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植物志中的玫瑰及玫瑰分類起源

林恩哈特·法奇在其著作中以插圖的形式介紹了植物圖譜的繪制過程。

在日心說取代地心說后,植物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奧托·布朗菲爾斯(Otto Brunfels, 1488—1534年)、希羅尼默斯·鮑克(Hieronymus Bock,1498—1554年)與林恩哈特·法奇(Leonhart Fuchs,1501—1566年)三位德國學者,都對植物進行了匯總,并都在介紹植物時隨附了寫實的版畫插圖。在布朗菲爾斯1532年的著作《Contrafayt Kreuterbuch》中,里面只有一幅玫瑰插圖,畫的很可能是大馬士革玫瑰。鮑克在他的著作中則用兩章的篇幅對野生石南玫瑰及人工栽培的園林玫瑰分別予以介紹,同時他比較詳盡地介紹了玫瑰的醫藥屬性。

法奇的著作《De historia stirpium》于1542年出版,它的德語版的書名是《New Kreiiterbuch》,是植物學文獻中最重要的一部。該書內容近900頁,附511幅木版畫,對每一種植物都用了一整頁加以說明。他在《玫瑰》這一章中對野生(類)玫瑰和園林玫瑰進行了區分:“玫瑰有兩種類型,野生玫瑰和栽培玫瑰。種在花園里的栽培玫瑰要么是紅色,要么是白色,有單瓣花,也有重瓣花。”

這三位德國植物學家發表的作品,整體上對西方的植物學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大批植物學著作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林恩哈特·法奇用這幅插圖來描述玫瑰的種群。圖中畫的是法國薔薇,顯示了開有單瓣花和重瓣花的同一植物的不同類型。

自16世紀起,植物學家們就一直想把大量植物納入一個分類體系,從而有可能對其進行整體描繪。同時,單個種類應當有一個簡潔的名字。凱斯帕·伯辛(Caspar Bauhim,1560—1624年)在1623年出版的著作《Pinax theatri botanici》中,對所有當時知名的植物種類(近6000種)進行了總結,其中37種是玫瑰。他通過這本書,率先對屬和種進行了系統區分。他將他的“Rosa”群分為園林玫瑰和野生玫瑰,并為17種園林玫瑰和19種野生玫瑰取了名字。

16世紀初奧托·布朗菲爾斯的植物學著作中已有十分寫實的插圖。上左圖右下角的花卉即為大馬士革玫瑰。

18世紀中期,卡爾·李內的這部著作為植物的分類和命名制定了科學的體系,這個體系沿用至今。

凱斯帕·伯辛出版于17世紀初的這部著作,率先對植物的種屬進行了區分。

伯辛的命名和分類法幾乎全部由卡爾·李內(Carl linné,1707—1778年)采用,其中玫瑰就是一例。李內在著作《Species plantarum》中,創造了二項式命名體系,這種體系至今仍在使用。根據這一體系,一種植物的名字由兩部分組成,名詞部分是屬名,如Rosa,后面的形容詞部分是種名,如canina。這種體系廢除了此前由伯辛采用的一些較長的習語,像“Rosa sylvestris vulgaris, flore odorato incarnato”,就是伯辛為同樣一種植物所用的名字。今天,我們仍能感覺到李內所產生的影響力,因為他創造的這個體系至今仍在使用。由于《Species plantarum》可以說是植物學命名的起點,所以國際上普遍認為,一種植物第一個有記錄的名字,有效性最大。作為栽培植物,玫瑰品種的名字主要分三個層次:屬,種和變種(栽培變種),其中變種所處的層次最低。屬和種的名字用的都是拉丁文,而變種名稱用的則是現代語言,同時用單引號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县| 大同市| 红桥区| 呼图壁县| 康保县| 辽阳县| 北流市| 宝丰县| 交城县| 临夏市| 措美县| 大化| 泸水县| 公主岭市| 长宁县| 庆元县| 攀枝花市| 侯马市| 比如县| 安国市| 南召县| 丹寨县| 高碑店市| 雷山县| 策勒县| 商洛市| 崇明县| 舞阳县| 玉龙| 宜阳县| 辽宁省| 广安市| 林口县| 通渭县| 出国| 合肥市| 都兰县| 高唐县| 巴马| 湘阴县| 双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