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圍繞徐州的爭奪戰
漢末軍閥對徐州的爭奪徐州是東漢末年曹操、陶謙、呂布、劉備和袁術等軍閥爭奪的主要地區。曹操借口陶謙部下將其父曹嵩,其子曹德全家數十口殺害,財物被搶,兩次率軍討伐陶謙。此時,呂布在曹操根據地兗州發動叛亂。曹操只好回軍平叛,呂布戰敗逃往徐州。陶謙病逝后,幫助陶謙抗擊曹操的劉備,被徐州官吏擁立為徐州刺史。196年,袁術進攻徐州。劉備與袁術戰于盱眙、淮陰。呂布乘機攻占下邳。劉備企圖奪回下邳,被呂布擊潰,遂收散卒東取廣陵,與袁術激戰,又被袁術擊敗。劉備只好向呂布投降。呂布命其駐屯于小沛(沛縣)。隨后,袁術派遣大將紀靈進攻劉備。劉備求救于呂布。呂布將雙方召集在一起,用“轅門射戟”的方式,戲劇性地使紀靈退兵。

199年,劉備屯駐小沛后,實力恢復很快,呂布為防止劉備對自己構成威脅,出兵進攻劉備。劉備敗投曹操。曹操遂令劉備助攻,自己率軍親自東征呂布,很快攻占彭城,進抵下邳。曹操用荀攸、郭嘉計,決泗、沂水以灌城。一個月后,呂布被迫投降。劉備曾參與過東漢朝廷官員試圖殺害曹操的密謀。200年,由于事情敗露,劉備乘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無暇他顧,占據下邳,殺掉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但隨即被曹操率兵鎮壓,劉備敗投袁紹。曹操徹底控制了徐州。
南北朝各政權對徐州的爭奪 西晉永嘉之亂后,徐州被羯族石勒建立的后趙占領。東晉永和后期(351—356年),東晉乘北方后趙、冉魏和前燕相互攻伐之際,收復彭城。416年,劉裕以彭城為基地,指揮各路大軍北伐后秦。418年,劉裕在滅掉后秦后,還鎮彭城,以控制東晉政局和震懾北魏。
南北朝時期,徐州是北魏、劉宋軍事爭奪的主要地區。450年,北魏軍隊分兵數路南下,很快從西、北兩面對彭城形成半包圍之勢。魏太武帝拓跋燾率大軍推進至彭城城下,立氈屋于戲馬臺(彭城城南)。北魏強攻彭城南門,守將張暢身先士卒,擊退魏軍。
466年,劉宋徐州刺史薛安都因在劉宋統治集團爭權斗爭中失敗,舉城投附北魏。此后,徐州基本上處于北魏及隨后的東魏、北齊的控制之下。547年,梁武帝乘東魏大將侯景投降的時機,派其侄子蕭淵明統帥主力五萬人北伐徐州,被東魏將領慕容紹宗率十萬大軍在橐駝峴(今徐州市駱駝山)圍殲。

575年七月,乘北周出兵伐齊之機,陳宣帝派吳明徹率軍進攻彭城,在呂梁(今銅山區伊莊)大敗北齊。次年,北周滅齊占領彭城,南下滅陳勢在必行。要保住建康,就必須攻下彭城、守住淮北。次年,陳宣帝又命吳明徹軍進攻彭城。吳明徹筑清堰以水灌彭城,環列舟艦于城下。578年,北周派王軌率軍解圍,王軌軍自清水入淮口,橫流豎木,以鐵鎖貫車輪,遏斷陳軍的水上退路。吳明徹以為靠決清堰,足以乘水勢入淮河以退軍。但在王軌軍發動進攻時,決堰后的清水水勢不大,舟艦也被所沉車輪阻礙無法通行,陳軍大敗。至此,南北政權圍繞徐州彭城的爭奪,宣告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