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企業會計準則案例詳解與實務:條文解讀+科目使用+賬務處理
- 小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
- 3579字
- 2019-10-23 19:50:28
1.4 小企業會計要素
會計要素是根據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征所確定的財務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會計要素按照其性質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素側重反映小企業的財務狀況,一般通過資產負債表反映;收入、費用和利潤要素側重反映小企業的經營成果,一般通過利潤表來反映。會計要素的界定和分類可以使財務會計系統更加科學嚴密。為投資者等財務報表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
1.4.1 資產
資產是指小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小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小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根據資產的定義,資產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資產預期會給小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資產預期會給小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是指資產直接或者間接導致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小企業的潛力。這種潛力可以來自小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也可以是非日常活動;帶來的經濟利益可以是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或者是可以轉化為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形式,或者是可以減少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流出的形式。
資產預期能否會為小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是資產的重要特征。例如,小企業采購的原材料、購置的固定資產等可以用于生產經營過程,制造商品或者提供勞務,對外出售后收回貨款,貨款即為企業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如果某一項目預期不能給小企業帶來經濟利益,那么就不能將其確認為小企業的資產。前期已經確認為資產的項目,如果不能再為小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也不能再確認為企業的資產。
2.資產應為小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資產作為一項資源,應當由小企業擁有或者控制,具體是指小企業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或者雖然不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但該資源能被小企業所控制。
小企業享有資產的所有權,通常表明該企業能夠排他性地從資產中獲取經濟利益,通常在判斷資產是否存在時,所有權是考慮的首要因素。在有些情況下,資產雖然不為小企業所擁有,即小企業并不享有其所有權,但小企業控制了這些資產,同樣表明小企業能夠從資產中獲取經濟利益,符合會計上對資產的定義。如果小企業既不擁有也不控制資產所能帶來的經濟利益,就不能將其作為小企業的資產予以確認。
3.資產是由小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資產應當由小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所形成,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包括購買、生產、建造行為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項。換句話說,只有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才能產生資產,小企業預期在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資產。例如,小企業有購買某存貨的意愿或者計劃,但是購買行為尚未發生,就不符合資產的定義,不能因此而確認存貨資產。
按照《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小企業的資產按其流動性,可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其中小企業的流動資產,是指預計在1年內(含1年,下同)或超過1年的一個正常營業周期內變現、出售或耗用的資產,具體包括: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等。小企業的非流動資產,是指流動資產以外的資產,包括長期債券投資、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等。
1.4.2 負債
負債是指小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小企業的現時義務。根據負債的定義,負債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負債是小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
負債必須是小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它是負債的一個基本特征。其中,現時義務是指小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于現時義務,不應當確認為負債。
2.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小企業
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小企業也是負債的一個本質特征,只有小企業在履行義務時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才符合負債的定義。如果不會導致小企業經濟利益流出的,就不符合負債的定義。在履行現時義務清償負債時,導致經濟利益流出小企業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用現金償還或以實物資產形式償還;以提供勞務形式償還;部分轉移資產、部分提供勞務形式償還;將負債轉為資本等。
3.負債是由小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負債應當由小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所形成。換句話說,只有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才形成負債,小企業將在未來發生的承諾、簽訂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負債。
按照《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小企業的負債按其流動性,可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其中小企業的流動負債,是指預計在1年內或者超過1年的一個正常營業周期內清償的債務,具體包括:短期借款、應付及預收款項、應付職工薪酬、應繳稅費、應付利息等。小企業的非流動負債,是指流動負債以外的負債,包括長期借款、長期應付款等。
1.4.3 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指小企業的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即凈資產。它代表了小企業所有者對小企業資產的剩余索取權,它是小企業資產中扣除債權人權益后應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資本的保值增值情況,又體現了保護債權人權益的理念。
小企業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一般情況下,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是由所有者直接投入的;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則是在小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實現的利潤留存于企業而形成的,因此又稱留存收益。
1.4.4 收入
收入是指小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包括銷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勞務收入。根據收入的定義,收入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1.收入是小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
日常活動是指小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活動。例如,工業企業制造并銷售產品、商業企業銷售商品、保險公司簽發保單、咨詢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商業銀行對外貸款、租賃公司出租資產等,均屬于小企業的日常活動。明確界定日常活動是為了將收入與利得相區分,因為小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流入不能確認為收入,而應當計入利得,即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收入是指小企業非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形成的、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凈流入。
2.收入是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收入應當會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入,從而導致資產的增加。例如,小企業銷售商品,應當收到現金或者在未來有權收到現金,才表明該交易符合收入的定義。所有者投入資本的增加不應當確認為收入,應當將其直接確認為所有者權益。
3.收入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與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應當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不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經濟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義,不應確認為收入。例如,小企業向銀行借入款項,盡管也導致了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入,但該流入并不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反而使小企業承擔了一項現時義務。小企業對于因借入款項所導致的經濟利益的增加,不應將其確認為收入,應當確認一項負債。
1.4.5 費用
費用是指小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小企業的費用包括: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根據費用的定義,費用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1.費用是小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
費用必須是小企業在其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這些日常活動的界定與收入定義中涉及的日常活動的界定相一致。將費用界定為日常活動所形成,目的是為了將其與損失相區分,小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流出不能確認為費用,而應當計入損失,即營業外支出。營業外支出,是指小企業非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發生的、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凈流出。
2.費用是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費用的發生應當會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出,從而導致資產的減少或者負債的增加(最終也會導致資產的減少)。其表現形式包括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流出,存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的流出或者消耗等。鑒于企業向所有者分配利潤也會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出,而該經濟利益的流出顯然屬于所有者權益的抵減項目,不應確認為費用,應當將其排除在費用的定義之外。
3.費用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減少
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應當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減少,不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經濟利益的流出不符合費用的定義,不應確認為費用。
1.4.6 利潤
利潤是指小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通常情況下,如果小企業實現了利潤,表明小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將增加,業績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小企業發生了虧損(即利潤為負數),表明小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將減少,業績下滑了。因此,利潤往往是評價小企業管理層業績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投資者等財務報表使用者進行決策時的重要參考。
營業利潤,是指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加上投資收益(或減去投資損失)后的金額。
利潤總額,是指營業利潤加上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后的金額。
凈利潤,是指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費用后的凈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