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莊子(2015版)
- (戰國)莊周 《圖解經典》編輯部
- 927字
- 2019-09-26 13:05:48
3 道家二圣老子與莊子
今人說到儒家必是孔孟,道家則必是老莊。沒有老子,就沒有“道”,更不會有莊子之“道”。沒有莊子,老子的影響就會是另一個樣子,后來的道家文化也會是另一個樣子。
老子是誰
老子這個人和他寫的書都有點神秘。他是道家學派創始人,在道教中,被尊為太上老君。《史記》里面關于老子有一個傳記,講得很簡單。司馬遷說:老子是春秋楚國苦縣人,姓李名耳,字伯陽。又稱老聃。后來做了周守藏室的史官。老子在做史官的時候,縱觀天下大勢,覺得天下事已無可挽救,于是決定歸隱。在歸隱的路上經過函谷關,守關的尹喜知道這是一位大哲,就請他把他的想法寫下來,于是老子就為這個守關的人寫下了“道德之意”五千言。老子寫完《道德經》以后,就從此消失了,世人再也沒有關于他的消息。《老子》(《道德經》)五千言里所述非常難讀懂。如果沒有道家后來的文獻,我們甚至沒有辦法來理解老子這個“道” 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我們解讀或研究《老子》,必讀一本典籍《莊子》。《莊子》將《老子》的“道”發揮到極致,又自成一體,是道家的集大成者。
老子和莊子比較
自古迄今,談到道家,許多人自然而然便想到老子與莊子。總認為二者的道,是同一之道,并不做更深入的分析與探討。事實上,二者的道之方式與后果,都大有不同,一個是智者,一個是詩人;一個是欲濟天下,一個是游心天地;一個欲建立小國寡民的烏托邦,一個卻是尋求姑射仙人的自由天地。老子反儒家之道而行之,欲濟天下于無為又無不為;而莊子卻只關心自己,不為世俗的一切所干擾。許多人認為道家就是無為而獨善其身,這是不太準確的,老子還是心懷天下而躍躍欲試,莊子卻不屑一顧而縱浪荒野。
老子講“上”“下”之別和“民”“圣人”之別,從中亦可窺其深心曲致在“天下”,而莊子的文字里,講至人,講鄙人,全是關注于個人獨立在世的方式,所以,老子關注的是社會性的道,而莊子關注的是個人性的道,天下不可或忘,他卻只求“忘天下于天下,以天下忘天下”,尋求無礙個性的境界。
老子與莊子
老子與莊子比較
老莊時常并提,但卻有不同。無論是時代、籍貫、著作,還是思想。但二者都本于道,老子之道是根,而莊子是道的集大成者。

老莊妙語
老子之《老子》和莊子之《莊子》中有許多妙語,能讓我們體味到人生的真諦和本真,回味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