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時間、造像和文本

一、時間

要理清七寶臺30余件石刻造像的圖像構成,首先有必要對這些石刻造像原始地光宅寺有個基本的梳理和交代。光宅寺位于長安城內東北角,原屬翊善坊。唐高宗于662年至663年擴建城外東北的大明宮,并將朝政重心轉移至此,開辟南大道,將翊善坊一分為二,西半邊取名光宅坊,光宅寺就坐落在此坊的橫街以北,與高宗以來的皇政重心大明宮相接,西面與宮城內太極宮相鄰,是最接近新舊宮城的佛寺(圖11)。不僅如此,成為光宅寺之前原為武則天消遣之時的葡萄園,儀風二年(677年)在葡萄園發現石盌,內有佛舍利萬粒,于是勒令此地改為光宅坊,并建光宅寺,散舍利于京寺及諸寺州各49粒8??梢姡瑒摻ü庹碌囊蚓壓桶l現萬粒佛舍利有直接的關系,除去散舍利于京寺及諸寺州各49粒以外,建塔供養剩余的佛舍利則是常住光宅寺的高僧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到了長安三年(703年),武則天八十壽辰之際,七寶臺竣工,并改光宅寺為七寶臺寺。有關光宅寺的記載到了9世紀中葉逐漸消逝。至于光宅寺七寶臺的6件石刻造像何時、又是如何遷移到寶慶寺塔上的,目前已無材料可循。但至少說明七寶臺石刻遷移寶慶寺應不早于明代中期,或是更晚9。寶慶寺塔位于西安碑林博物館西側(明代孔廟所在地),高約23米,七層,平面呈六角形,西安僅存的六件光宅寺石刻造像就鑲嵌在這座塔上(圖12)。

1-1-1.tif

圖1—1 唐代長安城平面布局

1-2.tif

圖1—2 西安書院門寶慶寺塔

 

二、造像

截至目前的調查,已知的七寶臺石刻造像共35件,其中單體十一面觀音立像7件、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五尊像1件、一佛二菩薩三尊像27件。就收藏地而言,日本21件(圖13)、美國4件、陜西西安寶慶寺磚塔上6件、西安碑林博物館1件(殘)。根據顏娟英的調查,陜西師范附小發現殘片1件;寶慶寺塔下上部殘片1件,1件未詳10。35件石刻造像中就圖像而言,能明確身份的有:十一面觀音立像7件;阿彌陀佛三尊像8件,其中4件有長安三年(703年)七月和九月的題記,供養者為王璿、韋均、高延貴和李承嗣四位官吏,除了韋均之外,其他三人造像銘均明確提出所造像為阿彌陀佛。8件阿彌陀佛三尊像的共同特征是主像右手施無畏印,在蓮臺上結跏趺而坐,蓮臺座由仰蓮、六角形束腰和覆蓮組成,天蓋的形狀有寶樹蓋和寶珠蓋兩種。

1-3.tif

圖13 日本東京博物館七寶臺石刻

彌勒三尊像有7件,其中2件有長安三年(703年)的題記,1件有長安四年(704年)的題記,供養者為蕭元眘、姚元之和姚元景等官吏,其中蕭元眘的題記中明確指出所造像為彌勒佛。7件彌勒三尊像的共同特征是主像在臺座上均為倚坐,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扶左膝,雙足各踩一小蓮臺,兩側各配置一蹲獅。釋迦佛三尊像5件,釋迦五尊像1件,均無題記。主像圖像特點為一律結跏趺坐,偏袒右肩,右手向下觸及寶座行降魔印,左手置于腹前行禪定印。5件釋迦佛三尊中兩件主像頭戴寶冠,說明主像有身為法身毗盧遮那佛的可能性;其余的4件推測為釋迦佛三尊像和釋迦佛五尊像。

藥師琉璃光佛4件,均無題記。這4件三尊像的主像身后的掛幡值得注意,經過和敦煌壁畫中的藥師佛,以及西安大雁塔底層四面門楣的北面藥師佛進行比對,發現藥師佛身后都有一塊掛幡。此外,參照西安出土的數件唐代四面方形佛塔構件的四面四佛中有持缽的藥師佛,因此,筆者判定七寶臺石刻中的4件三尊像的主像身后掛幡的應該是藥師琉璃光佛。需要指出的是,35件石刻當中又分為竣工期和補刻期;竣工期指七寶臺竣工完成期,即開光之前完成的一批石刻,也就是造像記記載的長安三年(703年)九月前完成的一批石刻造像。這一期石刻造像有29件,圖像主題為祈福、往生和滅罪為主。補刻期是指長安四年(704年)至開元十二年(724年)左右的6件石刻;如楊思勖造像記中明確記錄了玄宗時期宦官楊思勖于開元十二年(724年)十月新裝七寶臺石刻的功德。這一時期與竣工期石刻相比,臺座和背光的形式呈多樣化,寶帳形天蓋出現,竣工期的佛與菩薩背光多為簡單的寶珠形,補刻期的背光里外還雕出精細的花紋,富于裝飾性,源于印度的神獸圖案,鳥面人身紋甚至道教的仙人騎鶴圖案也融入到造像之中。

 

三、文本

題記是關于供養人的寶貴信息來源,大多時候它們表明造像供養人廣泛的社會基礎,從看似普通的市民、信眾、教徒到地方的軍事或文職官員,到社會最上層成員、朝官和皇族。我們有必要對造像題記、發愿者的地位和性別、佛教團體和成員的組織等進行鑒別、分類。已知的35件石刻中,9件有紀年。其中,7件紀年都在長安三年(703年)七月和九月,1件為姚元景的長安四年(704年)九月,1件為楊思勖等于開元十二年(724年)十月八日的題記。長安三年(703年)的七位造像主有身為“檢校造七寶臺,清禪寺主,昌平縣開國公,翻經僧”德感,他是七寶臺這批石刻造像的佛教義理指導人,或者說他負有從教義的立場,把握“檢校”或“監督”這批造像的全體內容。如德感的題記中,“奉為□(國)敬造十一面觀音像一區。伏愿皇基永固,圣壽遐長”。是說在七寶臺敬造十一面觀音像,祈禱武周政權鞏固,以及盼望武則天長壽。

功德主中的王璿、姚元之,他們都是武則天所重用、賞識的大臣。王璿的父親曾于顯慶元年(656年)表態支持武則天受封為后。待武則天稱帝之后,追封當年功臣及其子弟,王璿也由營繕大臣升任夏官尚書。如王璿在題記中首先恭維武則天的轉輪王盛業,接著稱:“同感圣壽之無疆,愛于七寶臺內,敬造石龕阿彌陀佛像一鋪?!干腺Y皇祚,傍濟蒼生……永奉南薰之化……”意思都是祈求武則天萬壽無疆,希望武周政權綿延無窮。

姚元之是彌勒佛三尊功德主之一,其題記正文強調自己的效忠至誠,并且“爰憑圣福,上洽君親,懸佛鏡而朗堯曦:流乳津而沾血屬”。意在強調其轉輪圣王的功業,造福眾生,并“永庇禪枝”,永浴佛法。姚元景于長安四年(704年)補刻彌勒三尊像的題記中,重點禮贊佛法無邊,造福世間,并極富寓意地把武則天比作彌勒佛永遠駐世,說法度眾。銘文最后偈贊:“法無□(邊)兮神化昌,流妙宇兮爍容光,彌億齡兮慶未央。”意思是說請佛法永駐世間,其內容與其兄長銘文的最后結語“永庇禪枝”類似,或與德感、王璿的結尾語“圣壽遐長”、“永奉南薰之化”大致相同,都是直接或間接地訴求武則天的生命延長與武周政權永固等現世利益。

高延貴造像記,旨在禮贊佛法,造阿彌陀佛像表現凈土,以此功德愿一切生靈,共往凈土。韋均則禮贊佛出世說法功德,并提到造像動機:“比為慈親不豫,敬發菩提之心。今者所苦己瘳,須表證明之力?!惫试齑耸?。最后在贊頌偈文中,表面看來是稱贊佛之功德,然而直接轉入結束語時卻稱:“愿廻光于孝道,永賜壽于慈親。”意思是說以佛功德比擬為武則天的偉業,文中的慈親亦即武則天。李承嗣造像記重點為:“為尊親造阿彌陀佛—鋪:……粲然圓滿。所愿資益慈親。永超塵網。”也是以造像功德回向給慈親武則天。

現藏碑林博物館的1件三尊像,可惜殘損將近1/3,無紀年也無造像人名。但從其題記內文的追慕“嚴訓”、“爰憑瑞塔,敬勒尊容”、“寶臺恒凈,珠柱無夕”等殷切的語氣描述來看,和長安三年(703年)一批石刻的題記語氣較為接近,應屬于竣工期。

楊思勖為玄宗時期的宦官,于開元十二年十月為七寶臺造像重新補刻,他在題記中清楚地表示是重新雕刻的意思:“爰抽凈俸,中莊嚴之事,……玉砌連龕,更飾雄黃之寶?!敝荚诒砻髯龅倪@些功德是從自己的薪俸中獻錢來重新裝修七寶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昆山市| 石屏县| 嘉定区| 通辽市| 建德市| 仁怀市| 三穗县| 丰城市| 始兴县| 额敏县| 正定县| 江门市| 太仓市| 崇明县| 额尔古纳市| 灌阳县| 长治市| 清河县| 海伦市| 渑池县| 东兰县| 铜鼓县| 抚州市| 密云县| 澳门| 扬中市| 兴化市| 丹江口市| 温州市| 广西| 小金县| 上栗县| 买车| 加查县| 呼和浩特市| 灵丘县| 汶上县| 兴文县| 柏乡县| 长海县| 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