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莊子(2015版)
- (戰國)莊周 《圖解經典》編輯部
- 780字
- 2019-09-26 13:05:51
10 在發展中創新《莊子》研究
《莊子》作為諸子經典之一,研究者自是不乏其人。從戰國到現在,無數的研究者已使《莊子》變得更加豐富。
古代研究
這一時期研究的主要方式是注莊、解莊。戰國時,荀子對莊子已有所批判,將莊子學說加以改造、發揮,以為己用。《呂氏春秋》對莊子思想和內容也多有引用。西漢前期的淮南王劉安、司馬遷都對莊子有所研究,秦漢辭賦、經學也都吸納、改造了部分莊子思想,以為己用。魏晉時期,注莊、解莊者多以零散的感悟見長,對莊子思想也能有較深的契入,缺陷是或由于體例限制而不成系統,或所作發揮不盡符合莊子原意。隋唐時期的莊學研究注重字義、音釋,少重義理,并混雜神仙學說,且開佛道合流之勢。宋明時期注莊之風很盛,重義理,佛莊思想進一步融合。清代莊子研究既有義理的闡發,也有校勘訓詁的收獲。
近代研究
這一時期的莊學研究除了傳統的訓詁校釋的著作外,由于西方文化的傳入,莊學研究也呈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即逐漸以西方哲學為參照來解莊。其長處是擺脫了對莊子思想的點線式的、直觀的了解,而在形式上的體系化、內容上的理性分析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
現代研究
這一時期又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1949年-1959年)是新中國莊學研究的起步時期,能夠成熟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的人很少,因此這一時期的莊學研究概括介紹的多,考辨注釋的多。第二時期(1960年-1976年)比較注重莊學的階級屬性,提出了如何評價和研究莊子的問題,其特點是政治與學術結合比較緊密。第三時期(1977年至今)的莊學研究呈現繁榮之勢,除了糾正莊子研究中的左傾傾向外,在基礎性的工作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果,一些學者還將莊子與外國思想家進行了比較研究。在莊子的美學研究方面,李澤厚先生頗多創見。總體來講,近年來對于莊子思想的研究和評價漸趨客觀和精確。
古今《莊子》研究
《莊子》經過魏晉玄學和道教的渲染,對中華文化有較大的影響。后世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