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孟子
  • 方勇
  • 3083字
  • 2020-08-19 14:42:58

總    序

方  勇


春秋戰國之際,王道衰微,諸侯異政,禮樂崩壞,事不稽古。其間諸子,究際天人,異說郁起。老莊述道,孔孟言禮,墨翟執儉,申韓持法,其余諸家,亦各申己見,激辯爭鳴。承流而枝附者,不可勝計,諸子之學,勃然而興,誠為中華文明之活水源頭。

自漢武改運,百家罷黜,儒術獨尊,然子學一脈,承傳綿延,代有興發,不絕如縷。清末民初,舊政易制,西學東漸,儒學獨尊地位不再。章太炎、梁啟超、錢穆、呂思勉、馮友蘭、于省吾、嚴靈峰諸君,各奮勤智,推究諸子,彰明百家,子學重現繁榮之貌。方今之世,政通人和,文運昭回。學界同仁,秉承諸子精神,整理諸子文獻,述道言治,持說論辯,子學全面復興之勢,不可遏抑。

子學之全面復興,其要有四:一曰整理文獻;二曰精研學術;三曰傳承精神;四曰推廣文化。四要之中,整理文獻奠其根基,精研學術掌其主干,傳承精神運其樞紐,推廣文化輔其側翼。夫四要者,方今學者所推重者也。學界群賢,或專治一要,或數要并攻,各逞高論,共襄復興之盛事。《諸子集成》《無求備齋諸子集成》《子藏》等子學文獻整理叢書相繼刊行,子學文獻之整理愈發扎實厚重。《諸子學刊》《管子學刊》《老子學刊》《孔子學刊》《諸子研究叢書》等子學研究叢刊、叢書亦漸次問世,持續推動子學研究向縱深發展。合而觀之,當代子學文獻整理與學術研究,均有長足進步。然子學精神之提煉傳承、子學文化之普及推廣尚顯薄弱。子學精神者,曰人格獨立、精神自由,學派之間平等對話、互相爭鳴,直面現實以深究學理,不尚一統而貴多元共生之精神也。子學精神貫穿歷代子學發展之始終,實為諸子學說流衍之內在動力,乃子學承傳延續之真脈。新時代之子學,當以承傳發揚子學精神為己任,推陳出新,彰顯當代子學之風標。再言子學文化之推廣:諸子持論迥異,流派分明,各有傳授,加之世事時局之影響,雖源遠流長,卻多持于士大夫、文人學者之手,并未在民間廣為流傳。然則諸子之學,本非束之高閣、囿于書齋之案頭學術,而實為導世化俗、作用當下之實學。子學研究若清談理論,不能化為時用,縱汪洋恣肆,亦難免于空疏之責。是故當代之諸子學術,務期以昌明國法,啟蒙民智,摧邪輔正,去偽存真。故曰推廣子學文化為子學復興之輔翼,不可或缺。唯有深度與廣度之二維拓展,方可引領子學之全面繁榮。

方今時代,與先秦相類,文化多元,議論蜂起,傳統與革新同在,危機與機遇并存。固守傳統、推尊一家,已難以獨擅學林。傳統文化、學術之轉型,勢在必行。由是,根植傳統文化沃土而離脫舊學窠臼、融通中西思想方法而延續民族真脈之“新子學”應運而生。“新子學”之時代任務有三:一曰提煉并弘揚子學精神。以子學精神為導引,方可重拾獨立、自由、平等、共生之優良傳統,進而消解舊學專制、偏激、排異之流弊,從而鍛造當代多元、會通之學術、文化。二曰重構中華民族話語體系。“五四”之際,舊學統治崩坍,除舊立新之聲四起,加之西學涌入推助波瀾,新文化運動席卷中華大地,是故中國傳統學術承傳遞嬗之脈絡暫告中斷。學界多依傍西學體系,以期重構中華學術。《詩》歸文,《春秋》入史,《論》《孟》歸哲。就其形式而言,可謂大致實現傳統到現代之轉型。得益于此,中華學術亦得以掙脫桎梏,獲得長足之進步。然就其實質而論,中學之血脈未能全合西學之骨絡,使現今學術,表里不一,精神盡失,不能與西學平等對話,于世界范圍幾近失語。揆諸當今形勢,中華文化之復興,既要植根于傳統,又須著眼于世界。其話語體系之重構,迫在眉睫。諸子之學,凝聚先人智慧哲思,為中華文化學術之源頭,民族話語系統之柱石。“新子學”脫胎于傳統子學,兼有融通中西之思想、契合當前再造中華民族話語體系之要求,當成為革新學術、重塑精神之中堅。三曰全面復興子學,引領當代之國學。先秦之際,百家之說雖隱顯各異,實則無高下之判。漢武推孔氏,黜百家,遂有經子之分野。傳統國學,以經學為主導,因循守舊,排斥異端,以致抱殘守缺,喪失創造革新之能力。“新子學”力主退經還子,全面復興諸家之學,由此構建兼容經儒、并包諸子之開放體系,締造包羅萬有、生生不息之嶄新學術,引領當代國學之發展走向。近兩年間,學界先后數次召開高端學術研討會,問脈“新子學”,有關“新子學”之議論亦持續升溫。討論日趨深入,“新子學”亦漸入人心,其理念、體系、方向已獲學界多數朋友認同。“新子學”已崛起為當代主流學術之一。革新傳統子學,締造全新學術亦由此成為當前子學發展之風向標。恰值此時,商務印書館欲刊行《諸子現代版叢書》,此舉無疑順應時代之要求,符合子學發展之規律,與“新子學”之理念不謀而合,實為復興諸子之學、弘揚百家文化之新鮮血液。

20世紀以來,子學著作之整理成果頗豐。《諸子集成》《新編諸子集成》《諸子集成續編》《諸子集成補編》《無求備齋諸子集成》等大型叢書先后推出。《子藏》前兩批成果之面世將子書整理推上另一高峰。《中國歷代名著全譯叢書》亦選入部分子書,另有某子之注譯、選譯單行本等等。就當前成果而言,《子藏》等大型叢書固然體系宏闊、內容豐贍,然其以整理元典為要,以保留子書原貌為先,文獻價值雖高,卻因語言古奧不利于大眾之接受。今人之注譯、選譯,化繁為簡,變古為今,易傳播于當今,然各成一家,不成體系,標準不一,良莠不齊,恐有泥沙俱下、以訛傳訛之虞。由是看來,《諸子現代版叢書》之出版,順時應勢,甚為必要。該叢書精選諸子百家之善本,全面注譯原文。子書以劉勰所謂“諸子者,入道見志之書也”為標準擇選,即諸子為諸子百家之子,而非經史子集之子。諸子之涵蓋范圍循章炳麟《諸子略說》之言,即“所謂諸子學者,非專限于周秦,后代諸家,亦得列入,而必以周秦為主”。另,篇首設題解,篇尾設評析,前后呼應,解讀通篇大意,論析主要觀點,導引讀者接受。叢書全注全譯,博采眾長,簡明曉暢,務求變古奧為淺近,化艱深為平易。題解、評析學術性與可讀性并重,力爭符合史實,通達精到。《諸子現代版叢書》之編成,文獻價值與可推廣性兼而有之,對當代子學之復興與繁榮必有強勁之推動作用。

《諸子現代版叢書》之編撰宗旨為弘揚華夏傳統文化,振興中華民族精神。該叢書就文獻價值而言,擇選版本精善,體系構建謹嚴,持論平允適當,與《子藏》等諸子叢書相類,當成傳世之經典。就其學術價值而言,立足于經典傳承,著眼于文化普及,揭百家之面紗于眾生,顯諸子之精神于當世,使諸子當下之學之本質得以回歸,大利于子學之普及與推廣,無疑契合子學全面復興之要義。就其現實意義而論,創新學術,彰顯時代之風標,有益于大眾對民族文化之認同,亦有益于提升華夏文明之世界影響與地位,從而助力中華民族話語體系之重構。《諸子現代版叢書》之面世,得益于學界整理諸子文獻,創新百家學術之長期積淀,《諸子集成》系列叢書、《子藏》《諸子研究叢書》、“新子學”等均為其提供了豐富滋養。《諸子現代版叢書》之成書,亦是子學轉型發展之必然,從傳統到現代,自精英及大眾,由封閉而融通,預示著當今子學發展已步入“新子學”階段,子學之全面復興,勢在必然。

一人之立,尚需精神;一國之立,何能無精神而自行?耽于功利,惑于途說,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所謂中國者竟何謂乎?諸子百家之學,源遠流長,承傳綿延兩千余年而不減其澤,實為中華文化與精神之活水源頭。當今中國之崛起,民族之復興,實應以精神之回歸、文化之傳承為保證。歸根返本,正本清源,正待其時。當代諸子之學,當匯納百家以成不朽,淘沙取金以鍛精神,引領文化、學術之走向,助推民族、文化復興之實現。《諸子現代版叢書》為當代諸子學之力作,必將于未來之學術與文化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成就一代之經典。


2014年9月15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仁县| 通化县| 杭州市| 太仆寺旗| 大足县| 镇雄县| 扎兰屯市| 宁津县| 清新县| 图片| 定襄县| 兖州市| 安庆市| 黎川县| 西充县| 巴中市| 保康县| 托克托县| 句容市| 二连浩特市| 台山市| 天门市| 苏尼特左旗| 泸州市| 都江堰市| 砀山县| 集安市| 中山市| 乌兰察布市| 尖扎县| 新田县| 桦南县| 新乡县| 阳曲县| 贡嘎县| 龙泉市| 五华县| 海原县| 安吉县| 徐闻县| 那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