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千金方(2015版)
- 《圖解經典》編輯部編著
- 7202字
- 2019-09-26 14:10:02
合和第七
有人問:“凡是合和湯藥治療各種草、石、蟲、獸藥時,用水的克數及藥物之間的消殺法則是怎樣的呢?”回答說:“凡是有根、莖、枝、葉、皮、骨、花、果實的草藥,和各種有毛、翅、皮、甲、頭、足、尾、骨的蟲藥,都必須燒煉炮炙,其生熟也都有一定的限度,全都得依照以下介紹的方法。順應方法的人會帶來福祉,違反方法的人則可能遭遇禍殃。藥物中有的需要皮、去掉肉;有的去掉皮,需要肉;有的需要根莖,有的需要花與果實,全都依照處方煉治,使它盡量干凈清潔,然后稱量斤兩,不得有半點差錯。藥物之間有相生相殺的關系,其藥力有強有弱,必須使其君、臣、佐、使相互扶助。如果不精通各種醫家經典著作,就不知道藥物之間有哪些好惡關系。有的醫生不遵從處方上的分量自己任意加減,從而使各種草石藥物強弱相欺,服入病人腹中后不但不能治病,反而相互斗爭,如果草石藥性相反,就會使人迷亂,其藥力比刀劍所傷更嚴重。如果藥物之間調和得當,即使沒有達到治病的目的,也能使五臟安和通暢,不會使病情加劇。”例如,各種經書上的處方的用藥,所有的熬煉節度,都加有注腳。現在的處方就不是這樣,所以我在這一篇詳細地列出它們,讀者最好不要厭煩處方下的注腳。
藥物必須先經過選擇、煎炒和炮制,然后才能稱其重量,用來作為藥物,不能生著時稱。
用石藥及玉必須使其碎如米粒,再用棉布裹住浸入湯藥或酒藥中。
鐘乳等各種石藥,要用玉槌加水研細、漂煉三天三夜,一定要使其非常細。
銀屑要用水銀調和成泥狀。
礜石應先用赤泥圍裹,放入火中燒煉半天,熟后就可以使用,但不能過度。如果不燒煉,生時就用藥,會使病人心肝渙散。
樸硝、礬石需經過燒煉使其汁散盡后,才能加入丸散藥中。芒硝、樸硝需絞汁后,浸入湯中,再放到火上煎兩三沸,熔化完以后才能服用。
如果在湯藥中使用丹砂、雄黃,其熟末必須細如粉,臨服用時浸入湯藥中,攪拌均勻,然后服用。
如果在湯藥中用整個的藥物,則藥物必須剖開,如干棗、梔子之類。用細核時,也要打碎,如山茱萸、五味子、蕤核、決明子之類。用細花子時,應整個地用,如旋復花、菊花、地膚子、葵子之類。米、麥、豆類,也可以整個地用。

肝經諸穴歌
足大指端名大敦,行間大指縫中存,太沖本節后二寸,踝前一寸號中封,蠡溝踝上五寸是,中都踝上七寸中,膝關犢鼻下二寸,曲泉曲膝盡橫紋,陰包膝上方四寸,氣沖三寸下五里,陰廉沖下有二寸,羊矢沖下一寸許,氣沖卻是胃經穴,鼠鼷之上一寸主,鼠鼷橫骨端盡處,相去中行四寸止,章門下脘旁九寸,肘尖盡處側臥取,期門又在巨闕旁,四寸五分無差矣。

肺經諸穴歌
太陰肺兮出中府,云門之下一寸許,云門璇璣旁六寸,巨骨之下二骨數,天府腋下三寸求,俠白腑上五寸主,尺澤腑中約紋論,孔最腕上七寸取,列缺腕側一寸半,經渠寸口陷中是,太淵掌后橫紋頭,魚際節后散脈舉,少商大指端內側,此穴若鐵疾減愈。
橘皮、吳茱萸、椒等,加入湯藥時不需碎成小塊。
各種果實、果仁都必須去掉尖,還有雙仁的,要用熱水浸泡使之柔軟,拍打去皮,同樣也需要切開。用梔子時要去皮,用蒲黃時要等湯藥熬成以后再加入。
麥門冬、生姜加入湯藥時都必須切開,反復地搗、絞多次取汁,在湯藥已熬成并去渣后才加入,煮五六沸,再取處方上要求的湯藥克數,不能與藥一起煮。另一種方法是切成薄片使用。
麥門冬都必須微微潤濕后抽去心。
麻黃必須去節,先單獨熬兩三沸,掠去泡沫,然后加水回復到原來的克數,再加入其他藥。不經過這樣制作而直接入藥的,會使人煩悶。麻黃需斬成一寸長的小段,小草、瞿麥要斬成五分長的小段,細辛、白前要斬成三分長的小段,用于膏藥中時要細銼。
牛膝、石斛等若要加入湯藥或酒中,必須拍碎使用;石斛若要加入丸藥散藥中,應先用石槌極力槌打使之破碎,然后入臼,不然就搗不爛。加入酒時也應這樣做。
桂、厚樸、杜仲、秦皮、木蘭之類,都必須削去虛軟、粗糙的表皮,取里面有味的來稱。茯苓、豬苓,必須削除黑皮。牡丹、巴戟天、遠志、野葛等,都須槌破去心,紫菀則先洗去泥土,曝干后再秤。薤白、蔥白,應除盡其青色部分。莽草、石楠、茵芋、澤蘭,應剔取葉及嫩莖,除去大枝。鬼臼、黃連,都要除去根毛。石韋、辛夷,需拭擦掉其毛,辛夷需另外去心。蜀椒,要除去閉口者及目。大棗、烏梅,都要除去核。鬼箭,要削取羽皮。
茯苓、芍藥,如果用做補藥,需要白色的;用做瀉藥,則只用紅色的。
菟絲子,需用熱水淘去泥沙,漉干,再用溫酒浸泡一個晚上,拿出后暴曬干使其微白,再搗碎。如果搗不盡,就用酒再浸泡三五天,取出后曬得微干,再搗,一會兒就全都搗盡了,非常容易碎。
用甘草、厚樸、枳實、石賈、茵芋、藜蘆、皂莢之類,都須炙烤。枳實要除去穰,藜蘆要除去頭,皂莢要除去皮與子實。
用椒實時,須微炒使其出汁,這樣藥力會更強。
湯、丸、散藥中用天雄、附子、烏頭、烏喙、側子時,要經過糖灰炮制,使其微微裂開,削去黑皮,然后再稱。這些藥只有在姜附湯及膏酒中才生用,也需削去皮再秤,可沿著直條紋理,將其破成七八片。
用半夏時,需用熱水洗去表皮的滑膩物。一種說法是洗十次破成四片,再稱,然后加入湯藥中。如果是加入膏、酒、丸、散中,則都用糖灰炮制。
用巴豆時,必須除去皮、心、膜,再熬成紫色。桃仁、杏仁、葶藶、胡麻等各種有脂膏的藥,都要熬成黃黑色。將這些藥物分別單獨搗成膏狀,用指頭叩擊,擊到看上去很亂才停,然后將以前制好的散藥小心地加入臼中,一起研搗,全都用輕絹篩盡后,再次納入臼中,依法搗幾百杵。湯藥膏藥中即使有生用的,也要一起搗破。
用麥、曲末、大豆黃卷、澤蘭、蕪荑時,都要微炒。干漆要炒到沒有煙的程度。烏梅加入丸藥、散藥后須煎。熟艾使用時需先炒再擘細,與各種藥一起搗細成散,不可篩的,納入散藥中攪拌均勻。
用各種毛羽、齒牙、蹄甲以及龜鱉、鯪魚、鯉魚等的甲、皮、肉、骨、角、筋,還有鹿茸時,都必須炙。蛇蛻皮也需微炙。
用斑蝥等各種蟲,都要除去足、翅,然后微炒。用桑螵蛸,需從中剖開,然后炙。用牡蠣,要將其炒成黃色。用僵蠶、蜂房,也都需要微炒。
湯藥中如果用麝香、犀角、鹿角、羚羊角、牛黃,要將其研成粉末,臨服用時才加入湯藥中,攪拌均勻后服用。
丸、散藥劑中如果用膠,要先炙,使其通體沸起,必須燥熱后才能搗。有不沸起的部位,一定要再炙烤。在斷下湯中可以直接用,不需炙。在各種湯藥中用阿膠,都是等湯藥熬成以后再加入阿膠汁,然后放到火上經兩三沸,使其溶化。
用蜜時,要先用火熬,掠去泡沫,使其顏色微黃,這樣丸藥就能長時間不壞。至于掠去泡沫的多少,應根據蜜的精與粗而定,蜜很濃稠時制成的丸藥才更好。
在丸藥中用蠟,可等熔化后投入少許蜜,攪拌調勻用來和藥。
在湯藥中用飴糖,一定要在湯藥熬成以后再加入。在各種湯藥中用酒,也應在湯藥臨熟時才加入。

三焦諸穴歌
無名之外端關沖,液門小坎指陷中,中渚液下去一寸,陽池腕上之陷中,外關腕后方二寸,腕后三寸開支溝,腕后三寸內會宗,空中有穴細心求,腕后四寸三陽絡,四瀆肘前五寸著,天井肘外大骨后,骨隙中間一寸摸,肘后二寸清冷淵,消爍對腋臂外看,臑會肩前三寸中,肩髎臑上陷中央,天髎缺盆陷處上,天牖天容之后存,翳風耳后尖角陷,脈耳后青脈現,顱囟亦在青絡脈,角孫耳廓中間上,耳門耳前起肉中,禾髎耳前動脈張,欲知絲竹空何在,肩后陷中仔細量。
各種藥物中有的適宜于制成丸藥的,有的適宜制成散藥,有的適宜制成湯藥,有的適宜用酒浸泡,有的適宜熬成膏狀;也有同一種藥物同時適宜制成以上多種形態的,也有不能加入湯藥與酒中的,都應各根據其藥性來定,不能違背。現將不宜加入湯藥或酒中的藥物列出如下:
朱砂(熟入湯)、雌黃、云母、陽起石(入酒)、礬石(入酒)、硫黃(入酒)、鐘乳(入酒)、孔公孽(入酒)、礜石(入酒)、銀屑、白堊、銅鏡鼻、胡粉 鉛丹、鹵咸(入酒)、石灰(入酒)、藜灰

腎經諸穴歌
足掌心中是涌泉,然谷踝下一寸前,太隙踝后跟骨上,大鐘跟后踵中邊,水泉隙下一寸覓,照海踝下四分安,復溜踝上前二寸,交信踝上二寸聯,二穴上隔筋前后,太陽之后少陰前,筑臏內踝上端分,陰谷膝下曲膝間,橫骨大赫并氣穴,四滿中注亦相連,各開中行止寸半,上下相去一寸便,上隔肓俞亦一寸,肓俞臍旁半寸邊,肓俞商曲石關來,陰都通谷幽門開,各開中行五分狹,六穴上下一寸裁,步廊神封靈墟存,神藏中俞府尊,各開中行計二寸,上下六寸六穴同,俞府璇璣旁二寸,取之得法有成功。
以上石類一十七種。
野葛 狼毒 毒公 鬼臼 莽草 蒴藋(入酒) 巴豆 躑躅(入酒) 皂莢(入酒)菌 藜蘆
茹 貫眾(入酒) 蕪荑 雷丸 狼牙、鳶尾 蒺藜(入酒) 女菀 葈耳 紫葳(入酒) 薇銜(入酒) 白及 牡蒙 飛廉 蛇銜 占斯 辛夷 石楠(入酒) 楝實 虎杖(入酒) 虎掌 蓄根 羊桃(入酒) 麻勃 苦瓠 瓜蒂 陟厘 狼跋子(入酒) 云實 槐子(入酒) 地膚子 蛇床子(入酒) 青葙子 茺蔚子 王不留行 菥螢子 菟絲子(入酒)
以上草木之類四十八種。
蜂子、蜜蠟、白馬莖、狗陰、雀卵、雞卵、雄鵲、伏翼、鼠婦、樗雞、螢火、蠮螉、僵蠶、蜈蚣、蜥蜴、斑蝥、芫青、亭長 蛇膽 虻蟲 蜚蠊 螻蛄 馬刀 赭魁 蛤蟆 猥皮 生鼠 生龜(入酒)蝸牛 各種鳥獸(入酒)各種蟲魚的油脂、骨、髓、膽、血、屎、溺
以上蟲獸之類二十九種。
古代的秤只有銖和兩,而沒有分之名,現在則以十黍為一銖,以六銖為一分,以四分為一兩,以十六兩為一斤,這是神農氏時的稱法。吳時的人以二兩為一兩,隋時的人以三兩為一兩,如今按照四分為一兩來稱,是已經約定俗成的了。處方家凡是說等分的,都是指丸、散藥,根據病情的輕重所需,其銖兩的多少并不確定,在以上三種和五種銖兩制的情況下都是分兩相等。
凡是丸、散藥方中說若干分兩的,指的是這一處方里各種藥的宜多宜少的分兩比例,不一定就限定只是這若干分兩。比如說處方上規定一天服三方寸匕,需要服到病愈為止,這是指三五兩藥。凡是散藥處方上有說刀圭的,是指十分方寸匕之一,其標準是如梧桐子大。所謂“方寸匕”,指的是做一個正方一寸的匕來抄取散藥,以散藥不往下落為標準。所謂“錢匕”,是指用一個大錢,上面抄滿散藥。如果說是半錢匕,則是用一個大錢的一半邊來抄取散藥,這里說的錢都是五銖錢。說“錢五匕”,指以現在的五銖錢邊的五字位置來抄取散藥,也以散藥不往下落為標準。說“一撮”,是指四刀圭。十撮為一勺,兩勺為一合。說用“升”來分藥,是指藥有虛實之別,其用量的輕重不能以斤兩來衡量,就用“升”來作為標準。作為度量衡的藥升,其規格是方形的,上徑一寸、下徑六分,深八分,用來裝散藥,不要按抑它,放置端正,微微擺動,使散藥調平就可以了。如今的人分藥已經不再用它。凡是丸藥有說如同細麻大小的,指的是胡麻,不必將丸藥制成扁扁的形狀,只要使它與胡麻的大小略微相等就可以了。說如黍粟的,也是這個道理,以十六黍為一大豆。說如麻子的,即指如今的大麻子,其標準是有三個細麻子那么大。說如胡豆的,即指現在的青斑豆,其標準是兩個大麻子那么大。說如小豆的,即指現在的赤小豆,赤小豆粒有大有小,這里的標準是三個大麻子那么大。說如大豆的,其標準是兩個赤小豆那么大。說如梧桐子的,其標準是兩個大豆那么大。一方寸匕散藥,加上蜜調和,應該得到十丸如梧桐子大的藥丸,這是規則。說如彈丸及如雞子黃的,其標準是十個梧桐子那么大。
有的藥方上說用巴豆若干枚,巴豆粒有大有小,應當先除去心和皮再稱,以十六枚一分重為標準。如果說用附子、烏頭若干枚,應去除皮之后,以一枚重半兩為標準。如果說枳實若干枚的,應去穰后以二枚重一分為標準。橘皮以三枚重一分為標準。棗有大有小,以三枚重一兩為標準。說“干姜一累”的,以半兩為標準,《本草》說以一兩為標準。

膀胱諸穴歌(節選)
足太陽兮膀胱經,目內角始睛明,眉頭陷中攢竹取,曲差發際上五分,五處發上一寸是,承光發上二寸半,通天絡郗玉枕穴,相去寸五調均看,玉枕夾腦一寸三,入發二寸枕骨現,天柱項后發際中,大筋外廉陷中獻,自此夾脊開寸五,第一大杼二風門,三椎肺俞厥陰四,心俞五椎之下論,膈七肝九十膽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腎,大腸十六之下推,小腸十八膀十九,中膂內俞二十椎,白環廿一椎下當,以上諸穴可排之。
凡是藥方上說半夏一升的,以洗后稱其重量是五兩為標準。說椒一升的,以三兩為標準。說吳茱萸一升的,以五兩為標準。說菟絲子一升的,以九兩為標準。說菴子一升的,以四兩為標準。說蛇床子一升的,以三兩半為標準。說地膚子一升的,以四兩為標準。這是它們各不相同的地方。藥方上說某某子二升的,這某某子各有虛與實的差別,其用量的輕重不能全都以秤來衡量,應以平升為標準。

小腸諸穴歌
小指端外為少澤,前谷外側節前覓,節后拳取后隙,腕骨腕前骨陷側,兌骨下陷陽谷討,腕上一寸名養老,支正腕后量五寸,少海肘端五分好,肩貞
下兩骨解,臑俞大骨下陷保,天宗秉風后骨陷,秉風髎外舉有空,曲垣肩中曲胛陷,外俞甲后一寸從,肩中二寸大杼旁,天窗扶突后陷詳,天容耳下曲頰后,顴髎面鳩銳端量,聽宮耳端大如菽,此為小腸手太陽。
凡是藥方上說用桂一尺的,以削去皮之后稱其重量得半兩為標準。說甘草一尺的,以重二兩為標準。說某某草一束的,以重三兩為標準。說把的,以重二兩為標準。
凡是藥方上說用蜜一斤的,有七合。說豬油一斤的,有一升二合。
凡是湯、酒、膏藥,舊方都說“咀”,指的是秤完后搗成如大豆大小的丸粒,再吹去細末,這實際上是不恰當的。有的藥物易碎,有的藥物難碎,有的細末多,有的細末少,于是稱兩就不均平。現在全都切細,使它比較起來大約就像“
咀”的,這樣就可以沒有細末而以粒或片來調和。凡是藥方上說研成細末的,指照法搗和篩。
丸藥和散藥,應先將藥材切細,暴曬使其燥熱,然后再搗。有分別搗的,有混合搗的,全都按照處方上所說的去做。那些潤濕藥如天門冬、干地黃之類,應先切細暴曬干,單獨搗,且要搗得特別碎,然后取出細細地削分,再暴曬干。如果遇到陰雨天,可用微火烘烤,烤到完全干燥后,稍停,等它冷卻后再搗。濕藥在干燥后都消耗很大,應當事先增加分量,要以得到細屑后再稱的重量為標準;湯藥與酒中藥則不需要這樣。
如果篩丸藥,要選用雙層致密的絹來篩,使其非常細,這樣的話,蜜丸就容易熟。如果篩散藥和草藥,可用細絹,這樣置入酒中服用時就不泥。石藥也用細絹篩,使其像藥丸一樣。
篩丸、散藥之后,都應再倒入臼中,用杵搗幾百遍,等到它的顏色與紋理混合為一體時就行了。
熬湯藥時要用微火,使其稍稍沸騰,水的多少要依照處方上的規定。大約二十兩藥用一斗水來熬取四升,以此為標準。都絞去渣滓,然后斟酌用量。不過通利的湯藥欲得生用,就應少加水而多取汁,因為其病癥需要很快地通利,所以需要少加水而多取汁;進補的湯藥欲得熟用,就應多加水而少取汁,因為其病癥需要補益,所以需要多加水而少取汁。這就需要仔細地視察,不能使水過多也不能過少。湯藥熟后,兩個人用新布和尺木來絞,澄去渣滓。如果分為二服三服的,第二、三服最好用紙覆蓋嚴密,不要讓它泄氣。服用時,用銅器在熱水中溫暖它,不要使銅器中有水氣。
浸泡藥酒時,藥物都必須切細,用生絹袋盛裝,然后加入酒中密封,根據寒暑季節來確定浸泡的天數,等到它變得濃烈時就可拿出,不必等到酒盡。其藥渣可以暴曬使其干燥后微搗,再浸泡用來飲用,也可以制成散藥來服用。
對于建中、腎瀝等各種滋補的湯藥的藥渣,可將兩劑藥渣一起加水煮到干,飲用后也能抵一劑新藥,貧窮人家可以依照這個方法取用。但都應先暴曬使其干燥。
如果制膏劑,應先用苦酒浸泡,使其全部淹住,用不著太多的汁,然后嚴密覆蓋,不要使其泄氣。藥方上說“日辛時”指一周時的意思,即從今天早上至明天早上,也有只浸泡一晚上的。熬膏時應當掌握火候使其沸騰三次,以泄散其熱勢,使藥味完全出來,沸騰而上時應使其周圍都沸騰,然后降下來,讓其沸騰后靜止一段時間才停止,讓它稍微有點生也沒關系。膏中用薤白的,以兩頭微微焦黃為標準;有白芷、附子的,也使其稍有黃色為準則。如果用豬脂,一定不要使其沾水,臘月的更好。絞膏時要用新布來絞。如果是可以服用的膏,其渣也可用酒熬后用來飲用。如果是可以按摩使用的膏,其渣則可以用來敷在病位上,這樣是因為想要完全地用盡其藥力的緣故。
如果膏中有雄黃、朱砂之類,應將其先單獨搗碎研細如面粉一般,等絞膏完畢后再投入其中,然后用東西急速攪動,直到凝固僵硬,不要讓它沉淀在下面而調不勻。藥方中有水銀的,應在凝膏中研,使它消散。有胡粉的也這樣做。
至于搗藥的方法,應先燒香、灑掃,讓屋子與器具潔凈,搗藥時不能大聲喧嘩,應當讓兒童來搗,務必使藥細爛。至于杵數,可搗至千萬杵,越多越好。
如果合制腎氣、薯蕷及各種大補五石、大麝香丸、金牙散、大酒煎膏等,合時與熬時,都不要讓婦女、小孩、產婦、喪孝期的人或有舊病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全的人以及雞、犬、六畜等看見或接近。這是大忌,千萬要謹慎遵照。至于續命湯、麻黃等各種小湯藥,不在禁忌之列。以前那些農家或街坊人家,從市場上買藥回來后,隨便從市場上雇傭一個人進行搗合,不只是各種法例沒有遵照,甚至石斛、菟絲子等難搗的藥,需要花費很多工夫氣力,雇來搗藥的人就背著主人全部偷偷地拋棄了。而且搗藥時塵埃穢氣進入藥中,篩藥時更是用粗布馬虎了事,藥末隨風飄揚,眾口來嘗,眾鼻來嗅,于是藥的一切精氣都消盡了,與朽壞的木頭毫無區別。再加上服藥時不能全部遵照方法,藥物服盡之后,反而更加虛損,于是便誹謗醫生開的處方沒有效果。像這樣的事,不是醫生的過失,而是病人自己太不用心,應該深刻地反思。

心包絡經諸穴歌
心包起自天池間,乳后一寸腋下三,天泉曲腋下二寸,曲澤屈肘陷中央,卻門去腕方五寸,間使腕后三寸量,內關去腕止二寸,大陵掌后兩筋間,勞宮屈中名指取,中指之末中沖良。

胃經諸穴歌(節選)
胃之經兮足陽明,承泣目下七分尋,四白目下方一寸,巨髎鼻孔旁八分,地倉夾吻四分近,大迎頷下寸三中,頰車耳下八分穴,下關耳前動脈行,頭維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氣舍突下穴相乘,缺盆舍下橫骨內,各去中行寸半明,氣戶璇璣旁四寸,至乳六寸又四分,庫翳膺應近乳中,正在乳頭心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