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三大部落聯盟之象雄、蘇毗
自新石器時代后至吐蕃王朝前的漫長歲月中,高原先民在這片土地上逐漸繁衍,他們生活的部落或群落也在不斷發展、遷徙和分化組合中。
按照《漢藏史集》和《賢者喜宴》等藏族史籍記載,西藏高原上的文明的流變大致是以下順序:從古人氏族逐漸演變成西藏最初的四大氏族:賽、穆、頓、東,后來在此基礎繁衍,又增加了“惹”和“柱”兩氏族,通稱為“六大氏族”;接下來便是“瑪桑九兄弟”(或稱瑪桑九族)統治;再后來出現了許多稱為“小邦”的分散部落或氏族,開始有“二十五小邦”;后來又有“十二小邦”及零星的“四十小邦”。
由于各小邦之間互不隸屬,經常會發生戰爭和沖突。經過長期爭戰、征服和吞并之后,高原內逐漸形成了三個勢力較大的部落聯盟,它們分別是象雄(漢文史籍也稱之為“大小羊同”)、吐蕃(“悉補野”)和蘇毗(又譯為“孫波”或“森波”)。它們之中,形成年代最早的要數象雄。
一、消逝的大鵬鳥——象雄文明
象雄,意為“大鵬鳥之地”,是西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和苯教文化之源。關于象雄的興起年代,目前尚無定論,但據苯教史的記載,在吐番第一代王聶墀贊普時,象雄已經歷了18代王,第一代象雄王赤維色古希饒堅要比聶墀贊普早500年左右。它地域遼闊,土地最廣時曾幾乎包括了今天的大部分藏區和青海、四川的一部分及西部的克什米爾和拉達克。按藏史記載,象雄分上中下三區,象雄本土即今天的阿里地區所轄全境。

拉姆垂忠布本設色唐卡 清代 西藏
象雄是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發源地,在佛教傳入之后,許多苯教神靈被降伏為佛教護法。拉姆垂忠即是其中之一,其名意為前藏拉姆地區的護法神,他是護法神白梵天的代言神巫。
拉姆垂忠白色身,披盔甲,右手持金剛劍,左手托盛滿珠寶的盤,肘間挾持長矛,騎一匹白馬。上界畫四位祖師,下界是多位侍從眷神。
象雄有自己獨特的文字。公元7世紀初吐蕃王松贊干布在未創造藏文之前,象雄的苯教師們,已用象雄文繕寫苯教經,宣道于吐蕃“天墀七王” 時代。
古老的象雄產生過極高的文明,它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象雄文,而且還是西藏傳統土著宗教——苯教的發源地,對后來的吐蕃以至整個藏族文化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象雄王朝鼎盛之時,曾具有極強的軍事力量。后來,吐蕃逐漸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紀時,徹底征服了象雄。從那時起,象雄王國及其文明就突然消失,其文字文獻、宮殿遺址等至今無從考證,留下了千古之謎。難怪有人這樣說“象雄是游牧民族,它是不屬于土地的文明”。
二、真正的女兒國——蘇毗王國
蘇毗是西藏高原較為古老的羌系民族之一,前身為西藏古代“十二小邦”的“亞松”邦,曾長期受象雄統治。約在公元前4世紀,蘇毗作為西藏高原早期諸部中的一支,始出現于歷史舞臺。
蘇毗最初活動于今天的青海玉樹及川西北一帶,后逐漸向幾曲河(拉薩河)流域發展。至公元6世紀,蘇毗成為雅魯藏布江北岸以今彭波地區為統治中心,北接于闐、東北與多彌(現青海通天河一帶的部落)為鄰、西至天竺、東與吐蕃接壤的部落聯盟。
蘇毗雖然已進入了奴隸制初期,但卻保存了大量的母系氏族的殘余,是一個母權國家。據《隋書·西域傳》記載:“其國代以女為王,王姓蘇毗,字末羯?!蓖跷粸榕踅K身制,且后繼者也必是女性。女王五日一聽朝,處理軍國大事,小女王協助管理。男子則無權過問政事。
國王的丈夫號“金聚”,有關學者認為意為“家人”,其社會地位遠不如女性。女國向中原王朝所遣使者,雖然都是男性,但他們的職責只在執行,不能決斷國事。故史稱:“凡號令,女官自內傳,男官受而行?!?/p>
公元7世紀初,蘇毗國王畏于吐蕃的強大,主動與吐蕃通婚。此時的蘇毗部落內部,女王專橫跋扈,新舊貴族爭權奪利,不少大臣都暗通吐蕃,在內外夾攻之下,蘇毗很快被吐蕃吞并。

綠度母布本設色唐卡 清代 西藏
蘇毗是西藏母權社會的絕響。隨著文明的發展,當時婦女的社會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在藏傳佛教藝術中,卻供奉許多女相本尊,其中藏族人最喜歡的就是圣救度母。圣救度母被尊為“諸佛之母”,主要有綠度母、二十一度母和八難度母三種形相。其中最常見的是綠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