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至上:LOGO設計法則與案例應用解析
- 何亞龍編著
- 1066字
- 2019-07-30 11:43:30
序言2
FOREWORD 2
上周收到Aaron(何亞龍)的這本書,細讀后發現這是一本很實用、很接地氣的工具書。它并不嘩眾取寵,故作深沉,而是交流一線實戰經歷,分享LOGO設計方法,如LOGO設計需遵循的法則,設計的生存之路,設計的機會,設計如何跟上時代等,甚至連經歷過的“失敗”作者也毫不吝嗇地拿來與讀者分享!
當代設計的概念,隨著改革開放的風潮流入中國不過才30年左右的光景,它伴隨著國內工商業的飛速發展而成長。還記得20世紀90年代初太陽神CI的噴薄升騰喚醒了眾多企業的品牌意識,一時間,大小機構的CEO、各路企業的部門精英,上到4A廣告總監、下到工作室美工,動輒就喊出“CI”“SI”“VI”等專業名詞,侃侃而談、指點江山。雖然很多人其實可能還是一知半解,出品也是良莠不齊,但總算是一次品牌形象建設意識的初次普及,并為接下來國內現代品牌設計的發展埋下了種子。
設計的美好時代到來了嗎?也許是當局者迷,我說不出答案。至今,設計依然被認為是件苦差事。對設計價值的觀點不一致,藝術審美和商業模式的黏連強度不一致,導致客戶和設計師不能產生共同的價值觀,或許就是其根源所在吧。當然這里還涉及文化斷層與全民審美的問題,那是更大的話題,說起來話就長了,而且肯定沒有最終的結論。
說大一點,如果設計是一種信仰,那么設計師的社會職能應該包括全民美學提升的責任,清高的設計師們得放下架子抱著堅定的信念孜孜不倦,當個藝術苦行僧和美學布道者。
近日,我去參加了一個設計沙龍,某大師閑聊中道出國內某大品牌與他談品牌策劃設計合作的事,項目最終因為各自理念的不同而夭折……大品牌與大設計師糾纏的這件事里,映射出產品和品牌設計之間其實需要更好的聯系與溝通。只有甲方和乙方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達成共識,設計師才能把控好最根本的產品要素,并賦予它最恰當的形象訴求,才可能做出最好的設計。設計好,生意好;設計好,生活好。對客戶,對設計師,對整個社會都是如此。
本書深入淺出,系統而全面,是藝術設計、品牌整合知識普及布道的“經書”,這“經書”并不難念,利于傳誦。我把這本書推薦給重視品牌建設的企業家、品牌管理者、熱愛設計工作的同道,乃至夢想在設計領域創業的人們,相信它可以讓大家更全面、更系統地認識品牌視覺形象設計,了解如何把握品牌視覺形象設計方向以及相關的經營管理運作要點。同時,也希望這本書的出版對當下重點推動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所裨益。
衷心希望中國的設計更具力量,衷心希望中國的設計能呈現出與當今社會發展相適應、相匹配的面貌,這是本人,也應該是熱愛設計的人們的美好憧憬與努力的方向。
——廣州平面設計師聯盟會長 張玉廉
2016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