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溫病的辨證治療 排毒養津

臨床上對溫病的治療有很多的方法,吳又可在原有的中醫方法基礎上,突破性地采用了新的治療思路和方法即排毒養津的辨證治療法。辨證治療法是建立在治療溫病的眾多方法之上的獨創,并且遵循溫病的治療原則。

溫病的治療原則

溫病的治療,是在掌握大量臨床經驗的基礎上,運用辨證理論,對癥下藥,來達到祛除病邪,恢復健康的目的。而溫病的治療原則除了中醫中經常看到的“熱者寒之”、“實者瀉之”、“虛者補之”等基本原則外,還有一些專門針對溫病的治療原則,即衛氣營血治則與三焦治則。

衛氣營血治則在不同階段針對不同的病癥用不同的方法治療。如在衛分,主要用“汗”法治療,以辛涼解表為主,一般不用辛溫發汗的藥劑;在氣分,則采用清氣之法,以及化濕、攻下、宣氣等;在營分,則用“透熱轉氣”法,在清營之劑中配伍輕清宣透之品,如銀花、連翹等,使得營分之熱能透出氣分而解;血分則主要是涼血散血,解毒化瘀。

三焦治則分為上焦、中焦與下焦,治療上焦應“輕”,包括用藥以質輕透邪之品,用藥劑量小,煎煮時間短等;對中焦病癥的治療應“平”,以驅除病邪為主,另外因中焦多由濕熱之邪引起,在治療上要注意治濕與治熱并重;對下焦的治療以“重”為主,除所用的藥性質沉降重鎮外,藥量也比較大,煎煮時間也比較長。

溫病的治療方法

對溫病的治療,古今很多醫學家都有自己的獨特方法,吳又可在綜合前輩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辨證治療溫病的方法,主要分為兩個步驟,排毒和養津。

排毒

溫病治療的第一步便是排毒,包括泄衛透表、清解氣熱、和解祛邪、通下逐邪、祛濕解熱、清營涼血、開竅醒神、息風止痙八種方法。

泄衛透表法指以疏泄衛表,透邪外出來達到解除溫病表證的目的,這種方法適用于溫病剛剛發生時。由于引發溫病的病邪性質不同,泄衛透表法根據表證的不同性質又可細分為以下四種:疏風泄熱(辛涼解表)、解表清暑(解寒化濕)、宣表化濕(疏化肌表邪濕)、疏表潤燥(辛涼清潤)。

白話圖解

溫病的治療和診治

歷史上眾多老中醫治療溫病都有自己的獨特方法,吳又可在綜合前輩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辨證治療溫病的看法。

溫病的治療原則

溫病的特色診法

辨舌

辨舌,又稱舌診,是通過對舌苔和舌質及其形態的觀察,進而判斷病癥性質的一種診斷方法。

驗齒

驗齒是溫病中比較特殊的一個診法,通過診察牙齒的潤燥、牙縫流血和牙齦等判斷病邪的輕重與病變部位等。

辨斑疹

斑疹是指溫病過程中肌膚上的紅色皮疹,通過觀察它的色澤、形態、分布等了解感邪的輕重等。

辨白痦

白痦是在濕熱性溫病發展過程中,皮膚上出現的小白色皰診,內含少量漿液。

清解氣熱指用清解氣分邪熱之品以解除氣分無形邪熱,也稱為“清氣法”,適用于氣分無形,邪熱雖已亢盛,但還未與有形實邪互相搏結的病證。因為氣分無形邪熱所在位置、病情程度、病邪性質的不同,清解氣熱法可分為輕清宣氣(透泄邪熱,宣展氣機)、辛寒清氣(透熱外達、辛寒泄熱)、清熱瀉火(直清里熱、瀉火解毒)三種。

和解祛邪指通過和解、疏泄、分消來祛除半表半里病邪的一種治法,也稱為“和解法”,適用于邪已離表,但又尚未入里的半表半里證。在溫病具體的治療中,較為常見的方法有以下三種:清泄少陽(清化痰熱,和降胃氣)、分消走泄(宣氣化濕、泄化痰熱)、開達膜原(通利透達濕濁之邪)。

通下逐邪指通過攻逐瀉下、排除邪毒,通淤破結,又稱為攻下法,適用于有形實邪內結腸腑。由于內結的實邪有所差異,病變部位也不相同,通下逐邪法又分為通腹瀉熱(用苦寒攻下之品,瀉下腸腑實熱燥結)、導滯通便(用苦寒與苦辛的合品,通導腸腑濕熱積滯)、增液通下(用通下與滋養陰液之品,瀉下腸腑熱結),通瘀破結四種(用活血通淤攻下之劑,破解下焦淤血蓄結)。

清營涼血法指通過清營泄熱、涼血解毒、滋養陰液、通絡散血以清除營血分邪熱的一種治法,適用于溫病邪入營血分,營熱或血熱亢盛的病證。臨床中常用的清營涼血法又分為清營泄熱(清解營分邪熱劑中伍以輕清透瀉之品,使營分邪熱可以外透氣分而解)、涼血散血(用涼解血分邪熱、活血散血之劑以清散血分瘀熱)、氣血兩清(用清營法或涼血法與清解氣熱法的配合應用,以雙解氣營或氣血邪熱)三種方法。

開竅醒神法指通過開通心包機竅,促使神志蘇醒的一種治法,主要用于治療邪入人心或痰濁內蒙機竅而引起的神志異常病證。根據開竅醒神法作用和適應證的不同,又可分為清心開竅(用清解心熱、透絡開竅之品,促進神志清醒)和豁痰開竅(用清化濕熱痰濁之品,來宣通竅閉,促進神志清醒)兩種。

息風止痙法指通過平息肝風而制止痙厥的一種治法,主要用于熱甚動風或陰虛風動證。由于引起肝風內動的原因有別,所以息風止痙法分為涼肝息風(用清熱涼肝之品以息風止痙)和滋陰息風(通過滋養肝腎、潛鎮肝陽以平息肝風)兩種。

養津

在排清身體內的邪氣毒氣后,接著要通過滋養身體來達到最終康復的目的,養津包括滋陰生津和固正救脫兩種方法。

滋陰生津法是通過滋養陰液來補充人體陰液耗傷的一種治法,又稱養陰法、滋陰法,主要用于溫病后期臟腑陰液大傷者。溫病的治療過程分為前后期,溫病前期應預防其虛,如果陰液耗傷明顯,則應配合養陰之法;在溫病后期一般都采用滋陰生津法。而陰液耗傷的部位和程度并不相同,所以滋陰生津法又可分為滋養肺胃(用甘涼濡潤之品,滋養肺胃陰液)、增液潤腸(用甘寒、咸寒之品滋潤腸液以通大便)、填補真陰(用甘寒、咸寒、酸寒之品以填補肝腎陰液,也稱為“滋補肝腎法”)三種方法。

固正救脫法指通過大補元氣、護陰斂液以固斂氣陰或陽氣,救治脫證的一種治法,適用于患者正氣素虛而邪氣太盛,或汗下太過,陰液驟損,陰傷及陽,導致的氣陰外脫或陽氣外脫的脫證。針對溫病中正氣外脫的不同類型,固正救脫法分為益氣斂陰(用益氣生津、斂汗固脫之品補益氣陰、收斂汗液以救虛脫)和回陽固脫(用辛熱、甘溫之品峻補陽氣,救治厥脫)兩種。

不管是排毒也好,養津也罷,在治療中都屬于內調,對溫病的治療還有一種外治法。外治法是通過皮膚、九竅給藥來達到祛除病邪、調整臟腑功能活動的功效。外治法具體包括洗浴法、灌腸法、敷藥法、熏蒸法、搐鼻法等等,因為傳統的內調方法需要時間,而溫病傳變快,變化多端,所以不失時機地使用外治法,有時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白話圖解

溫病的治療方法

吳又可在深研中醫方法基礎上,獨有創見地采用了新的治療思路和方法,即排毒養津的辨證治療法。辨證治療法是建立在治療溫病的眾多方法之上的獨創,并且遵循溫病的治療原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宁县| 靖安县| 大冶市| 福建省| 唐山市| 沈丘县| 勐海县| 察哈| 玛纳斯县| 通化县| 天镇县| 台北市| 芒康县| 永寿县| 双牌县| 平阴县| 平湖市| 双城市| 祁连县| 勐海县| 大邑县| 保康县| 龙南县| 固安县| 合山市| 葫芦岛市| 通河县| 方正县| 西峡县| 大石桥市| 五家渠市| 隆回县| 页游| 定安县| 克拉玛依市| 兴宁市| 海林市| 镇康县| 沈阳市| 封开县| 伊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