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悲劇是美學上需要填補的空白
朱光潛先生在《悲劇心理學》第一章中指出,悲劇是值得深入探討的領域。就心理學來說,解決了悲劇快感這個棘手的問題,會促進其他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比如情感與意動(Conation)、快樂與痛苦的關系問題,同情的本質問題,情緒緩和的作用問題等等。就美學來說,道德與藝術的關系問題是個爭論已久的問題,如果沒有悲劇提供論據,這場爭論是不可能有結果的。悲劇與崇高的關系也是一個被人們忽略了的重要問題。此外,研究悲劇對于文藝批評,對于舞臺表演藝術,無疑也是具有啟發和推動意義的。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悲劇一直遭到心理學的冷落、哲學的曲解??档碌摹都兇饫硇耘小穼Ρ瘎∥窗l一言;里波(Ribot)在《情感心理學》“論審美感情”的一章和德拉庫瓦(Prof. Delacroix)在《藝術心理學》里,對悲劇都是語焉不詳。哲學家倒是比較看重悲劇,但他們的理論又往往失之片面,互相矛盾。哲學家們的一個帶有普遍性的錯誤是從某種預擬的哲學體系出發,悲劇不過是他們用以論證某一玄學前提的例證。黑格爾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叔本華也以犧牲悲劇來保全他的哲學。哲學家們的另一個普遍錯誤是不能把作為藝術形式的悲劇和實際生活中的苦難相區別。博克、法格(M. Faguet)都以實際生活的苦難與悲劇相比較,并以之解釋悲劇快感的根源在于天性中惡意的饜足。總之,哲學只是在悲劇上設置了無數的迷津,每條路都像是通向出口,卻總是死胡同。
朱先生以為,悲劇是美學與心理學研究中需要填補的空白,而要填補它絕非某一個人或幾個人所能做到,需要充分利用前人已有的零星成果。最好的辦法是“公平地檢查從前的理論,取其精華”。同時,還需要結合具體的感性經驗,充分利用悲劇杰作,詩人、觀眾、演員的體驗,乃至個人的印象,將“批判的”與“綜合的”當作縱橫交錯的線,編織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朱先生說:“我們的方法將是批判的和綜合的,說壞一點,就是折中的?!?/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