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的對外政策

(1982年8月21日,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時的談話)

1982年8月21日,鄧小平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時,就“中國的對外政策”問題與之進行了會談。

鄧小平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政治家,1974年,他率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發表了著名的“三個世界”的演講;1978年,鄧小平得以再次主持中央工作。他不辭勞苦接待多國來賓,出訪過很多國家,制定相關的對外政策和方略,不斷調整和完善中國的對外政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通過長期對世界形勢的深入觀察,以及對當今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特征的透徹分析,指出當前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是有可能的,維護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在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的指導下,我國對外政策進行了戰略性的調整:改變了對戰爭形勢的估計,將外交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進一步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上。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得以提高,國際影響也逐漸擴大,對外關系突破了基本孤立的局面,與許多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

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讓鄧小平在面對聯合國秘書長時,不卑不亢地說出了以下的話:“中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中國理解自己的責任。有兩條大家是信得過的,一條是堅持原則,一條是講話算數。”這里的堅持原則,主要就是獨立自主,在此基礎上,鄧小平進一步指出:“中國的對外政策是一貫的,有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反對霸權主義,第二句話是維護世界和平,第三句話是加強同第三世界的團結和合作,或者叫聯合和合作。”

80年代初,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新舊交替,時局動蕩不安,冷戰依舊存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繼續威脅著世界和平和穩定,各國因民族、宗教和領土等因素,時常發生矛盾沖突。在這樣的國際局勢下,鄧小平高舉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旗幟,堅持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進一步實行對外開放,抓住時機大力發展社會經濟建設。

鄧小平指出:“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是我們真實的政策,是我們對外政策的綱領。”此外,他還一再強調,這樣的政策是基于中國發展的需要,因此是“不會變,變不了”的一項長期政策。

霸權主義的受害者是誰?鄧小平在談話中指出,受害者既不是美國、蘇聯,也不是歐洲、日本、大洋洲、加拿大一些發達國家。受害的是第三世界國家。其中包括中國。所以,關乎切身利益的第三世界國家是真正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的主力。

鄧小平認為,中國并不悲觀,但能清醒地看到戰爭的危險性,雖然霸權主義還想繼續橫行下去,但他們像過去那樣隨意主宰世界人民命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第三世界國家盡管窮困落后,但在國際政治中的分量已經得到提升,而中國的力量和作用都還有限,會努力盡到自己的責任,但不會當頭頭。

鄧小平在談話中指出,中國人民最希望和平,中國面臨發展和擺脫落后的任務,擺在第一位的任務是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要一心一意搞經濟、搞建設。中國在新的起點上,在三十年到五十年時間內,爭取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這些都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同時,鄧小平也聲明,維護世界和平并非一廂情愿的事。如果國際上有人把戰爭強加給中國,中國也不會害怕,無非將目標拖延幾年,打完仗接著搞建設。

鄧小平在談話中還指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應該成為解決國際政治問題和國際經濟問題的準則。他還多次強調,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只能給世界帶來不穩定、不安寧。歷史證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是有生命力的。因此,我們主張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1953年周恩來總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的,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這五項原則是中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體現,是各國間正常關系及進行交流合作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接受,成為規范國際關系的重要準則。

鄧小平在此基礎上,經過長期的深思熟慮和反復實踐,以及對國際形勢發展和世界格局的客觀分析之后,制定出既符合世界人民共同利益,也符合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外交政策。

應該說,在國際關系中,各國都在尋求國家利益的目標,外交政策應該立足于國家利益,而不是以意識形態來決定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國家利益因此成為各國制定相關外交政策的基礎和歸宿。因此,考慮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主要應從國家自身戰略利益出發。同樣,中國制定外交政策也必須立足于本國利益。

1989年10月,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在重申中國上述外交政策時進一步指出,考慮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主要應該從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著眼于自身長遠的戰略利益,同時也尊重對方的利益,而不去計較歷史的恩怨,不去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并且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鄧小平強調:“一個國家和民族走何種道路或選擇何種社會制度,別國無權干涉。”

在東歐劇變時,鄧小平就高瞻遠矚地指出,朋友要交,但要心中有數。別國的社會制度我們管不了,但無論這些國家如何變化,我們都要與其“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從容地發展關系,包括政治關系,不搞意識形態的爭論。”正是在這種“不搞意識形態爭論”方針的指導下,中國在兩極格局解體后,同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系,發展了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系,與國外政黨建立和發展了新型黨際交流和合作關系。同時,也加強了同第三世界的團結與合作。

1989年,國際風云突變,少數西方國家聯合對中國施壓,鄧小平對嚴峻的國際形勢全面分析后指出,對國際形勢,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第一句話,冷靜觀察;第二句話,穩住陣腳;第三句話,沉著應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靜、冷靜、再冷靜,埋頭苦干,做好一件事,我們自己的事。在鄧小平的領導下,中國抓緊時間,進一步對外開放,經濟發展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國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在這一系列外交政策的影響下,中國現已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并開展了經貿、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可以說,現在中國的朋友遍天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德县| 丹寨县| 灵台县| 汶上县| 长垣县| 郧西县| 沁阳市| 穆棱市| 芜湖县| 永德县| 宁陕县| 湘潭县| 原阳县| 左权县| 介休市| 府谷县| 蕉岭县| 沈丘县| 和龙市| 白水县| 广元市| 淮滨县| 泽州县| 竹山县| 聊城市| 大厂| 贵溪市| 恭城| 寿宁县| 平罗县| 泸溪县| 赤峰市| 新和县| 崇仁县| 滁州市| 察雅县| 华安县| 丹凤县| 镇赉县| 靖远县| 颍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