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1]其身而身先,外[2]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3],故能成其私。
【注釋】
[1]后:把……放在后面。
[2]外:把……放在外面,外身的意思為無視自己。
[3]邪(yé):同“耶”,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
【譯文】
天地是永久存在的。天地之所以能永久存在,是因為天地不為自己而生,所以才能夠永久生存。因此,圣人把自己放在眾人后面,結果卻走在眾人前面;將自身置之度外,結果卻保全了自己。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才能成就自己。
【闡釋】
本章是上一章的延續。為什么天地不為自己而生,反而能夠長生呢?因為萬物的生就是它們的生。天地是萬物生命的總和,如果只照顧其中一部分的生存和私利,就會忽略其他部分。天地找到的萬全的辦法就是對萬物置之不管。不管萬物變成什么樣,天地都不有意去輔助,任其自由活動。天地所做的就是無私提供給萬物生存的資源。然而萬物在天地之中生存,又無時無刻不受到天地的支配。萬物利用天地的資源各自在允許的范圍內生存,從事種種生命活動。當萬物在一方面的活動到達資源允許的盡頭時,就要轉到其他方面,甚至是相反的方面。如果萬物逞能(第五十五章“心使氣曰強”),超限利用天地資源,就是在自我毀滅。
但是,萬物不能無限制利用天地的資源,這一點尤其是在提醒人類,應該向天地學習,不過分自私自利,否則就是傷害自己。生命在于經歷,不在于占有。越是抓得緊,越是抓不住,這是不可逃脫的物極必反的規律。這里老子并非提倡完全消除私心,而是提倡控制自己的私欲,在一定能力范圍內臨時占有這些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