地制定自己的策略。”[1]
一 馬克思主義對“時代”的界定及其判斷時代的方法
時代是關于不同歷史發展時期的基本概括,通常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變革所引起的經濟、政治、文化等重大變化為依據而劃分不同的時期。時代是時空條件變化的總體表現,它反映了影響人類活動的客觀環境的變化。
時代觀是指人們對時代變化狀況的認知和判斷,包括對時代的性質、時代發展的階段、時代主題或基本特征等問題的概括和分析。
馬克思主義的時代觀是關于時代的理論和方法的學說,旨在揭示時代發展演變的內在動力和規律,分析不同時代的特性,確定時代發展的方向等理論問題。
時代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理論問題。如果說時代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一定時期世界主要特征和發展趨勢的揭示和反映,那么,時代問題就是全局性、根本性、穩定性的問題,是最高層次的戰略判斷。[2]
如何判斷“時代”?列寧曾指出:“我們無法知道,一個時代的各個歷史運動的發展會有多快,有多少成就。但是我們能夠知道,而且確實知道,哪一個階級是這個或那個時代的中心,決定著時代的主要內容、時代發展的主要方向、時代的歷史背景的主要特點等等。”[3]在列寧看來,在階級社會中,哪一個階級處于時代的中心,成為支配時代運動的主要動力,決定著時代的主要內容和時代發展的主要方向。
馬克思主義關于時代的判斷,其基本方法是:第一,以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的變遷作為劃分時代的基本方法。按照生產方式,從所有制與階級的角度所進行的劃分是最主要的劃分標準。第二,以動態的發展的態度認識和判斷時代問題,強調對時代判斷的多層次分析,即把握大時代與小時代、國際時代與國內時代、現時代與未來時代的統一。[4]
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演變,經歷了生產方式的不同發展階段,每個階段其生產方式有不同的內在特質,決定了不同時代的基本特性,這構成了歷史發展進程的大時代。與此同時,在同一大的歷史階段或時代,由于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重大影響,從而形成了一個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即同一大的歷史階段內的“小時代”。實際上,“大時代”與“小時代”的關系是相互作用又互為影響的,前者具有決定性,后者則是對前者的豐富。
實際上,人們對于時代觀的認識立足于對現實世界的透徹分析,而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字句上。正如列寧所說,“只有不可救藥的書呆子,才會單靠引證馬克思關于另一歷史時代的某一論述,來解決當前發生的獨特而復雜的問題”[5]。
二 從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看時代的主題
馬克思主義時代觀是認識和判斷時代的科學理論和方法。
19世紀后半葉,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提出了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時代觀。
20世紀前期,列寧根據壟斷資本主義的特點,特別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和規律,認為社會主義將首先在帝國主義鏈條最薄弱環節的一個或幾個國家取得勝利,從而提出了帝國主義戰爭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觀。列寧以大量時間和精力關注和研究時代問題,絕非只是從學術角度對當時資本主義所發展到的新階段進行描述和論證,其根本目的乃是以正確的時代觀指導現實的無產階級革命實踐。列寧關于時代的概括影響了整個20世紀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乃至世界歷史進程。
20世紀中期,毛澤東進一步提出了“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
20世紀80年代中期,鄧小平根據客觀形勢的變化,以“東西南北論”形象地概括了當今時代的主要問題,抓住國際社會的主要矛盾,從而揭示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鄧小平認為:“國際上有兩大問題非常突出,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南北問題。還有其他許多問題,但都不像這兩個問題關系全局,帶有全球性、戰略性的意義。”[6]“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南北問題是核心問題。”[7]
縱觀20世紀以來的世界歷史,前50年是以戰爭與革命為主題的歷史時代。時代主題轉換的歷史契機起源于50年代中期以后,彰顯于70年代后期以來,其標志是,世界主要矛盾的變化,即從政治轉向經濟,從革命轉向和平,由此而概括出當代世界最突出的戰略新判斷:和平與發展逐漸成為當代世界的主題,其中,由于和平離不開發展,因此,發展問題實質上乃是核心問題。
時代主題的變化規定了這一時代的基本特性——“開放性”。開放成為新的時代的重要特征。換言之,當今時代是開放的時代。世界歷史發展到今天,幾乎所有國家在經濟上都處于相互依賴和相互影響之中,任何國家都不可能脫離世界經濟的發展,關起門來搞建設。正如鄧小平指出:“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后變得落后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8]由此觀之,和平、發展、開放就成為當今時代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