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卷之二 吐谷渾人物傳志

一、《魏故直寢奉車都尉汶山侯吐谷渾璣墓志》

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科學出版社1956年版,圖版二二○。


君諱璣,字龍寶,河南洛陽人也。其先吐谷渾國主柴之曾孫。祖頭頹,率眾歸朝,蒙賜公爵。父豊承襲,顯著魏邦,除寧西將軍、長安鎮將,又遷使持節、平南將軍、洛州刺史,汶山公之世子。君稟沖虛于凝緒,盈妙氣于玄姿,英明自遠,神朗挺然。幼懷聰慜,長秀才華,聲德令聞,高風邈世;性量寬雅,朝賢信著,交舒遠,仁孝慈忠。久而益敬,遠近服其遐邇,年廿襲父爵。宣武皇帝簡拔英奇,抽引內侍,遂授奉車都尉,直寢,侯如故。而君處武懷文,博暢群籍,志錄經史,考合統理之明,雜襲殊暉,莫不施其所能。善文藝,愛琴書,系竹聲庸,超然獨悟。澄情清霄之外,內德湛于凝津。方纂洪基,惠敷道義,何圖霜災,禍殲良器,神化影殞,醫治無救,春秋卅有七,熙平元年(516)歲在丙申六月丙申朔廿日乙卯,薨于京師。十一月甲子朔廿一日甲申,葬于孝文皇帝大陵之東北。傷馨馥之斷響,痛蘭風之余芳,庶金石于垂詠,寄清霄以留常。其辭曰:

叡德齊凝,輝彰挺烈,性和仁茂,重明峻發。逸韻夙成,朗潔如月,秀令儁才,淵遐獨越。玄史兩該,素情靡闕,引物虛懷,心焉豈惙。懿矣哲人,吐茲容演,行年未或,致邁斯善。朋僚悼惋,追慕奚返,深壟晝昏,幽途夜踐。松門綿遙,永登遐闡,臨葬引路,蒙旨贈使持節,寧朔將軍,河州刺(史),記銘后。


【注釋】

① 按,“吐谷渾國主柴”,應即阿柴(豺)。

② 河北磁縣出土的北齊堯峻妻吐谷渾氏墓志“頭頹”作“頭”。

③ 同上墓志云“曾祖頭,汶山公”,則頭頹封“汶山公”。

④ 同上墓志云:“祖豊,寧西將軍、長安鎮將、洛州刺史、南中郎將、汶山公。”

⑤ “汶山公之世子”,應指“父豊”,因襲其父頭頹汶山公爵。

⑥ 志前云“年廿襲父爵”,即為“汶山公”;后又云“侯如故”,成了汶山侯(見志首亦作侯),不知何故?志文未交代明白。

⑦ 《集釋》五云:“志高48.6厘米,廣51.3厘米。二十三行,行二十一字。正書,出洛陽。”又引《丙寅稿》云:“此志近出洛陽。璣字龍寶,其先吐谷渾國主柴之曾孫。祖頭頹率眾歸朝,蒙賜公爵。父豊承襲。璣年廿,襲父爵。宣武時授奉車都尉,直寢,侯如故。春秋三十有七,熙平元年二十日薨于京師。考《魏書·吐谷渾傳》,吐谷渾王無名柴者,但有阿豺,當即柴,蓋譯音無定字也。頭頹及豊,傳皆不及。前數年洛中又有武昌王妃吐谷渾氏墓志出土,稱妃為‘吐谷渾胄胤,安西將軍永安王斤之孫,安北將軍永安王仁之長女’。妃之祖父,殆亦歸化魏室,與頭頹同,亦不見《魏書》中,足補史氏闕文。志稱‘璣博暢群籍’,又云‘善文藝,愛琴書’。知當日塞種入中原,無不慕華風者。志稱‘頭頹歸朝,賜公爵,子豊孫璣襲’。然志題書汶山侯,意先封汶山公,后降為侯,志言之未詳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市| 玉屏| 绵竹市| 若尔盖县| 蓬莱市| 札达县| 保德县| 四子王旗| 从江县| 昆明市| 晋城| 从化市| 蛟河市| 巴青县| 沙坪坝区| 田东县| 阿坝| 余干县| 道孚县| 宁南县| 大竹县| 嘉定区| 长白| 两当县| 扶余县| 营山县| 汶上县| 长治市| 南投县| 麻城市| 广昌县| 杭锦后旗| 比如县| 上高县| 九江县| 惠州市| 土默特右旗| 宝丰县| 湖州市| 根河市| 额济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