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人物是歷史的靈魂,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是演繹世間百色斑斕現象的角色。當我們研讀和交談歷史時,很難避免言及人物。我讀過一些史書,也記住一些情節故事,寫文著書時,不斷引用。日常生活,也常以人為鏡,校正得失。于是,養成一種好談古今人物的癖好。
十幾年前,常有些學生和親屬晚輩來“邃谷”,談天說地,最多涉及的仍是歷史人物。有時談人物的生平遭遇,有時論人物的功過是非,有時述所見所聞。雖不能像東漢末年許劭那樣做“月旦評”,但事后陸續把所談內容寫錄保存。文字雖然粗糙簡略,不過往往集中人物某一特點,尚有會心,于是操筆刪定,藏之篋柜,日積月累,積有成數,乃分別編為《明恥篇》(“中華文化集粹叢書”)及《只眼看人》等二種,付之剞劂問世。歷時十余年,二書已在市肆難求。適丁波兄邀稿,為普及古今人物事跡,乃以二書為本,從中選用若干篇,益以新作,合成“古今人物譚”叢書。
叢書分三冊,以時代劃分為古代、近代與當代,以人物重點事跡為中心,文章或長或短,不拘形式。唯所述皆事有根據,文有出處。文字力求淺近,可供中等文化水平人士隨時閱讀。三冊各有命名,第一冊名《評功過》,為古代部分,即自上古至鴉片戰爭前的清朝止;第二冊名《辨是非》,為近代部分,是活動于1840年至1949年間并卒于1949年前的人物;第三冊名《述見聞》,所收為卒于1950年后的人物。每冊約在十萬字左右,開本小巧,便于讀者攜帶與閱讀。
這三本書中所收各篇,大多是舊作,因年高精力衰退,無能重作。有少數幾篇是近年新作,一并合在一起。各篇多保持當年面貌,與讀者共享重溫之樂。所有不足之處,統祈諒察。
2013年中秋寫于邃谷
行年九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