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村里的老秀才
鄰村有一位老秀才,年近80歲了,很有學問,家里還有許多書。我心里想,不是都“破四舊”了么,還能保留什么書呢?
這一天下雨,沒出工,我就悄悄溜到鄰村,打聽到老先生的住處,說明來意,老先生非常高興,談天論地。他從夏縣的“夏”字說起。他說,“夏”字是個象形字,是夏朝人的裝束。頭頂上一個大的帽子,下面是人的衣裳和衣帶。老先生邊說,便用手指尖在桌子上劃。
我問,老先生,前兩年搞“破四舊”,村里受影響嗎?他說,年輕娃不懂事,到我家來查過。我的書都是古書,我舍不得交出去,都藏起來了,只留了一套《夏縣志》。他們翻了翻,書上記的都是某某年大旱,某某年水災,沒有什么價值,就走了。
告別時,我向老先生借了一冊線狀的《夏縣志》。過幾日去還,再續借下一冊。看完了《夏縣志》,就借線裝的經書,如《易》、《書》、《詩》、《春秋》三傳、三《禮》、《論語》、《孟子》、《孝經》,只是沒有《爾雅》。老先生謹慎地說,你拿回去仔細保管,不要讓人家看見。還特意說,你們將來都是國家干部呀!聽話聽音,我知道老先生擔心影響我們的前程。多么善良的老人,第一次見面就肯借書的人,多么厚道!
多少年以后,當我讀書時,遇到“夏”字,就想起鄰村老秀才的詮釋。后來,我給同學講課時,就把“夏”字寫在黑板上。再后來,就做成PPT。我心中的老先生,似乎就是那位頭頂大草帽,腰間系著腰帶的夏人先祖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