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正義
- (英)赫伯特·斯賓塞
- 415字
- 2020-08-19 14:36:57
第 二 節
剛才舉例說明了利他行為與利己行為,這兩種情形向我們揭示了動物倫理的兩條相反的基本原則。
在未成年階段獲得的利益必定會與具有的能力成反比例。如果根據價值來衡量獎懲的話,那么類群內部的絕大多數成員都必定會被放棄,而只有極少數成員是受之無愧的。與此相反,當成熟以后,利益必須直接因價值不同而不同:而價值的衡量標準是適應生存環境。不能適應的成員必定會遭受其不適應的惡果,能較好適應者則因其適應能力而獲益。
這是兩條任何想要自我保存的物種都必須遵守的法則。(我認為,應)將這一命題限定在比較高級的物種(因為在低等生物中,父母除了用自己的細胞生出少量營養物之外,并未對其后代提供其他的幫助:其結果是,大量的死亡與大量的繁殖取得了平衡)——說要限定該命題的適用,我的意思是說,如果要求在嬰幼階段就實現利益與能力的平衡,那么,該物種即刻就會滅絕;如果在成年階段允許獲得的利益與無能成比例,該物種幾個世代內就會因腐化而滅絕。注3注4(5)
推薦閱讀
- 哲學革命與資本批判:馬克思理論的雙重維度
- 馬克思國家社會性思想研究
- 政治經濟學中的辯證法與解構
- 馬克思人本思想的歷史軌跡及其當代價值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第3輯·2014)
- “美麗中國”視閾下價值觀的生態化轉向研究
- 工具行為在人類演化中的作用研究
- 馬克思的東方社會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導讀
- 馬克思主義文化動力思想及其實踐研究
- 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料:經典作家著作研究II(第12卷)
- 新社會學大綱: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
- 當代學者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學者卷(上)
-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個體理論:語言哲學的分析
-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Ⅲ(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料第3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