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借佛一縷香,靜心凝神除煩惱
在人們的印象里,裊裊佛香,靈動高貴而又樸實無華;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香,在馨悅之中調動心智的靈性,于有形無形之間調息、通鼻、開竅、調和身心,妙用無窮。事實上,熏香具有美容、祛痛、消除疲勞、排解憂郁之功效。所以當我們聞香時,透過純凈的香氣,無形中可以凈化心靈的雜質。于是,我們會在書齋琴房、廟宇神壇里看見煙霧縹緲,那種輕盈柔香讓人心念清凈、盡生喜悅。
想要了解香品與香器的知識,首先需要對世界香文化,特別是中國香文化有一個簡單的了解。中國香文化的發展可概括為:肇始于春秋,成長于漢,完備于唐,鼎盛于宋,升華于明清。從歷代文人流傳下來的有關香的詩文,不難看出中國香文化歷經千年風雨,留給民族與歷史的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香的作用有很多,傳統制香工藝的一個核心原則就是不僅要芳香養鼻,更要養神養生,開竅開慧。正是由于秉承了這一理念,才使傳統香品不僅成為芳香之物,更成為開慧養生之藥,在從秦漢到明清的漫長歷史時期中,贏得了社會各階層的廣泛歡迎。對于香的制作,中國古代就已形成了一整套與中醫學說、道家外丹學說一脈相承的理論,有一個十分成熟完善的工藝體系。在香方的確立、香料的使用、配伍與炮制、制作的流程等方面都十分考究,有一套嚴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規范。
香在人們的生活中被廣泛的使用,從熏燃、懸佩到涂傅、飲用,乃至入藥,無不顯示其昂貴而實用的價值。有的香味清新明快,在公共場所內熏燃,可以美化環境;有的香氣優美典雅,多用于美化居室,調節情趣。養生祛病類香品的原料為天然香料和中藥材,可依據功效的不同細分為不同種類,每一種香品都有相應的特定配方和制作工藝。佛教修行用香,注重香氣的安神開竅功能,輔助修煉者達到入凈和正定。祭祀用香大都在包裝、名稱上對祭祀主題有所標注。例如,有的標明所敬奉的神明:供佛香、觀音香、財神香等;有的標明所求拜內容:祈福香,吉祥平安香等。
在歐洲,有“香水”文化,而在東方,則產生了和佛教禮儀有著深深關系的“香道”文化。香道,是指從呼吸去享受香氣,養身健體、凝氣安神的一種高尚優雅的方法。品賞焚香可以說與賞畫、聽曲、觀戲一樣,是一種心靈的愉悅享受。中國熏香的器具很多,香爐、臥爐、香盤、香插……品種繁多。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相結合,造型精美絕倫,質地精良,是人們品香、鑒賞、收藏的絕佳選擇。
本書介紹的一個重點就是佛教供香的儀軌,供香是對佛菩薩的真誠供養,也喻自身煩惱的止息,得到解脫的清涼自在!去寺院參拜,在佛前,特別是殿堂前安置著大型香爐,大量的參拜者各自在插香、燒香,在香煙彌漫裊裊上升中,可見人們專心祈禱的身姿。香能驅惡除病,清潔身體,是一種極其平民化的習慣。好香,會使人諸根持攝,鎮靜身心,可使定力增強……自古以來,東西方國家在祭祀神明、祖先的儀式中都有熏燒香品的習俗。不同的宗教、民族、地區,敬奉不同的神明,具體的儀式規程各不相同,但卻有一些很相似的基本的規范。對于一些純儀式性的程序,日常用香或許不便嚴格奉行,但對于這些基本的規范仍然值得注意遵循,對修行者尤為重要!如用化學香,易引煩惱,火氣上升,不但不安神,反使身心受損!
本書從世界香文化的歷史開始講起,以中國香文化的歷史發展為重點脈絡,介紹了香品與香器的歷史、種類、制作、應用,燒香拜佛的儀軌。大量精美的香品與香爐的實物圖片將為讀者們展現一個美輪美奐的佛教香品香器世界,解決選購與使用中的疑問,為更多人的生活提供參考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