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孟子
  • 方勇
  • 4字
  • 2020-08-19 14:42:59

導  言

一、孟子其人

孟子,姓孟名軻,戰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生卒年不詳,大約晚于孔子百年左右。不僅其生卒年不詳,就是其籍貫、名字、生平活動、師承關系以及先祖等,都因缺乏可靠的文獻記載而不可確考,給后人留下了無數言說的空間。以下就上述幾個方面略作簡要敘述,讓讀者對孟子其人既有整體的認識,也對孟子留下的謎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孟子名軻,此是孟子自稱,歷來無人有異議。但其字,早在西漢司馬遷以及東漢趙岐時,就已不可知曉。趙岐在《孟子章句》題辭中說:“孟,姓也,子者,男子之通稱也”,“名軻,字則未聞也。”到了魏晉以后,卻有人提到了孟子的字。一般認為最早始于王肅,其《圣證論》以及可能是他所作或門人假托的《孔叢子》都提到孟軻字子車。之后還有字子輿、字子居之說,但這些說法終究不可靠,僅供參考而已。關于孟子生卒年更是眾說紛紜,楊澤波教授歸納歷史上有關孟子出生時間的看法為九種:元張z1認為是公元前444年,羅根澤認為是公元前438年,明陳士元認為是公元前401年,明末黃宗羲認為是公元前397年,錢穆認為是公元前390年,清代魏源認為是公元前385年,清宋翔鳳認為是公元前382年,清臧庸認為是公元前376年,最晚則是多數學者所持的公元前372年(見楊澤波《孟子評傳》)。卒年也無定說,一般根據《孟氏譜》所記載的84歲,而定為公元前289年。各種說法都因為缺乏詳盡可靠的材料而流于推測。

因孟子生卒年難于落實,所以研究有關他的生平活動也只能根據《孟子》一書以及《史記》等其他一些資料來考察,其中錢穆先生的《先秦諸子系年考辨》最具代表性,成果也最為突出。可以確定的是,孟子一生四處游歷,努力宣傳自己的學說并夢想著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先后到過齊、宋、魯、滕、魏等國,并一度做過齊宣王的客卿,力主正人心而存仁義,法先王而行王道,但終因其言“迂遠而闊于事情”(《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不為統治者所用,后回鄒,“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同上)

孟子是春秋時期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后代,其父母名字不可確考,按照明代陳士元的說法,孟子父親名激字公宜,母親仉氏。到孟子時,家道已經衰落,他幼年喪父,主要在母親的教育下長大,因此在《列女傳》和《韓詩外傳》等書中記載了不少孟母教子的故事,諸如孟母三遷、殺豚不欺子、斷織勸學等。這些故事雖然不一定都是真實的,但起碼說明孟母善于教子,孟子在少年時代有良好的教育環境,這從《孟子》一書特別重視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可以看出來。孟子具體師從于誰,我們已不得而知,但孟子與孔子的孫子子思有著較深的淵源是公認的。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就把孟軻和子思列為一派,后來司馬遷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說他“曾受業于子思之門人”,趙岐則直接認為孟子的老師就是子思。上世紀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馬王堆漢墓帛書《五行》以及郭店楚墓竹簡《五行》的分別出土,基本證實了司馬遷的說法,學術史上也確實存在一個思想傳承密切相關的思孟學派,孟子與子思之間有實質性的思想傳承關系,因此說孟子受業于子思之門人是可信的。孟子博學多聞,通五經,尤長于《詩》《書》,并授徒講學。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學說,被后人尊封為“亞圣”,人們習慣上把他和孔子合稱為“孔孟”。

通觀《孟子》一書,孟子作為一個儒士和游說之士,在與人談辯說理時,常常表現出一種咄咄逼人的氣勢,即使是面對君王,他也絕不會因其位高權重而放棄自己的行事風格,“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孟子·盡心下》),更不會為了得到重用而委曲求全,改變自己的理想,正如他宣稱的那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體現出一種浩然之氣與大丈夫精神。

當然,孟子也有其平凡化、生活化的一面。如《公孫丑下》記載有這樣一件事:孟子批評齊國大夫蚳蛙作為治獄官卻不積極向王進言,結果蚳蛙因齊王不聽進言而辭職。于是齊國就有人諷刺孟子說:“孟子替蚳蛙想的主意是不錯的,但是他怎樣替自己考慮呢,那我還不知道。”孟子學生把這話告訴了孟子,孟子卻解釋說:“我聽說過:有固定職務的,如果無法盡其職責,就可以不干;有進言的責任的,如果言不聽、計不從,也就可以不干。我既沒有固定的職務,又沒有進言的責任,那我的行動難道不是寬舒得有無限回旋的余地嗎?”孟子為自己的“無作為”找了一個堂皇的借口。我們從中看到了一個與積極進取、有大丈夫氣概不一樣的孟子。孟子有時還賭氣行事。如他做齊卿時,蓋邑的大夫王z2曾以副使身份與他一起去滕國吊喪,因孟子以為王z2喜獨斷獨行,竟在來回的路上很長時間里,沒有與他談論過公事,以至于其弟子公孫丑十分驚訝。孟子對失利有時也惆悵滿腹。“孟子去齊”章記載:孟子的主張不被齊王接受,因此離開齊國,在路上,弟子看出了他的失落,問道:“您似乎有不快樂的樣子。我前些天還聽您說過:‘君子不抱怨天,不責怪人。’今天又為什么如此呢?”孟子感嘆說:“彼一時,此一時呀。從歷史看,每五百年就應該有一位圣王出現,而且還會有命世之才從其中出來。從周武王以來已七百多年了,論年數和時勢都應該有圣君賢臣出現。也許是上天不想使天下太平吧;如果想,在今日的社會里,除了我,還有誰呢?我為什么不快樂呢?”孟子自認為有命世之才,自信心爆棚,但面對現實的不如意,他悵然若失,把這一切歸之于天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亚市| 平舆县| 绥芬河市| 华坪县| 巩义市| 双柏县| 永春县| 田阳县| 德昌县| 昭苏县| 津南区| 东安县| 鄂尔多斯市| 桦川县| 中山市| 筠连县| 新兴县| 襄樊市| 沂南县| 天台县| 临江市| 嘉善县| 大庆市| 津南区| 德保县| 南康市| 崇明县| 宁河县| 凉山| 兴隆县| 凤翔县| 荣成市| 芮城县| 丰顺县| 辽中县| 花垣县| 汾西县| 新兴县| 宜兰县| 盐城市| 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