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19世紀中葉以前西方對culture(文化)的認識

在西方,人們對culture的認識以1871年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的《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為界,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人們多從詞匯和語義的角度談culture;后一個階段,人們往往把culture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研究對象,從學科建構的角度談culture。這里,我們先談《原始文化》一書出現以前,即19世紀中葉以前西方人對culture的認識。

拉丁語有cultura一詞,本義為土地耕耘、植物栽培。后來,與拉丁語同屬印歐語系的英語、法語,在cultura的基礎上衍化出自己的單詞culture。culture大體保留了古老的拉丁語cultura的語義。如法國1690年版的《通用詞典》把法文culture解釋為“人類為使土地肥沃、種植樹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英語中則出現了大量的以culture為后綴的詞,如agriculture、horticulture、aquaculture、apiculture,它們分別代表農業、園藝、水產業、養蜂業,它們與土地耕耘、植物栽培或多或少都有聯系。

雖然拉丁語cultura所涉及的對象主要是有形物,但無形的東西同樣可以耕耘、栽培。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公元前106—前43)曾提出耕耘智慧(cultura mentis)的說法,這是在比喻引申的意義上使用cultura,它無疑把人的思想也列入耕耘、栽培之列。這種在比喻引申的意義上使用cultura的做法在英、法等國家很晚才出現。如英國,出現the culture of the arts(工藝的改進)、mental culture(精神耕耘)、intellectual culture(智力耕耘)的詞匯搭配,已是16世紀;在法國,以culture指代訓練和修煉心智、思想的結果、狀態,用以形容受過教育的人在風度、文學、藝術、科學等方面取得的實際成就,則到了18世紀。

總之,19世紀中葉以前,雖然culture的內涵在跨越其本義的基礎上有所擴大,但人們對它的運用仍主要局限于語言學范疇。culture作為一門學科的主要研究對象而存在,則是源于文化學的興起。正是這個原因,culture所指有了質的改變。影響所及,中國的學者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庆市| 台东市| 醴陵市| 吕梁市| 彭州市| 灵丘县| 大丰市| 芒康县| 和林格尔县| 临高县| 遂宁市| 台江县| 金沙县| 绥德县| 治多县| 武定县| 灵寿县| 格尔木市| 宁陕县| 洛浦县| 富宁县| 城口县| 嵊泗县| 监利县| 康定县| 砀山县| 唐山市| 蒲城县| 玉林市| 九江县| 三明市| 太湖县| 喜德县| 上栗县| 剑川县| 青浦区| 云阳县| 集贤县| 贡嘎县| 清远市| 卓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