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原理(超值白金版)
- (英)馬歇爾
- 4032字
- 2019-09-26 13:36:30
第二節 生產 消費 勞動 必需品
舒適和“高雅”的標準不同,氣候不同、風俗的各異使得有些東西在一定情況下是必需的,而在別的情況下則是多余的。
一 人類所能生產和消費的只是效用,而不是物質本身。
當我們說人類在生產物質的東西時,他只是在生產效用而已。也就是說,他的努力和犧牲的結果只是改變了物質的形態或排列,使它更好地滿足需求。在自然界中,他所能做的只是整理物質,使它更為有用,如用木料做成一張桌子,或是設法使物質能借助大自然變得更加有用,如將種子播種在能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而生長的地方。

生產的本質在于提供效用
效用是衡量消費者從商品中獲得滿足的尺度,生產商品就是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效用。家具由木工制造,由家具商人出售,馬歇爾認為貿易是生產的一個部分,無論是制造家具的木工還是銷售家具的商人,他們都是生產效用的,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圖中的家具是19世紀日本新娘的陪嫁品,這些家具上面用噴漆或鍍銀來裝飾,以此來顯示新娘家庭的富有。
有時商人是不生產商品的:制造家具的木工生產了家具,而家具商人只是出售已經生產出來的東西而已。但是,這種區別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他們只能生產效用而不能生產別的東西;家具商人移動和重新整理物質,使家具比以前更為有用,而木工所做的也不過如此。在地上搬運煤的船員和鐵路工人也是生產煤的,正如礦工在地下采煤一樣;魚販幫助把魚從需求不大的地方運到有較大需求的地方,而漁夫所做的也不過如此。的確,商人的人數往往超過需要,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是一種浪費;如果兩個人去耕種一個人能夠耕種完成的土地,也是一種浪費。在這兩種情況下,所有參加工作的人都在生產,盡管他們也許生產得很少。有些作家像中世紀的人一樣對貿易進行攻擊,他們認為貿易是不生產的。但是,他們弄錯了目標。他們應當攻擊的是貿易不完善的組織,尤其是零售貿易的組織。
我們可以把消費看做是負生產。正如人所能生產的只是效用一樣,人所能消費的也只是效用。他能生產各種服務及其他非物質的東西,他也能消費它們。但是,正像他生產物質產品只不過是物質的重新整理,使它具有新的效用一樣,他消費這些產品也不過是打亂了物質的排列,或減少或破壞它的效用而已。的確,通常我們說到一個人消費東西時,他不過是持有這些東西以供他使用而已。同時,正如西尼爾所說,這些東西“是被我們統稱為時間的那些諸多漸進的力量所破壞”。
還有一種曾經十分重要,但現在卻很含糊的區別。這種區別恐怕沒有多大實際用處,就是一方面是消費者財物,也稱為消費財物或又稱為第一級財物,如食物、衣服等,都是直接滿足需求的東西;與另一方面是生產者財物,也稱為生產財物或又稱為工具的或中間的財物,如耕犁、織機和原棉等,都是有助于第一級財物的生產而間接滿足需求的東西之間的區別。
二 生產的這個詞易于誤解,通常應當避免使用或加以解釋。
一切勞動的目的都是為產生某種結果。也有些努力只是為努力而努力,如為娛樂而作一種競賽,但這些努力卻不算是勞動。我們可以對勞動下這樣的定義:勞動是任何智力或體力上的努力,部分地或全部地以獲得某種好處為目的,而不是以直接從這種努力中獲得愉快為目的。如果我們必須重新開始的話,除了那種無助于所要達到的目的因而不生產效用的勞動之外,我們最好將一切勞動都看做是生產的。但是,在“生產的”這個詞的意義所經歷的諸多變化之中,它的意義與積蓄起來的財富特別有關,而比較忽視眼前的和暫時的享樂,有時甚至不包括這種享樂在內。一種幾乎是牢不可破的傳統,促使我們將這個詞的中心概念看做是滿足將來的需求而不是現在的享樂。的確,不論奢侈與否,一切有益的享樂都是公共和私人的活動的正當目的;而且奢侈的享樂的確為努力提供了動力,并在許多方面讓人類更加進步。但是,如果對產業的效率和精力沒有影響,則要放棄獲得暫時奢侈的欲望,而要首先致力于獲取那些較為堅固和持久的資源,這些資源將有助于產業的將來運行,并將從各方面使生活更為豐富。這樣就可增進一個國家的真正利益。這種觀念似乎存在于經濟理論的各個階段,而且不同的學者對這種觀念作出了各種固定不變的區別。根據這種區別,某些行業是生產的,某些行業是不生產的。

生產的歷史定義
餐館里的廚師在湯鍋旁神情專注地照看他烹飪的美食,這個廚師的工作是否可以定義為生產呢?生產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定義,按照亞當·斯密的方法,需要看這名廚師所做的食品是為了滿足生存需要的必需品還是暫時的奢侈品。馬歇爾認為這種方法是不正確的,他認為制造奢侈品正是為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而更好地制造必需品,所以兩者都屬于生產。
每當我們單獨使用生產的這個詞的時候,我們要知道它是指生產資料和耐久的享樂源泉的生產而言。但是它是一個難以捉摸的名詞,在需要精確表達的地方不應使用這個詞。
我們如果要把這個詞用作不同的意義,就必須加以說明:例如,我們可以
說生產必需品的勞動等。
當“生產性的消費”作為一個術語用的時候,其本意是使用財富以生產更多的財富。它所應當包括的并不是工人們的一切消費,而是維持工人生產效率所必需的那種消費。這個名詞在研究物質財富的積累時也許是有用的。但它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因為消費是生產的目的。任何有益的消費都是產生利益的,而其中有許多最有價值的利益卻都不直接有助于物質財富的生產。
三 維持生活的必需品與維持效率的必需品。
這樣就使我們來考慮必需品一詞。必需品、舒適品和奢侈品的區別在于:必需品包括滿足必須滿足的需求所必需的一切東西,舒適品和奢侈品包括滿足不像前者那樣迫切的需求的東西。但在這里又有含糊不清的麻煩了。當我們說到一種需求必須滿足時,如果得不到滿足的話,我們心目中的結果是怎樣呢?這種結果是不是包括死亡在內?還是這種結果只會造成力量和精力的喪失?換句話說,必需品究竟是維持生活所必需的東西,還是維持效率所必需的東西?
“必需品”這個名詞像“生產”這個名詞一樣過于簡略,它所指的東西要由讀者自己加上去;這種暗含的東西既有不同,讀者就可能加上一個不合作者原意的東西,因而誤會了作者的用意。在這里每一個關鍵的地方,正像以上的情況一樣,都要清楚地說明讀者需要了解的東西,才能避免混淆。
必需品這個名詞以前的用法,只限于足以使勞動者大體上能維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的那些東西。

必需品的范疇
非洲尼日爾貝亞鎮的婦女滿懷喜悅地展示著她們通過傳統種植法收獲的糧食,糧食是她們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亞當·斯密認為必需品是只限于足以使勞動者能維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的那些東西。但是除了維持生活需要的以外還應該包括維持效率需要的必需品,另外氣候和風俗的各異,也使不同地方的人對必需品的理解不同。
亞當·斯密和他的追隨者中較為謹慎的人,的確看到舒適和“高雅”的標準的不同,而且他們認識到,氣候的不同、風俗的各異使得有些東西在一定情況下是必需的,而在別的情況下則是多余的。但是,亞當·斯密受到重農學派理論的影響:這種理論是以18世紀法國人民的情況為根據的,那時法國大多數人除了僅僅知道生存所必需的東西外,并不知道還有什么其他的必需品。然而,在比較幸福的時代,通過仔細的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對于每一種產業,有一種規定多少比較明確的收入,這個收入是僅僅維持這一產業中的人員的生活所必需的。同時還有一種較高的收入,是維持這一產業的充分效率所必需的。
如果任何產業階層的勞動者能夠十分明智地花費他們的工資,則他們的工資也許足夠維持較高的效率,這樣說也許是對的。但是,對必需品的一切估計必須是考慮一定的地點和時間,除非有相反的特別解釋語句,否則,我們可以假設,他們在花費工資上的明智、遠見和無私的程度,恰與所說的產業階層的實際流行的情況一致。清楚這一點,我們可以說,任何產業階層的收入是在它必需的水平以下的,勞動者收入的增加經過相當時間會使他們的效率有超比例的提高。習慣的改變也許可以節省消費,但必需品的節省卻是不經濟的。
四 當任何人所消費的東西少于維持效率所嚴格必需的時候,就有損失;習慣上的必需品。
在探討決定有效勞動的供給的原因時,我們必須對維持工人效率的必需品進行詳細的研究。但是,我們如果在這里考慮一下,維持這一代英國的普通農業勞動者或不熟練的城市工人及其家庭的效率的必需品是什么,就可使我們的觀念得到明確。我們可以說,這種必需品是由以下的東西構成的:一所有幾個房間和良好下水道的住宅;溫暖的衣服以及一些調換的內衣;干凈的水、供給豐足的和有適當補充的肉類和牛奶以及少量的茶等;一點教育和娛樂。最后,他的妻子不必進行繁重勞動而有充足的時間盡她做母親和料理家務的職責。在任何地方不熟練的工人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項,正像一匹馬飼養不良或一架蒸汽機沒有供給充足的煤一樣,他的工作效率將會受到損害。達到這種限度的一切消費都是嚴格地生產性的消費。這種消費的任何節省,都是不經濟的,都會造成損失。
此外,煙酒的消費和喜歡穿著時髦的衣服,也許在許多地方成為習慣,因而可以說是必需的,因為普通的男子和女子為了得到這些東西將要犧牲一些維持效率所必需的東西。所以他們的工資就要少于實際上維持效率所必需的了,除非他們的工資不但可以滿足嚴格必需品的消費,而且還包括一定數量的習慣上必需的消費在內。
生產工人習慣上的必需品的消費,通常列入生產性的消費一類。但嚴格說來,它不應列入這類消費;在文章中關鍵的地方,應當加上特別的解釋語句來說明習慣上必需品是否包括在內。然而,我們還應注意,許多被恰當地稱為多余的奢侈品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視為必需品;在那種程度上,當這種奢侈品是被生產者所消費的時候,它們的消費也是生產性的。

生活必需品和習慣必需品油畫 弗蘭德爾 17世紀
一位母親正在喂自己的孩子,這是一個把臥室與工作間共用一個房間的家庭,通常這種家庭都比較貧困,剛剛擁有滿足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必需品不僅是能維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必需品,通常還包括基本生產資料和維持工作效率的必需品。在一些地方,煙酒和時髦的衣服之類的奢侈品成為一種消費習慣,它們也屬于習慣上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