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一些啟示與困惑


李澤厚給美學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同時為美學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生機。他對馬克思、康德等經(jīng)典作家的細致的品味和大膽的闡釋,他對當代社會與學術潮流的敏銳的覺察和吸納,他對美學作為一門關乎人性完善的科學的熱心關注和思慮,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但是他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疑難和困惑。他的許多論點和命題似乎都還有待進一步辨析和論證。我們懷疑能否以對人性的關注在康德、席勒和馬克思之間找到一種特殊的思想學術傳統(tǒng),因為對人性的關注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來,包括黑格爾在內(nèi)大部分哲學家的共同旨趣,或者說是宿命。我們懷疑把人的本體分為“工具本體”和“心理本體”是否恰當,因為“本體”的意思,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說法,就是“是其所是的”,就是說它就是它,它的存在無須其他東西來證明。“心理本體”能夠脫離“工具本體”獨立存在嗎?我們懷疑“心理本體”,即“新感性”的建立僅僅是個“積淀”的過程,因為“積淀”是有選擇的,而選擇就有一個分辨、批判和揚棄的功夫,這就是俗話說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我們懷疑僅僅“積淀”了理性的感性,僅僅“積淀”了社會的個體,僅僅“積淀”了歷史的心理是不是人類所期盼的所謂“人的自然化”或“內(nèi)在自然人化”,因為馬克思在講“人化的自然”時特別強調(diào)了包括感覺、情感、欲望等在內(nèi)的本質(zhì)力量的全面占有和發(fā)展,強調(diào)了徹底的人本主義與徹底的自然主義的統(tǒng)一。我們還對將美的概念分為美的本質(zhì)和根源、美的性質(zhì)、美的對象,把美學限定在對美的本質(zhì)和根源的探討上感到不解,因為美首先是作為對象被人們所感知的,美的性質(zhì)和美的本質(zhì)、根源只有在對美的感知的基礎上,在審美活動中才能得到確證。與此相關,我們對將美學一分為三,把審美心理學和藝術社會學當作美學的主干與核心也感到疑惑,懷疑這樣的美學還算不算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因為美學一向被認為是哲學的一個分支,而不是任何意義的經(jīng)驗的實證的科學。此外,我們還懷疑將美的哲學分解為科學與詩,讓美的哲學像科學那樣去反映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像詩那樣去抒發(fā)主觀的意向、欲望和情志是否合適,因為如果剝奪了美的哲學對宇宙和人生的形而上的思辨和探求的權利,阻斷了人們以烏托邦的形式在現(xiàn)實與理想、必然與自由、有限與無限之間架設的橋梁,美的哲學就失去了所以存在的理由。當然,我們還是充分肯定李澤厚在把美學引向科學,特別是引向人類學本體論的過程中所做的努力,因為無論如何美學在李澤厚這里變得豐富了、深邃了,使人們看到了更多的人類智慧之光。


1 李澤厚《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第413頁。

2 李澤厚 《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第46頁。

3 同上書,第401頁。

4 李澤厚《美學三書》,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第409~411頁。

5 同上書,第422頁。

6 李澤厚《美學三書》,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第422頁。

7 同上書,第434頁。

8 同上書,第407頁。

9 同上書,第438~439頁。

10 李澤厚《美學三書》,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第445頁。

11 同上書,第454頁。

12 李澤厚《美學三書》,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第468頁。

13 李澤厚《美學三書》,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第495~500頁。

14 同上書,第511~548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市| 江孜县| 岳阳市| 嵊州市| 唐山市| 兴仁县| 绥芬河市| 达孜县| 桐城市| 黄石市| 镇原县| 保德县| 溧阳市| 南通市| 徐汇区| 深州市| 陆河县| 略阳县| 泰宁县| 晋宁县| 加查县| 辉县市| 康平县| 肇东市| 桦甸市| 苏州市| 海城市| 景谷| 白河县| 福海县| 汝南县| 岳阳县| 枣阳市| 韩城市| 荔浦县| 衢州市| 阿城市| 休宁县| 桐城市| 财经| 正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