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莊子(2015版)
- (戰國)莊周 《圖解經典》編輯部
- 1920字
- 2019-09-26 13:05:52
2 鯤鵬展翅逍遙游的四大境界
逍遙游的四大境界:待風、乘風、背風、棄風。
鯤要化為鵬,必須借助風力,但最終還要棄風而飛翔,否則就會被風力所控制,只有這時才能達到逍遙游的境界。
待風:逍遙游的第一境界
鯤從小魚變成大魚后,也不能平白無故地變成大鵬飛走。它還必須等待一樣東西才能起飛,那就是風。這正如赤壁之戰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有了風,鯤才能飛得起來,它必須經過漫長的等待、準確的等待。
所謂“準確的等待”,是指要在準確的時間里等、在準確的空間里等,不能有誤差,不能錯過,要剛好風來的那一刻,這樣才能趁勢飛翔。
不是什么風都能飛,要最大的風才有最大的勢。莊子說:“鵬是乘著六月的大風而飛去的。”就是要借助六月的大風。六月正值盛夏,這時天清地朗,熱氣飛旋,正是大風最旺盛時。莊子又說:“野馬般的游氣,飛揚的游塵,以及活動的生物被風相吹而飄動。”說六月的大風像萬馬奔騰,又像灰塵彌漫,因為它是萬事萬物共同的作用,所以特別猛烈。有了這樣的風,當然可以助鯤飛翔。
乘風:逍遙游的第二境界
經過漫長的、準確的等待,終于把風等來了。但在乘風之前需要“辨風”,即辨別風向,看清這是小風還是大風,不能見風就上,要等來適當的風才能上。
理想的大風終于來了,在那時候,鯤必須全力一搏,飛騰而起,趁風的運動、趁海的運動飛起來,就可以變成鵬,昂首天外。
莊子說:“鵬的背,不知道有幾千里;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云。海動風起時就遷往南海。當鵬遷往南海的時候,水花激起達三千里,翼拍旋風而直上九萬里高空。”可以得出鯤化為鵬、乘風而上的具體操作程式為:一是大風來了,大海震蕩;二是鯤奮力一躍,借助風勢水勢飛起來,化為鵬;三是鵬飛起來后要不停地擊水,借助水勢參與風的運行,最后乘風上天。
簡單地講,就是先借風力,再借水勢,最后又借風力。風力是遠因,水力是近因,鯤的意志則是決定性因素。
“待風”境界
鯤先由小魚變成大魚,即由魚變成鯤。然后開始苦苦地等待大風的到來。鯤的變化與等待,暗喻大圣必先深蓄厚養方可致用的道理。

“乘風”境界
鯤化為鵬、乘風而上的具體操作程式為:一是大風來了,大海震蕩;二是鯤奮力一躍,借助風勢水勢飛起來,化為鵬;三是鵬飛起來后要不停地擊水,借助水勢參與風的運行,最后乘風上天。這部分意指所謂為道需合于世道,方能應運而生,進而成就宏大事業。

背風:逍遙游的第三境界
乘風之后,鵬與風融為一體。風吹到哪里,鵬就去哪里,如此一直飛行了九萬里。在這九萬里中,鵬在風中,因為它剛成形,不敢妄為,不得不受風控制。但是慢慢地,鵬發覺自己力大無比,完全可以脫離風的控制自己飛行,于是它一個側身,借風的彈力飛到了風的上面。這時,鵬在風上。
莊子說:“所以鵬飛九萬里,那厚積的風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乘著風力,背負青天而沒有阻礙,然后準備飛往南海。”鵬御風而行,完成了自我的覺醒。這是它的第二次覺醒。第一次是鯤化為鵬、脫離水的控制,通過變身獲得自由。第二次是鵬試圖脫離風的控制自己飛動,即通過擺脫風的約束而獲得全面自由。
剛開始,風給了鵬機會。但鵬不能永遠跟風走,再走下去,它就會變成風的“奴隸”。背負青天,逆天而行,從而通過以一人對抗全世界的孤獨方式完成了自身的豐富,以一人肩負全世界的壓抑方式完成了心靈的解放。就這樣,鵬的意志不但使它飛起,還使它與造物主平起平坐,不再自卑于神靈,相反的,它要脫離一切的道自成一道,自由翱翔。
這種逍遙是自傲的,它自制一種生存方式,不是游刃有余,而是游于刃之上,它以另一種方式實現了自由。
棄風:逍遙游的第四境界
這時不要順風,要逆風,只有這樣才能自由。但這種自由還不徹底,因為鵬雖然不再跟風了,風卻還要跟隨鵬,如影隨形,很難擺脫。就算鵬輕輕一振翼,風馬上就從翅膀間滑出。
依風而行,不是真正的飛翔。真正的飛翔是靜止的飛翔。群星都是投身于軌道中,自然可隨天運行。凡有翅膀的都飛不快。要想真正的飛就不能靠自己飛,要借助更大的力,那就是大道之運行,即大化,也即天時。
大風很大,但它自己吹不起來,也要借天時。因此,與其借風,不如借風背后的風,那就是天時,只要像群星一樣進入軌道,就可以無翅飛翔,就可以真正飛翔。我們棄風而行,可以不再因乘風而狂亂,以一顆寧靜的心進入永恒。
棄風是最高境界,棄風后鵬才是鵬,飛才是飛,逍遙游才是真正的逍遙游。一切自由自在,借天道婉轉天地,實現自我之完美。
鵬在風中,因為它剛成形,不敢妄為,不得不受風控制。但是慢慢地,鵬發覺自己力大無比,完全可以脫離風的控制自己飛行,于是它一個側身,借風的彈力飛到了風的上面。
“背風”境界

“棄風”境界
這時不要順風,要逆風,只有這樣才能自由。與其借風,不如借風背后的風,那就是天時,只要像群星一樣進入軌道,就可以真正飛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