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陳氏太極拳的起源與發展

陳氏太極拳的起源可追朔到陳氏始祖陳卜。陳卜,原籍山西澤州郡(今晉城),后搬居山西洪桐縣。陳卜定居陳家溝以后,出于保衛家園和維持地方安寧的需要,開始在村中開辦武學社,傳授武藝,而太極拳的記載主要從陳氏第九世祖陳王廷記起。

陳王廷(1600-1680),字奏庭,明末清初時期陳家溝陳氏第九代傳人,他依據祖傳拳術,博采眾長,并根據《易經》、中醫和道家相關理論和知識創編出陳氏太極拳。之后陳家溝村民練習太極拳之風越來越盛行,無論男女老幼皆習拳,世代承襲,當地至今仍流傳著“喝喝陳溝水,都會翹翹腿”“會不會,金剛大搗碓”的諺語。

從現存的陳王廷的《長短句》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陳王廷當時的一些情形:“嘆當年,披堅執銳,掃蕩群氛,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閑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余閑,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欠官糧早完,要私債即還,驕諂勿用,忍讓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顛,常洗耳不彈冠。笑殺那萬戶諸侯,兢兢業業,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總不貪。參透機關,識彼邯鄲,陶情于漁水,盤桓乎山川,興也無干,廢也無干。若得個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悔不求,哪管他世態炎涼,成也無關,敗也無關。誰是神仙?我是神仙!”

依照村語傳言,陳王廷能夠創太極拳,還與一個叫蔣發的武林高手是分不開的。王廷公早年闖玉帶山李際遇山寨時,曾結識李際遇部下一名戰將蔣發,此人武藝也相當了得,傳說腳快如飛,可百步追兔。后來,蔣發落難投奔了陳王廷,以陳王廷為友為師,自己甘愿為仆為徒,關系甚密,使陳王廷造拳有了切磋的對手,所造太極拳可以在實踐中得以檢驗,并得以不斷地修正完善。

另外一位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嘉靖年間的抗倭名將戚繼光(1528-1587),字元敬,號南塘,晚年號孟諸,系山東省蓬萊人。這位民族英雄的一部著作與太極拳的產生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這部書就是《紀效新書》。據史書記載,戚繼光為抗倭編制新軍,并傳以集百家拳術之長編制而成的三十二勢,變化無窮,微妙莫測,似有神意。陳王廷在創造太極拳時,就直接從戚繼光這部書里《三十二勢拳經捷要》中吸取精妙,采納了二十九式,即攬扎衣、金雞獨立、采馬拳、七星拳、雀地龍、懸腳虛、伏虎式、獸頭勢、朝天蹬、朝陽手、指襠式、跨虎式、當頭炮等。根據這一點,有專家就推證太極拳的產生不會早于《紀效新書》的成書年代。

太極拳自陳王廷創立之后,就在陳家溝陳氏家族中世代傳承,綿延數百年而不絕。隨著陳氏家族的人丁興旺,家族中也涌現出了申如、恂如、敬伯、繼夏、秉奇、秉壬、秉旺、公兆等很多位高手。用現在已知最早記載太極拳歷史文獻《太極拳小序》中李亦畬的話來說就是:“神而明者,代不數人”。在此之后數百年間,歷經陳氏子孫及其門徒的不斷豐富和發展,太極拳已經成為我國傳統的優秀拳種之一,并衍生發展出了楊、吳、武、孫四大流派。以下簡列數位陳式太極拳宗師。

至陳氏十四世陳長興時,太極拳有了一個大的改革與發展。陳長興在祖傳老架五個套路的基礎上,將太極拳精煉歸納為當今流行的兩個套路:第一路(大架)和第二路(炮捶)。第一路動作大方,以柔為主,以剛為輔;以“掤捋擠按”四正勁的運用為主,以“采挒肘靠”四隅勁的運用為輔。該路動作柔中寓剛,行氣運身,以纏絲勁的鍛煉為主,發勁為輔。全身內外,動分靜和,一動全動,整個套路在柔纏中體現出柔、緩、穩的特色;第二路動作急速緊湊,以剛為主,以柔為輔;用勁以“采挒肘靠”為主,以“掤捋擠按”為輔。以剛發勁,鍛煉為主,竄蹦跳躍,騰挪閃展,震足發勁,剛中寓柔,整個套路在柔纏中體現出剛、快、脆的特點。后人稱這兩路拳為太極拳老架。

陳氏第十四世陳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礎上,又有些改動,逐漸舍棄了某些難度和發勁動作,架式與老架一樣寬大,后人稱為新架 (小架)。

陳氏第十五世陳清萍(1795-1868),居于溫縣陳家2.5公里處趙堡鎮,他在祖傳太極拳(小架)套路基礎上又進行了修改,形成了一套小巧緊湊,逐步加圈,由簡到繁,不斷提高拳藝技巧的練習套路。當地人稱其所傳太極拳為趙堡街架。

陳氏第十六世陳鑫(1849-1929),字品三,幼承父命,文武兼習。他晚年時深感陳式太極拳雖經歷代口傳親授,然文字著作較少,不利廣泛傳播。為發揚祖傳太極拳學說,遂閉門著述,費時十二年,完成《陳式太極拳圖畫講義》四卷、《陳式太極拳易象數》六卷,全面整理了陳氏世代積累的練拳經驗。

其著以易理說拳理,確立纏絲勁為核心,較為全面地闡述了陳式太極拳的理論體系,為陳式太極拳理論寶庫中樹立起了一座引人矚目的豐碑。他的作品還有《陳氏家乘》《三三六拳譜》等。

陳氏第十七世陳發科(1887-1957),字福生,是近代陳式太極拳的代表人物,對發展和傳播陳式太極拳做出了杰出貢獻。在北京授拳期間(1929-1957),陳發科以其高尚的武德、非凡的功力以及精妙的實戰技擊而著稱于世,所以深受世人敬仰,在武林中威信頗高。陳發科教授徒弟很多,有顧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馮志強、李經梧、肖慶林以及其子照旭、照奎、女豫霞等。

陳氏第十八世陳照丕(1893-1972),字績甫。

1928年秋,應北平同仁堂東家樂佑申和樂善同兄弟二人之邀,在北平授拳。有同鄉李敬莊(字慶林)在《北平晚報》(1928年10月)刊發文章宣揚其拳藝。后應南京市市長之邀在南京授拳,拳蹤廣布。著有《陳式太極拳匯宗》《太極拳入門》《陳式太極拳圖解》《陳式太極拳理論十三篇》等。所授弟子中王西安、朱天才、陳小旺、陳正雷功夫超群,被譽為陳式太極拳“四大金剛”。照丕先生恩澤后人、誨人不倦、武德高尚,是陳氏太極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泰县| 牙克石市| 从化市| 新蔡县| 旬邑县| 镇原县| 客服| 福州市| 淮滨县| 南木林县| 邢台县| 沙湾县| 石嘴山市| 德令哈市| 晋城| 南开区| 高要市| 新巴尔虎左旗| 临洮县| 盐山县| 双鸭山市| 松原市| 五常市| 灵石县| 安多县| 襄樊市| 延津县| 家居| 蓬安县| 南皮县| 兴山县| 鄢陵县| 雷州市| 东乡县| 蒲城县| 辽源市| 华容县| 金湖县| 宜良县| 若羌县| 阿合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