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魏國崛起(3)
- 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5
- 龍鎮
- 3066字
- 2018-06-05 21:50:21
捷報傳到安邑,魏斯很有感慨地說:“樂羊為了我,吃了他兒子的肉啊!”
有人在旁邊冷冷地答了一句:“他連兒子的肉都能吃,還有誰的肉不能吃呢?”
魏斯聽了,打了一個冷戰。
后來樂羊班師回朝,受到盛大歡迎。酒宴之后,君臣二人單獨談心,魏斯交給樂羊一個大箱子。樂羊打開一看,里面全是這兩年來人家告他的檢舉信。樂羊將那些信一封一封看完,朝魏斯作了一個揖,說:“這次攻克中山,不是下臣的功勞,而是主上您的功勞。”
這不是拍馬屁,而是肺腑之言。如果不是魏斯力排眾議,堅定不移地支持樂羊,攻克中山是不可能的事。
清人蔡元放評價吳起和樂羊,曾經這樣說:“樂羊食子,不是出于他的本意,而是不得已而為之;吳起殺妻,卻是他自己主動去做的。”言下之意,樂羊是隱忍,吳起是殘忍,兩個人是有本質區別的。
西門豹治鄴
就在吳起攻略河西、樂羊進擊中山的同時,翟璜還給魏斯推薦了一個人——西門豹。關于這個人,我想不用作太多的介紹,因為大部分人對他都很熟悉。
魏斯派西門豹擔任鄴城(今河南省安陽)令,鄴城地處三河之中的河內。三河富庶,天下皆知,唯獨鄴城連年歉收,人民流離失所。魏斯數度替換鄴令,都不見成效,他希望西門豹能夠替他找到問題的所在,治理好鄴城。
西門豹到了鄴城,發現當地百姓生活之困苦,遠遠超出自己的想象,于是深入民間,找當地的長者聊天,問他們為什么會如此困難。
長者對西門豹說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原來當地的官員每年都額外收繳百姓一筆“河伯娶媳婦”的費用,總數高達數百萬錢。老百姓一年到頭種個百十畝地,除去上交各種稅費,本來就所剩無幾,僅夠勉強維持溫飽,再加上河伯娶媳婦的費用,便是大大地不夠了。
西門豹覺得很奇怪,魏氏的法律,沒有規定這樣一項稅賦啊!他問長者:“河伯娶媳婦是怎么回事?”
長者告訴他,因為漳水經常泛濫,當地的巫婆說是河伯發怒,每年都要給河伯送去一位妙齡女子給河伯做老婆,以平息他的怒氣。那個時候,地方官帶著巫婆到各家各戶巡視,看到誰家的女兒漂亮,說是河伯看中,扔下一點聘錢就帶走。然后給她沐浴更衣,讓她坐著草船順流漂下,行不過數十里,草船浸水,連同女子沉入河底,便算是給河伯娶了媳婦。鄴城的百姓,但凡女兒生得漂亮的,都舉家遷出,所以這個地方越來越蕭條。
西門豹心里暗叫一聲“荒唐”,又問道:“就算是這樣,也用不了幾百萬錢啊!”
長者說:“您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真正用于河伯娶媳婦的,不過二三十萬,其余的都被地方官和巫婆私下瓜分掉了嘛!”
西門豹沉默了半晌,說:“下次河伯娶媳婦的時候,一定要告訴我。”
到了那一天,西門豹來到河邊,只見當地官員、巫婆、鄉里父老都到了,圍觀的群眾多達兩三千人。那巫婆是個七十多歲的老女人,帶著十余個女弟子,在那里手舞足蹈地施法。
西門豹看她們表演了一陣,突然說:“把河伯的媳婦請出來給我看看吧!”
當地官員面面相覷,心想這還是第一遭,但是不敢違逆,從帷帳中領出那個哭哭啼啼的女子,送到西門豹跟前。
西門豹瞟了一眼,就大罵道:“你們就給河伯送這么丑的女人?太過分了,太丟咱們鄴城人的臉了!這樣吧,麻煩大巫親自走一趟,跟河伯說說,咱們再仔細找找,找個漂亮的過幾天給他老人家送去。”
沒等巫婆回過神來,幾名武卒上前將她舉起,合力一拋,扔到了水里面。那巫婆本來不會游泳,又穿得繁瑣,在河水里冒了幾下頭,就沉了下去。
過了一炷香工夫,西門豹說:“咦,大巫去了那么久還不回來,難道是河伯留她吃飯了?再派個人去看看。”
于是又將巫婆的一名弟子扔進河中。
過了一陣,西門豹說:“弟子也去了那么久,再派一個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于是又扔了一名官吏進去。
西門豹拿著玉圭(guī,上尖下方的古玉),彎著腰,恭恭敬敬地站在河邊,又等了很久。當地官吏在一旁看著,都戰戰兢兢,不敢說話。西門豹說:“這事不好辦了,河伯架子大,還得再派人去。”那些人一聽,馬上跪倒一片,磕著頭向西門豹求饒,直磕到血流滿地。
西門豹冷笑一聲,也不理會他們。過了良久,才說:“都起來吧,看來河伯是不想讓他們回來了,你們也散了,回家去吧!”
從此以后,鄴城再也無人敢提為河伯娶媳婦的事。西門豹趁熱打鐵,組織百姓開鑿了十二條水渠,引漳水灌溉沖洗農田。原來鄴城附近的土地,含鹽堿量過高,不利于作物生長。經過西門豹引漳水灌溉數年后,土質得到改善,成為適合稻粱生長的良田。西門豹治鄴,也成為春秋戰國時期土地改良的典范。
據說,當時開鑿水渠的工程十分巨大,百姓們開始還挺有積極性,漸漸便產生了厭倦。西門豹的決心卻沒有絲毫動搖,他對手下說:“百姓總是樂于享受成就,卻不愿意為此做艱苦的工作。今天鄴城的父老兄弟覺得我給他們帶來了辛苦,但是一百年之后,他們的子孫后代仍會記得我為他們做的事。”
西門豹太謙虛了。《史記》記載,漢朝建立后,官府為了興修馳道(古代高速公路),打算對漳水十二渠進行改建。當地的父老堅決不同意,認為是西門豹興修的工程,“賢君之法式不可更也”。官府順應民意,最終沒有改建,而是花更大的成本讓馳道拐彎繞過鄴城。
那時候,距西門豹所在的年代,至少也有兩百年了。
三晉聯軍的駭人實力
魏斯現在可以高枕無憂了,有田子方、段干木為他出謀劃策,有翟璜為他引薦人才,有李悝為他管理內政,有吳起、樂羊為他開拓疆土,有西門豹為他治理河渠,魏氏政權越來越強大,讓天下諸侯莫不羨慕嫉妒恨。
但是魏斯并不就此滿足。當他還是世子的時候,跟隨父親魏駒出征,親歷了水淹晉陽,目睹了這個時代的殘酷,深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為了魏氏的未來,他必須更加努力地工作。
當務之急,是利用晉國這一名存實亡的感情紐帶,將趙、韓兩家都團結起來,共同進退。
當時趙氏宗主是趙籍,韓氏宗主是韓虔(韓虎之孫)。
據《韓非子》記載,趙、韓兩家曾經發生沖突,都派人向魏斯請求出兵相助。魏斯拒絕了他們的請求,反而將他們請到一起,大談兩家的歷史感情。
晉靈公年代,趙盾大權獨攬,提拔家臣韓厥為司馬,韓氏由此發跡,逐漸進入眾卿的行列,成為晉國的名門望族,實乃趙氏提攜之功。
晉景公年間,趙氏受到迫害,只剩下“趙氏孤兒”趙武一根獨苗,韓厥挺身而出,為保全趙氏家業做了大量工作,也算是知恩圖報。
此后不論時局如何變化,趙、韓兩家一直唇齒相依,互相依存。公元前497年的范氏、中行氏之亂,如果不是韓、魏兩家出手相救,趙氏只怕難逃一劫。公元前453年水淹晉陽,還是韓、魏兩家倒戈一擊,挽救趙氏于危難。
“趙、韓實為兄弟,如果為了一點小事而破壞兩百年的情誼,難道不是太可惜了嗎?”魏斯勸道,“何況現在戰亂紛紛,強敵環伺,我們更應該加強團結,共同抵御外敵。趙、魏、韓三家,和則同興,不和則同亡,請兩位認真考慮。”
魏斯這番話,可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趙籍和韓虔大受感動。三家因此結盟,推選魏斯為盟主,而且劃定了各自的勢力范圍——趙國向東,將齊、衛作為目標;魏國向西,以秦國為目標;韓國向南,把鄭國當作目標。
戰國時期第一個軍事同盟形成了,天下人將很快看到這個同盟的可怕力量。
公元前405年,齊國權臣、田氏宗主田白(田恒的孫子)去世,其子田和繼承家業。
一直以來對田氏專權感到不滿的公室子弟公孫孫在朝會上公開向田和叫板,被田氏家臣田布殺死。公孫孫的兄弟公孫會逃回自己的領地稟丘(今山東省鄆城),派人向趙氏求援,表示愿意將稟丘獻給趙氏。
稟丘和趙氏領地并不相連,中間還隔著衛國和宋國。但是對于急于東擴的趙籍來說,稟丘是一個極好的橋頭堡——一旦占領稟丘,衛國便被完全置于趙氏的控制之下,齊國也大門洞開,還能直接威懾當時天下的物流中心陶地,為趙氏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趙籍當然不會放棄這個大好機會,馬上派兵越境支援公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