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結語:儒家法思想——中國古代法文化的主干

“二十五史”刑法志唱的是儒家法思想這個基調;中華法系是儒家化的法律;中國民族的傳統法文化心理屬于儒家倫理型。這僅僅是從三個方面說明儒家法思想在中國古代法文化中的主干地位,遠非對此問題的全面深入的探討。對它的進一步討論應是本書以后章節,尤其是第七、第八章的任務。

1931年,中國法史學的開創者之一丘漢平先生將他論慎到、商鞅、韓非三個法家人物的法律思想的三篇論文集在一起,由上海光華書局出版,書名曰《先秦法律思想》。作者在“序”中說:“在我看來,這三篇已夠代表先秦的法律思想。再完備些,也不外加些儒道墨的法律觀及其他說明而已。”注70作者對儒家在先秦法思想和中國古代法思想史上的地位頗有不屑一顧的意思。以為法家就是法學家,只有法家才有名副其實的法律思想,一談實行法治就得弘揚法家。這種觀點在二三十年代曾為不少人接受和宣傳,并傳之久遠,直到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在所謂“儒法斗爭史”中仍有著它的明顯的影子。

1970年代末,實事求是的學風終于回到了學術界,主導著法史學的研究。儒家法思想作為中國古代法文化的主干而存在的歷史事實漸為法史學界所重視,并有了相當程度上的共識。1982年出版而經法學教材編輯部審訂的高等學校法學教材《中國法律思想史》,由法史學界的一些知名專家學者主持和撰寫,反映了本學科幾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它的《導言》這樣寫道:

“在中國法律思想史上,作為封建正統的儒家法律思想,曾長期占居統治地位,而且它的源流和影響遠不限于封建社會。從其淵源來說,可以上溯到殷、周奴隸社會的天命神權與‘禮治’,并融合了先秦諸子中各種有利于維持封建統治的因素。從其流變來說,鴉片戰爭后,雖因西方資產階級法律和法學的移植與引進,只此一家的一統天下被打破,但在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仍起主導作用,甚至其流毒至今尚待徹底肅清。因此,儒家法律思想的特點,不只是古代統治階級法律思想的特點,或以封建法制為主的中華法系的思想特點,也是五四運動前整個中國法律思想的主要特點。”注71

這段精彩的論述是法史學界對儒家法思想在中國法文化史上的地位達到某種共識的一個顯例。筆者在這里所將做的工作,正是以這一共識為基礎的。誠然,其中關于“流毒”之類的評價可視為那個時代的痕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平县| 广宗县| 绥化市| 新疆| 丰城市| 张掖市| 九龙县| 麦盖提县| 平乡县| 绥江县| 新竹县| 张家口市| 都兰县| 铜川市| 朝阳区| 历史| 长寿区| 合肥市| 唐海县| 龙里县| 长泰县| 宁陵县| 成武县| 香港| 惠东县| 桓仁| 石城县| 康定县| 葵青区| 遂川县| 镇安县| 和林格尔县| 望谟县| 巴林左旗| 肇庆市| 白玉县| 罗山县| 龙里县| 平果县| 冕宁县|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