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谷渾資料輯錄(增訂本)
- 周偉洲
- 1940字
- 2020-08-19 16:41:04
五、《梁書·諸夷傳》、《南史·夷貊傳》內《河南傳》
《梁書》卷五四,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810—811頁。
《南史》卷七九,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1977—1978頁。
按,唐李延壽撰《南史·河南傳》基本上采用《梁書·河南傳》文,故下錄《梁書·河南傳》為正文,《南史》內容歧異者注明,個別字句不同而無害文義者,不另附注。
河南王者,其先出自鮮卑慕容氏。初,慕容奕洛干①有二子,庶長曰吐谷渾,嫡曰廆。②洛干卒,廆嗣位,吐谷渾避之西徙。廆追留之,而牛馬皆西走,不肯還,因遂西上隴,度枹罕,出涼州西南,至赤水③而居之。其地則張掖之南,隴西之西,在河之南,故以為號。其界東至疊川,④西鄰于闐,北接高昌,東北通秦嶺,方千余里,蓋古之流沙地焉。⑤乏草木,少水潦,四時恒有冰雪,唯六七月雨雹甚盛。若晴則風飄沙礫,常蔽光景。其地有麥無谷。有青海方數百里,放牝馬其側,輒生駒,土人謂之龍種,故其國多善馬。有屋宇,雜以百子帳,即穹廬也。著小袖袍,小口袴,大頭長裙帽。女子披發為辮。
【注釋】
① “奕洛干”,《宋書》作“奕洛韓”,《北史》作“涉歸”。
② 《南史·河南傳》此句標點為:“……庶長曰吐谷渾,嫡曰廆洛干。卒,廆嗣位……”如此,則嫡子名非“廆”,而為“廆洛干”,此點斷誤,《梁書》為確。
③ 此赤水,應即隋河源郡內赤水,在今青海共和。
④ 《梁書》卷五四??庇洠廴唬菰疲骸啊B’各本訛‘壘’,據《南史》改?!?/p>
⑤ 蓋以上敘梁時吐谷渾疆域四至,從其“西鄰于闐,北接高昌”看,時吐谷渾已領鄯善,且末之地。
其后吐谷渾孫葉延,頗識書記,自謂曾祖弈洛干始封昌黎公,吾蓋公孫之子也。禮以王父字為國氏,因姓吐谷渾,亦為國號。至其末孫阿豺,始受中國官爵。①弟子慕延②,宋元嘉末又自號河南王。③慕延死,從弟拾寅立④,乃用書契,起城池,筑宮殿,其小王并立宅。國中有佛法。拾寅死,子度易侯立。易侯死,子休留代⑤立。齊永明中,以代為使持節,都督西秦、河、沙三州,鎮西將軍,護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
【注釋】
① 《南史·河南傳》此句為“至其末孫阿豺,始通江左,受官爵”。
② 按,《北史》、《宋書》均云慕利延(慕延)為阿豺弟,此云“弟子”,疑“子”衍誤。
③ 據《宋書·鮮卑吐谷渾傳》,元嘉十六年宋改封慕利延為“河南王”,非其自號。
④ 按,《北史·吐谷渾傳》等云拾寅為樹洛干子,慕利延為樹洛干弟,此云拾寅為慕利延“從弟”誤,應為“兄子”。
⑤ 《南齊書·河南傳》“休留代”作“休留茂”。
梁興,進代為征西將軍。①代死,子伏連籌襲爵位。②天監十三年(514),遣使獻金裝馬腦鐘二口,又表于益州立九層佛寺,詔許焉。十五年(516), 又遣使獻赤舞龍駒及方物。③其使或歲再三至,或再歲一至。④其地與益州鄰,常通商賈,民慕其利,多往從之,教其書記,為之辭譯,稍桀黠矣。⑤普通元年(520),又奉獻方物。⑥籌死,子呵羅真立。⑦大通三年(531),詔以為寧西將軍,護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⑧真死,子佛輔襲爵位⑨,其世子又遣使獻白龍駒于皇太子。
【注釋】
① 《梁書》卷二《武帝紀中》記此事于天監元年四月戊辰,云:“鎮西將軍、河南王吐谷渾休留代進號征西將軍?!?/p>
② 據《北史·吐谷渾傳》,度易侯死,子伏連籌立,《南齊書·河南傳》記,度易侯死,休留茂立。則伏連籌、休留茂(代)應即一人?!读簳吩谛萘舸螅衷破渥臃B籌立,疑誤。因當時吐谷渾與北魏關系更為密切,故《魏書》、《北史》所記理應較確。又《梁書》卷五四??庇洠廴菰疲骸啊B’各本作‘休運’,據《魏書·吐谷渾傳》、《北史·吐谷渾傳》改?!?/p>
③ 《梁書·武帝紀中》天監十五年秋八月記:“芮芮、河南遣使獻方物?!?/p>
④ 按,天監十五年至普通元年之間,《梁書》僅記天監十六年三月,“河南王遣使獻方物”。
⑤ 《南史·河南傳》此句為:“其地與益州鄰,常通商賈。”
⑥ 又見《梁書》卷三《武帝紀下》、《南史》卷七《梁本紀下》。
⑦ 據《北史·吐谷渾傳》:伏連籌死,子夸呂立。此云呵羅真立,且云于大通三年襲爵,與《梁書·武帝紀下》記同。疑伏連籌即死于此年。
⑧ 又見《梁書·武帝紀下》。
⑨ 據《梁書·武帝紀下》記:中大通元年(529)三月,梁“以河南王阿羅真(即呵羅真之異譯)為寧西將軍,西秦、河、沙三州刺史”。次年四月,又“以河南王佛輔為寧西將軍,西秦、河二州刺史”。即是說,呵羅真在位僅一年,其子佛輔即立。至六年(534),梁“以行河南王可沓振為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則《梁書》、《南史》記伏連籌卒后,吐谷渾王位變動頻繁,與《北史》記伏連籌子夸呂一直在位百年異。據《北史·吐谷渾傳》云,北魏末年,“自爾以后,關徼不通,貢獻遂絕”,故《梁書》記載較《北史》為確。又《北史》、《周書》記夸呂于大統初(535年左右),始遣使到西魏,興和中(540年左右)始遣使至東魏,均在可沓振之后。故疑夸呂之立,當在可沓振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