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流行性傳染病的中醫療法 五運六氣說

溫疫、傷寒等嚴重的流行病與傳染病在中醫中都歸于外感熱病,而一直以來中醫在治療外感熱病時都沒有對溫病與傷寒進行區別,這直接導致了溫病與傷寒的混淆與爭論,直至吳又可創作《溫疫論》后,傷寒與溫病的治療才有所區別。


對于流行性傳染病的治療,中西醫最大的差別表現在對病毒的態度上,西醫講究的是找到致病的病毒,然后將其消滅;而中醫追求的則是“天人合一”——與病毒共處,通過增強體內的正氣來壓制邪氣,從而抵御病毒的傳染擴散,最終達到預防與治療的功效。

《黃帝內經》中講到,自然界中的萬物,包括人在內,都是天地氣交的產物,并用大量篇幅闡釋出一個神秘而復雜的理論——五運六氣說。五運六氣說是中醫理論中最為神秘玄妙的部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氣象醫學。它是古人探討自然變化的周期性規律及其對疾病影響的一門學問,即利用天文、地理、氣象、節候等自然生態環境的發展變化規律來預防和治療疾病,這也是中醫治療流行性傳染病的最大秘訣。

什么是五運六氣

五運六氣說簡稱為運氣說,主要研究氣候變化及其與人體健康和疾病的關系,它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以天干地支等符號為演繹工具,進而推斷氣候變化規律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其中,五運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五方之氣,是古代解釋宇宙變化規律的一個哲學概念;六氣指太陽、少陽、陰陽、太陰、少陰、厥陰六經所對應的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變化因素。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是《黃帝內經·素問》中闡述的道理,形成中醫天人合一的治療思想,當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時,人體也會發生與之相應的變化。

五運六氣中看氣候與健康

從古至今,“治未病之病”是一代代中醫學者所追求的境界,疾病的預測如今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五運六氣說在沉寂了數百年后又被人們重新重視起來。我們的中醫學源遠流長,但從始至終都沒有忽視氣候對人體的影響。從《黃帝內經》中提出“五運六氣說”到吳又可的《溫疫論》,中國研究治療傳染病一直都遵循著天人合一這一總的思想原則。

白話圖解

中醫的五運六氣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當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時,人體也會發生與之相應的變化。而如何預測并應對身體的變化,便不得不提中醫的五運六氣說。

五運六氣說首創者

五運六氣說的傳承發展

《黃帝內經》是我國醫學領域的最高著作,其中的五運六氣學說總結了我國的天文學、氣候學、歷史及物候學,并運用于醫學及哲學領域,是《黃帝內經》的精華所在。

氣候與人體健康關系很密切,中醫在防病保健方面更是強調氣候的重要性。《素問·五常政大論》指出:“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素問·離和真邪論》中也說:“因不知合之四時五行,因加相勝,釋邪改正,絕人長命。”這些都強調了預防與治療疾病,必須掌握季節變化規律和氣候變化特點。古人把一年分為四季,每季三個月,每個月有兩個節氣,每節分為三候,組成了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一年之中季節、溫度、降水量及物候間都有緊密的聯系,通過二十四節氣可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季節變更的轉折點;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說明了氣候變化的冷熱程度;白露、寒露、霜降表示溫度下降后低層大氣中水汽的凝結現象;雨水、谷雨、小雪和大雪表示降水量的多少;而驚蟄、清明、小滿和芒種反映的是物候特征,來說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與季節變化息息相關。

因為人類生活在大自然中,脫離不了氣候環境,而氣候環境所包含的眾多氣象要素通過下丘腦對人體的代謝功能和內分泌功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氣候環境對人類的艱苦、疾病的發生傳播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五運六氣說認為:自然界季節和氣候的變化與人體五臟六腑之氣是內外相應的,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必然要影響到人體五臟六腑之氣,深刻了解季節氣候變化規律與健康疾病之間的關系,便能巧用天時,采取措施,調整行為,積極地適應氣候變化,達到養生防病的目的。

白話圖解

五運六氣

五運六氣,簡稱運氣,五運六氣說是中國古代研究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和疾病關系的學說,在中醫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五運六氣說以陰陽五行為基礎,運用天干地支等符號來推論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什么是五運六氣

五運六氣與天干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五運六氣與地支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八宿县| 黄石市| 琼海市| 奉新县| 东源县| 利辛县| 定襄县| 临澧县| 九寨沟县| 应用必备| 临夏市| 四川省| 阳东县| 壶关县| 衡南县| 丹凤县| 无棣县| 广河县| 准格尔旗| 岱山县| 武宣县| 新河县| 亚东县| 股票| 贵德县| 临沭县| 金阳县| 绥中县| 黑河市| 潮州市| 达日县| 绥化市| 佛山市| 巴彦淖尔市| 芷江| 宣恩县| 新安县| 金山区| 喀喇沁旗| 揭西县| 集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