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歸屬的繆斯
在她最活躍的二三十年代,有人說她家的沙龍裝下了整個巴黎。
伊夫·圣·洛朗和皮埃爾·貝杰收藏的這批藝術品被公開后,很多人對他們的鑒賞品位感到驚奇。價值相當的私人收藏也不是沒有,但像他們這樣,從東方古董、歐洲古代大師繪畫、19世紀印象派、20世紀現代繪畫和裝飾藝術都在收藏視野中的人還是極為少見。貝杰說,他們的收藏趣味深受瑪麗-勞瑞·德諾雅伊(Marie-Laure De Noailles)夫人的影響,是這位夫人家中的藝術品教會了他們欣賞無所顧忌的率性和混搭,也是這位夫人,引導他們成為最早收藏20世紀裝飾藝術品的先鋒人物。
在20世紀歐洲,能夠呼風喚雨的藝術贊助人,德諾雅伊夫人算是一個。在她最活躍的二三十年代,有人說她家的沙龍裝下了整個巴黎。報紙上不提名字,直呼“Mecene”,也能使人知道說的是這位子爵夫人。法語的“mecene”一詞從古羅馬而來,羅馬皇帝屋大維身邊有個重臣名叫梅塞納斯(Caius Cilnius Maecenas),他喜歡充當文學藝術的保護人,詩人維吉爾和賀拉斯就在他的資助和庇護之下?!癕ecene”后來就被用來代稱那些慷慨贊助文學藝術或者科學研究的人,他們有豐厚的家族資產,交游廣闊,品位超前,樂于用金錢和人脈幫助那些無人識得的天才人物出人頭地。在和子爵聯姻之前,瑪麗-勞瑞也有顯赫出身,20歲出頭就繼承了大筆遺產。她的父系家族里有德國猶太銀行世家的血脈,母親是法國貴族后裔,情色文學鼻祖薩德侯爵是她曾曾祖父,而她的祖母勞瑞·德薩德,曾被大作家普魯斯特作為人物原型寫入《追憶似水年華》。小時候,瑪麗-勞瑞曾把普魯斯特寫給祖母的信隨便撕掉,這樣的瑣屑在他們那個圈子里是要被反復談論的,佐證瑪麗-勞瑞從小便有睥睨一切的特權。
和她同時代的另一位沙龍女主人路易絲·維爾莫蘭,家中也多有文學和政界名流,但維爾莫蘭有著坦誠的虛榮,只有那些已經身為名人的人才有資格坐在她家的壁爐旁邊喝咖啡。德諾雅伊夫人不一樣,她熱愛貧窮的天才,有興趣和世俗的眼光豪賭一把,拿自己的錢為巴黎和法國制造名人,超現實主義小團體的成就至少有一半是她豪賭的成果。早期那批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的靠山就是德諾雅伊夫人,美國攝影家曼·雷,西班牙畫家達利、導演布努埃爾都曾在她的庇護之下。不過,這兩個令巴黎上流社會著迷的女主人至少有一處是相同的,她們都愛詩人讓·科克托。讓·科克托也是超現實主義小團體里面的成員,和曼·雷這些漂在巴黎的外地藝術青年卻不一樣,藝術和詩歌對他來說都只是華麗生活的道具,毒品、雙性戀,關于他的各種傳聞一直都沒有斷過。科克托和超現實主義這幫人一起談主義,同時也是畢加索身邊最親密的朋友之一,出入巴黎上流社會,活得輕盈自在又叛逆頹靡。他是子爵夫人終生渴慕卻無法得到的人?,旣?勞瑞還只有十四五歲的時候,27歲的讓·科克托已經是她家中的??汀P∨⒕瓦@樣陷入了愛情,傳記作者稱她為“科克托的洛麗塔”,一生都被這段感情囚禁。在這幫藝術家里面,子爵夫人另一個好朋友是法國作家雷內·克勒維爾。雷內認為自己有通靈天賦,1922年把催眠術和困倦術引入到超現實主義圈子里,很多詭異事件因他而起。1935年克勒維爾在家中用瓦斯自殺,遺言被他用別針綴在胸前,上面寫了一個單詞:厭倦。
德諾雅伊夫人曾說,她為優雅和品位而生。在和科克托發生了一段短暫的戀情之后,1923年她和子爵成婚,家族贈與他們的禮物是位于法國南部海濱小城耶爾(Hyere)的一片土地。他們決定在上面建一幢住起來有意思的小屋,而不是海邊常能見到的那種豪宅。子爵夫人找來建筑師羅伯特·馬勒-斯蒂文斯設計建造她的幸福城堡。和同時期幾位現代主義建筑師相比,比如勒·柯布西耶,斯蒂文斯顯得毫無分量,他為十幾部電影做過布景設計,人們便覺得他更像一個裝飾設計師而不是建筑師。他傾心幾何造型,被視為立體派藝術家,可以滿足子爵夫婦對于房子的各種古怪想法。別墅1928年落成,但到1933年才完成所有內部裝飾,整個過程像是在做一件臨海的現代裝飾藝術品。而且也早就不是一幢小屋了,除了40個臥室,還有電影放映室、室外游泳池,德諾雅伊夫婦差不多把當時巴黎觀念最前衛的裝飾藝術家都請來了,門窗交給路易斯·巴里爾特(Louis Barillet),家具由弗朗西斯·喬丹(Francis Jourdain)和皮埃爾·查里奧(Pierre Chareau)親手設計制作,室內室外雕塑是亨利·勞倫斯(Henri Laurens)和雅克·利普希茨(Jacques Lipchitz)的作品。諾雅伊別墅最終成了法國蔚藍海岸的一處名勝,超前的現代建筑形態只是其一,女主人在這里舉行的宴請和狂歡才是這幢房子真正神秘誘人的地方,那些被邀請過的客人一生都在回憶過往。1929年諾雅伊別墅還并非一件完整作品,曼·雷被它強烈吸引了,女主人資助他拍了那部25分鐘的著名短片《骰子城堡的秘密》。另一位超現實主義導演布努埃爾也小住了一些日子,寫出劇本《黃金時代》,子爵夫人又資助他和達利一起拍成了電影,這是他們兩個人的超現實主義電影代表作。1930年,她為科克托投拍了《詩人之血》。
20世紀30年代也是諾雅伊別墅的黃金時代,戰爭開始后,這幢房子慢慢也就清冷了,不復盛時景觀。1970年德諾雅伊夫人去世后,子爵把別墅轉讓給了耶爾市政府,但早已失修,幾近荒蕪。1980年,諾雅伊別墅被法國政府列入文化遺產名單,修繕之后變成市府文化中心向公眾開放。法國現在有一個“時尚和攝影節”放在這里舉行,大牌設計師、超模的到來讓這幢老屋又熱鬧起來,但它失去了德諾雅伊夫人,也就已經不再是那座有秘密的傳奇城堡了。諾雅伊別墅在2005年夏天再次見證了子爵夫人超前的鑒賞眼光: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為斯蒂文斯舉辦了一次個人設計作品展,在法國現代建筑史上一直被低估的斯蒂文斯重新進入學術評論界的視野。在他去世60年后,德諾雅伊夫人喜愛的這位建筑師被奉為大師。
20世紀20年代,德諾雅伊夫人從父母手中繼承了另一幢老宅,位于巴黎的美國廣場13號。她和丈夫多半時間住在那里,這幢宅子也因她收藏的藝術品和沙龍里那些客人的身份而成為巴黎一個傳奇。20世紀五六十年代,剛在巴黎時裝界露臉的伊夫·圣·洛朗被人引進德諾雅伊夫人的客廳。對于這個天才少年,她仍然是保護人的角色,為他在時尚界鋪路,伊夫·圣·洛朗也從這個令他進去就要屏住呼吸的客廳進入了藝術收藏的殿堂。子爵夫婦去世后,老宅被轉賣給奢侈品牌Baccarat公司做了水晶博物館。20世紀20年代留下的裝飾風格被新的奢華抹去,而那曾經是德諾雅伊夫人邀請極簡主義代表人物讓·米歇爾-弗蘭克留下的作品。
在一張攝于老宅客廳的黑白照片上,可以看到年輕時的子爵夫人裹一襲黑色長裙,落寞獨坐。她迷戀一切叛逆于時代和秩序的人和事,1936年西班牙爆發內戰,她出錢為西班牙共產黨購買武器。1968年巴黎學生上街,她66歲了,仍然跑到街壘后面和學生們一起投擲石塊。她一生的愛也沒有歸宿,就連身邊的子爵,偏好同性愛也是圈子里面公開的秘密,他們有兩個女兒,卻沒有愛情。
(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