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七帝八陵
- 摸金少主
- st詩人
- 2007字
- 2019-03-27 10:51:07
邵老三似乎并沒有把上次被“規矩”的事情放在心上,見了白叔神情也是十分自然,還敬了白叔一杯。邵老三的表現,弄得白叔感覺上次有點對不住他,也時不時還敬幾杯。
酒菜上齊后,邵老三把最近鎮子上的情形給大伙簡單做了個介紹。
這幾天,國軍和八路軍已經開始零星的接火,怕是這一次還是圍繞洛陽作戰。鞏義處在隴海線上,昨天火車站附近就有一次遭遇戰,雖然是一接觸就熄了火,但一場大規模的戰事顯然一觸即發。
三叔也表示,趁著這股子亂勁,欲戰未戰之時,快速把下地的活兒拿下。這一次沒有費時的尋龍點穴的活兒,墓道已經被邵老三他們早早就挖通了,只是還沒有真正的濾過坑,前期只是取了幾件明器而已,甚至棺槨都沒有打開過。這一次人手不少,主要是因為這里有可能是一處帝王或將相的陵墓,構造也非同尋常,其中還有沒有探查過的,人少了不行。
三叔決定今晚就下地,對付可能起尸的家伙全部帶齊了,并且要求大家做好防毒的準備工作。
除了我,在座的每個人其實對下地的路數都門清,前期這么仔細的交待,怕是三叔故意講給我聽的。
我的內心也有一種莫名的沖動,畢竟對于我這個盜墓世家的公子,這可是第一次真正的下地。
因為我們住宿的地方離真正的墓穴所在地還有一段距離,所以天剛擦黑,我們一行人就三三兩兩避開眾人,在鎮子的南門口匯聚后,隨邵老三而行。
鞏義北臨黃河,南面多山,是一處所謂“西北地垂,東南地穹”之地,地處在宋代正是趙姓旺極的風水寶地。相傳,當年宋太祖在老家尋得自己幼時玩耍的古馬,心情十分愉悅。回京途中,恰巧路過鞏縣,莫名的就想起來人生終需有歸宿。他便命人取弓箭朝天一射,并說射落之處便是死后長眠之所,并且要把幼時石馬埋于此處為證。這便是永昌陵的來歷。豈知這一射竟把自己的江山也射沒了。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當時太祖一直擔心汴梁無險可守,想遷都洛陽,但寢陵選在此處,所以遲遲未決。無論是風水寶地,還是射箭欽定,最終,北宋九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兵擄去死于五國城外,其余七個皇帝及趙弘殷(趙匡胤之父)均葬在鞏義,通稱“七帝八陵”。
后來,不光是“七帝八陵”,連同后妃,宗室親王、王孫,還有名臣名將上千座墓地都選在此處。
不過,誰也沒想到,后世這里卻成了盜墓賊發跡的天堂。別說是地面樹碑建園的陵墓,就算是尋常大戶家的有跡可尋的墓室全都被盜墓賊光顧過了。不光是光顧一回,就連跟在后面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濾坑都已經完成。之所以我們聞家當時能夠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家族,也正是因為這一方水土納盡天下風水寶氣的緣故,幾乎歷代帝王將相在此均有陵墓。
邵老三帶著大家七拐八繞,來到一處不高的山地前。我們途經之地,多有山洞壁穴,地面上也偶有能容一人上下的黑洞,可見此地前些年盜墓賊的猖獗肆意。
我們面前的山地中央竟還立著一座殘破的墓碑,不過天長日久,加之日曬雨淋,早沒有了先前的模樣。碑身上可能有文字的可考資料也被盜墓賊用重器敲去。不過碑下一塊隱有鱗紋的石雕說明此墓絕非尋常之人的墓室,墓主人至少也應是二品以上高官,甚至可能是當時的一位宰相。
一行人皆是盜墓賊中的翹楚,看到此墓周圍至少有三四個倒斗高手打下的盜洞,斷定墓室中可能一點可濾的東西都沒有了。那么,邵老三又為何把大伙帶到這里來呢?
邵老三不慌不忙,來到距離石碑十幾米遠的一處不起眼的山石旁。他用手這兒一摸,那兒一推,然后示意過去幾個人。
不一會兒,幾塊巨大的石頭被挪到一旁,地面上露出一個能容二人上下的黝黑的洞口。
邵老三回頭對走上前來的三叔說:“就是這里了。”
我也湊在洞前,只感覺一陣陣陰風從洞口涌了出來,能隱約聞到一些難以描述的奇怪的味道。
“放心,前期我們已經探查過的地方都沒有發現有毒的跡象,也沒有遇到什么厲害的機關。”
三叔盯著邵老三的臉想了一下,然后讓四叔留在此處,其余18人全部檢查好裝備一起下洞。
眾人并無二話,除了四叔臉上露出的一些不高興。
邵老三點了火把,當先順著垂下的繩索從洞口墜入。
一般人的墓室在地下十米以上已經算是不錯了,明朝時的陵墓能打到地下20米以上。現在我們已知的秦始皇陵大約是深達76米左右。
目力所及之處,邵老三的那個火把居然在地下近50米的地方還沒有停下來。站在洞口旁的幾位堂口管事不禁狐疑的相互對望。一是對邵老三一伙的打盜洞手藝暗自佩服,二是對墓室竟如此之深感到愕然。
墓室的深淺往往代表墓主人的身份的貴賤,墓室挖得越深說明投入的人力物力就越多。試想如果哪位帝王不想死后棺槨被盜墓賊光顧,只要墓室深入地下50米以上,且地面不留任何痕跡,怕是除了修墓的工匠,誰也不可能找到陵寢所在。只可惜,或是工匠求生欲望挖了逃生通道,從而為他人留下墓室的線索,或者畫蛇添足,立一塊唱頌功績的豐碑,或者后世子孫不孝,敗盡家業卻還想從先人墓中挖出些財寶,正所謂彌留死后萬事休,機關算盡皆枉然。
這盜洞略有傾斜,但憑多年的眼力,幾位堂口管事感覺邵老三已經下到地下60米以上了。終于那微弱的火把光亮停了下來,不再下降,來回環繞數匝,這是邵老三告訴眾人已經下到洞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