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雅礱河谷的悉補野王統
文明的發源地無一例外都是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充足的水源、溫潤的氣候和便于漁獵的湖畔河灘等等。而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青藏高原,這樣的地方就在雅礱河谷,正是這里孕育了西藏的文明之源。古代藏史所記載的“農田莫早于索當,國王莫早于聶墀贊普,房屋莫早于雍布拉康,經書莫早于邦貢恰加”,就是說西藏歷史上的第一塊農田、第一代贊普、第一座宮殿、第一部經書等都是出現在雅礱河谷地區。奔騰的雅礱河也因此被譽為“藏族的母親河”。


聶墀贊普被推舉為雅礱首領壁畫唐卡 近代 西藏布達拉宮
雅礱部落牧人將烏貝惹抬回了部落,讓他做了吐蕃的第一位贊普(藏王)。因為是人們用肩膀把他抬回部落,人們稱他為“聶墀贊普”,意為“用脖頸當寶座的英杰”。
(陳宗烈 提供)
一、“天神之子”聶墀贊普
在藏族史上,聶墀贊普是“藏地最初之王”,是第一個有確切世系記載的人物。
約公元前3世紀前后,西藏高原已出現了幾個大的邦國。在山南的雅礱河谷出現了雅礱邦國,中部地區有蘇毗女國,西北有象雄古國。
我們的故事就從雅礱邦國講起。
一天,雅礱河谷的牧人正在澤當附近的哈日江多山上放牧,突然從山上走來了一個英姿勃發、氣度不凡的青年。牧人們問他從哪來,青年指了指身后。他的身后是高山和藍天。人們搞不清楚:他到底從山上來?還是天上?于是報告長老,從部落中找了12個聰慧機警的苯教徒上山,盤問青年的來歷。最后人們終于相信:他是從天上來的,是“天神之子”??!12人前呼后擁,為首的伸長脖子,用肩膀把青年抬回部落,一致擁立他為部落首領。人們尊稱他為“聶墀贊普”。藏語中,“聶”是脖頸的意思,“墀”是寶座,“贊普”是英武之王。因為他是被牧人馱在頸上請回來的,故稱“用脖頸當寶座的英杰”。苯教典籍還把聶墀贊普說成是色界第十三代光明天子下凡。
以上說的當然是一種傳說,但聶墀贊普確是實有其人。根據《雍布拉康志》等藏文史籍的記載,聶墀贊普是藏東波沃地方人。他的母親恰姆增生了9個孩子,幼子取名“烏貝惹”。烏貝惹眉目俊秀,手指間像鴨子一樣有蹼。因為力氣極大,很有能耐,故被鄉人們疑是惡鬼化身,將其驅離故鄉。后來他來到雅礱,成了第一代藏王聶墀贊普。
聶墀贊普是吐蕃部落的第一個首領。做了王的他確立了自己的世系,因為來自波沃,就以“悉補野(波沃地方之王)”作為了自己的王系。聶墀贊普統一了雅礱部落,并修建了雍布拉康。雍布拉康也被稱為藏民族修建的第一座城堡,它坐落在距拉薩140公里的乃東縣澤當鎮東南的雅礱河谷的山岡上。因為其四周都是曠野和農田,視野十分開闊,易守難攻。這座裝飾素樸的建筑名為“雍布拉康”,意為“子母宮”。從他開始,到吐蕃王朝建立,一共傳了32代。
藏族傳說聶墀贊普是天神之子,是順著天梯降到人間的,而聶墀贊普和他以后的6位贊普名字中又都有一個“墀”字,因此被稱為“天墀七王”。七王在完成人間的事業后,又都順著天梯回到天上。第八位止貢贊普在與屬下的小部落首領羅昂達孜比武中被設計殺死,這個天梯就被割斷了,此后的贊普就再也不能上天了。止貢贊普是第一位把尸體留在人世間的吐蕃部落的贊普,從此吐蕃贊普有了陵墓。

藏民族起源圖(局部)
雍布拉康宮是西藏歷史上的第一座宮殿,建于公元前2世紀,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因寫法上的差異,“雍布拉康”可以有“母子神殿”和“母鹿腿上的宮堡”兩種解釋。吐蕃的第一代贊普聶墀贊普統一雅礱部落后,修建了雍布拉康宮作為自己的宮殿。從此,雍布拉康成了歷代藏王的王宮,直到第33代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高原,將王都遷往拉薩。傳說中第一部傳入西藏的佛教經典就藏于雍布拉康,這里后來成為藏傳佛教寺廟。圖為第25頁《藏民族起源圖》局部。
二、王子甲赤的復仇
且說止貢贊普死后,被裝在一個銅棺中,扔進了雅魯藏布江;他的兩個王子甲赤和夏赤被流放到工布。羅昂達孜篡奪了政權。
失去權力的悉補野王族和母部三臣、父部六臣密謀準備復國。在他們的輔佐下,甲赤和夏赤兩位王子也一邊招兵買馬,一邊策劃刺殺羅昂達孜。舊臣那囊氏贊雄甲摸透了羅昂達孜喜愛狗的特點,派人從找到的名犬中挑選出兩只最名貴的藏獒,在狗毛上涂滿了劇毒的毒藥,來到羅昂達孜的城堡附近,準備放狗行刺。
當時正是盛夏,羅昂達孜正在城堡外的林中游玩,贊雄甲把狗放開,經過訓練的兩只藏獒直奔羅昂跑去。士兵們發現后,想要趕走它們。羅昂看到如此高大猛健的藏獒,心中大喜,急忙讓士兵勿傷害它們,自己高興地拿著牛羊肉去誘引。兩只狗十分馴順乖巧。羅昂達孜越看越愛,禁不住伸手撫摸它們。結果,不到半個時辰,羅昂就舉起手臂疼得大叫,頃刻間吐血身亡。
除掉了羅昂達孜,舊臣們便擁立甲赤、夏赤兩位王子分別做了工布、娘布的小王,找到了止貢贊普的尸體并安葬在央多拉布地方,并對羅昂余黨發動反攻。很快,悉補野王族奪回了失去二十多年的政權。甲赤被擁立為贊普,號“布德貢杰”。
布德貢杰是位有作為的贊普,其時的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發展。主持內政的是吐蕃時期第一位賢臣茹拉杰,他教給臣民們如何燒炭,組織工人從礦石中提煉金屬,還修渠引水,并且制造犁,做犁軛用二牛抬杠耕地。鐵制農具的出現和使用畜力,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力,因而人口增加,部落繁盛。

茹拉杰帶來的繁榮農牧業
據說茹拉杰是第八位藏王止貢贊普的小妾所生的遺腹子,他奪回王位后迎請兄長甲赤回來做贊普,自己則成為良臣。他主持內政時有制造鐵器、犁軛耕地等眾多農事發明,使吐蕃農業得到很大發展,因此被后世尊為“吐蕃七賢臣”之首。在這幅唐卡中,可以看到馴化野牛、開墾農田、修建石橋、冶煉鐵器、二牛抬杠耕地等場景。圖為第25頁唐卡細部。
三、從天而降的佛經
拉脫脫日年贊是吐蕃史上備受推崇的一位藏王。據傳他是在松贊干布前五代的贊普。他成為吐蕃史上的重要人物是由于這樣的一個傳說:一天,拉脫脫日年贊正端坐在宮殿里,突然由天降下一個精美的盒子,內有《寶篋經》、《百拜懺悔經》、《六字大明咒》以及金塔等等。對此,拉脫脫日年贊王感到十分驚奇和神秘,認為是珍寶,但不知是何物,于是給它們取名為“神物”。幾年后,有五個陌生人來到藏王面前,要主動解釋這些寶物的含意,藏王雖然敬重這個盒子,卻未重視這幾個人的來意,于是他們又神秘地消失了。這個傳說似乎杜撰了佛教第一次在吐蕃顯現的故事??陀^地說,松贊干布建立吐蕃王朝時,佛教才從印度和漢地正式傳入西藏地區。
拉脫脫日年贊之后,到吐蕃第31代贊普朗日松贊時期,吐蕃部落勢力已很強大。當時在它東北同樣強盛的蘇毗國發生動亂,大臣年紀松那波殺掉了昏昧的蘇毗女王達甲瓦,把原來的小女王棄邦松擁立為女王。原女王達甲瓦的寵臣娘·曾古等人極為不滿,便密謀投奔雅礱。公元620年,吐蕃贊普朗日松贊率大軍突襲蘇毗,娘·曾古等人作為內應,一舉征服了蘇毗。此后,藏博、象雄等部落也先后歸順吐蕃。

釋迦牟尼佛(局部)
此為貝葉經中的佛像局部圖,構圖形式酷似唐卡,描繪的是釋迦牟尼佛及其兩大弟子。

婆羅門行續貝葉經 8世紀 印度
貝葉經是指在貝達拉樹的葉子上書寫的佛教經書。公元前400年左右,佛教剛剛興起的時候,印度人將典籍用梵文寫在貝葉上,集散頁而成冊,以供閱讀、收藏。公元7世紀,由于留學、傳教等多種形式的交流,貝葉經隨佛教傳入吐蕃。所以在吐蕃時期,最初能看到的經書形式應該是貝葉經?,F今這種經書在印度已經看不到了。圖為《婆羅門行續》貝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