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的故事
- (英)戴維·克里斯特爾
- 1044字
- 2020-08-19 17:59:39
關于標準的故事
標準的英語史通常是這樣的。
● 449年,日耳曼人從歐洲大陸抵達不列顛,取代了土著不列顛人(凱爾特人),并最終形成了帶有盎格魯-撒克遜語特征的單一語言。
● 史料顯示,這一時期的絕大多數作品,都保存在西撒克遜方言之中。那是國王阿爾弗烈德的語言,以溫徹斯特為中心,具有政治和文化的雙重主導作用,見于英格蘭南部一帶。這就是著名的盎格魯-撒克遜語,也叫古英語,對它的描述自然反映著它的主導性。
● 盎格魯-撒克遜語晚期逐漸出現了一些重要變化,直接影響了古英語的語法。這些變化,連同發音的變化、拼寫方式的革新以及諾曼征服之后所涌入的大量新詞,導致語言的發展出現了全新的特征,形成了人所共知的中古英語。
● 中古英語時代,文學語言開始逐漸形成,并在喬叟的作品中達到頂峰;而位于倫敦的大法官法院(Chancery)的抄寫員們的工作,則讓我們看到了標準英語的最初跡象。
● 1476年,卡克斯頓引入印刷術,極大地拓寬了語言的書寫資源,促進了書寫系統的標準化。拼寫開始趨于穩定,其對發音的指導作用也因此減少,但發音變化仍在繼續。
● 讀音和語法的進一步變化,以及因文藝復興的激勵而來的詞匯量的大幅增加,導致了早期現代英語的出現。其特征深深打上了時代烙印,一是伊麗莎白時代的文學創作,特別是莎士比亞;二是各種文本的《圣經》,尤其是廷德爾本(1525年)和欽定本(1611年)。
● 語言的影響力和創造力都有空前提升,但也因此而帶來了一種反作用力,引發了一種關切之風,涉及語言的變化速度和特點。首批英語詞典、語法著作、發音手冊等應運而生,企圖將語言置于某種尺度的控制之下。
● 結果,在事關英語的標準形式上出現了一種特別強烈的正確性觀念。這一概念勢必走向全球,因為受過英式英語教育的人,在大英帝國有著全球性的影響。與此同時,標準問題也越發復雜了,尤其在美式英語作為全球存在的另一形式出現之后。
● 到18世紀末,標準英語已十分接近今天的英語了,至少在語法、讀音、拼寫三大方面是如此,因而被稱為現代英語。但詞量的激增仍在繼續,其原因主要在于工業革命、科學革命以及語言的全球化進程——這一進程將經由20世紀而一直延伸到21世紀。
但這里只講到一個故事。2那是主要以“英格蘭的英語”(English in England)曾經發生過什么的故事,而且還只是“英格蘭的英語”中的一種-僅關乎書面語言、文學語言以及正式場合中的優雅的口頭表述與書面形式。總而言之,這是一個關于標準英語的興起的故事-而且,正如我們將看到的一樣,還稱不上它的全貌。只要思索片刻,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這不可能是全部的故事。本書需要一個更好的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