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 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
- (英)赫琳·康納
- 1082字
- 2019-03-13 16:14:09
人們一旦發現并真正認識到每個人的思考和學習方式都是不同的,人際關系就會發生神奇的轉變。在接受這一事實的那一刻,人們必定心懷寬恕,批判和評價的枷鎖被松開,過去的傷痕得到撫慰,尊重和賦權相互促進,雙方都得到解脫。他們可以自如地調整消極心理,變得更加積極,并且為人類大腦有如此多的差異和相似之處而感到欣喜。
本書的寫作宗旨和意圖正是實現這樣的時刻。
遺憾的是,這種時刻并不常見,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古往今來,還沒有一本書能夠指出家庭成員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不過本書將改變這種情況。
很多父母都會撓頭,因為他們對于孩子心中所想或是如何觸及孩子的心靈完全沒頭緒。孩子也許不會遇到類似的困惑,但那只是大人的假設。
父母經常認為,對所有孩子一視同仁是“公平”的體現——能夠避免出現偏袒和嫉妒。但是,因為努力尋求一碗水端平,大人們可能會錯過鼓勵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的機會。
孩子們長大后,父母經常會因為他們的育兒方式產生一定程度的內疚?!拔覐牟恢涝趺锤麥贤ā薄拔易龅貌惶谩薄拔覀兊年P系應該比現在更好的”“她從小到大,我們總是吵嘴”“我會在孫子身上做得更好”。
初為父母者則發誓,不會把上一輩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教育方式再強加給他們的孩子,但他們隨即發現自己對其他方式一無所知。更好的選擇并不是現成的。
即使彼此真心相愛并努力打造親密關系的人,有時仍會錯過彼此精神上的需求,如同夜間悄然駛過的小船。
好吧,試著這樣理解:我們大腦的齒輪不盡相同,即使我們有所關聯。每個人生來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需求。這是自然的!如果別人用我們能夠理解的方式與我們交談,那么我們接收起來是輕而易舉的。反之則不然。如果我們不能輕易理解別人的話,并不意味著我們很蠢、反應慢、能力不足、傲慢、抵觸或閉塞——即便我們感覺如此或看上去如此。這可能只是意味著我們的學習需求與說話者的不同。而我們的需求可能被忽視,沒有被考慮到,導致我們誤會了彼此。
但是,你能想象當你與別人相互理解、尊重彼此的自然差異和相似之處,從而使溝通變得清晰而有效時,聚餐或全家外出度假將會多么和諧與融洽?再想象一下,如果人們知道如何有創意地利用大腦差異所造成的緊張感又將會怎樣?如果他們知道,如何將漸漸發酵的沖突輕輕地轉化為和諧的交流,從而讓所有人都能夠長期受益呢?
有些孩子得到了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幫助,認識到自己大腦與生俱來的能力,并且把這些能力發展成有效的工具,從而一生都能自信且成功地享受其中。你能想象這是多么寶貴的優勢嗎?
這些都是可以實現的目標。你手中的這本書,將向你提供實現這個目標所需要的一切。把書中的理論融入你的意識,然后靜待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