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唐山年鑒·2016
  • 唐山市地方志辦公室
  • 5313字
  • 2020-03-16 13:55:20

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概況】

2015年,唐山市委常委會17次研究改革工作,召開2次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專題會議。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焦彥龍就改革工作作62次批示,組織研究制定公車改革、人才政策、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等重要文件。市長丁繡峰多次主持召開政府常務會議,聚焦經濟、社會、農業農村等改革問題。為加強全市改革協調推進力度,市委將改革辦由臨時機構變成正式機構,與市委辦公廳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由市委常委、秘書長擔任改革辦主任,從市直單位選調9名干部充實改革辦。此外,各縣(市、區)、開發區(管理區)陸續成立改革辦,市直各單位明確一名班子成員分管改革,一個處室負責協調推進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年初制發《唐山市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舉措實施規劃(2015~2020年)》《中共唐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5年工作要點》及《責任分工》《中共唐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確定的重點改革任務“四個干”運行圖》等文件,明確各項改革責任分工、時間進度、成果要求,確保改革任務梯次接續、相互協調、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參照省委做法,制定考核辦法,從2015年開始,專項考核各縣(市、區)、市直各單位改革工作,考核結果納入市管班子、市管領導干部年終考評。建立工作臺賬、定期調度、督促檢查等制度,加強信息反饋,開設《改革動態》簡報,全年編發各地改革經驗信息15期,6篇文章被省委改革辦采用刊發。在市主流媒體開設《深化改革 創新發展》專欄,宣傳報道各地各單位推進改革經驗做法。截至年底,全市確定實施224項改革完成207項,占全部工作92.4%,其余17項改革任務中4項為跨年度任務,13項需等待上級政策出臺后再制定具體落實辦法。全年出臺改革文件209個,落實改革實踐舉措171項,形成63個改革亮點和特色經驗,被省級以上部門發文推廣、省以上領導批示或講話要求學習推廣,在全國、全省工作會議上作專題經驗介紹93次,爭取國家級和省級改革試點38個。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2015年,唐山市分2批銜接上級取消、下放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對應取消48項,調整21項;市本級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45項,其中取消13項、下放32項。全市行政許可事項149項,比上年精簡51%,數量在各設區市中最少。清理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公布市政府保留56項行政許可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和9項技術性服務事項清單。制定和完善《唐山市本級繼續實施的“三類事項”業務指導規范匯編》,行政審批事項辦理環節平均簡化17.6%,要件數量平均精簡10%。推行行政權力清單制度建設,5月底公開市政府44個部門1767項權力清單和運行流程圖,6月底公開市政府40個部門2712項責任,在全省建立最早、公示最早。推進政務服務“兩集中、兩到位”,27個部門245項事項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2015年新增57項)。市、縣兩級開通網上審批系統,322項審批業務可以在網上辦理,辦理環節總量、申請要件、辦理時限分別壓減17.6%、10%和61%。市、縣、鄉均建設高標準政務便民服務中心,推進為民服務全程代辦、重點項目全程代辦。對進駐市政務中心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實行上門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全程協辦、跟辦、代辦。在便民服務上完善智能排隊系統、安保監控系統等10類設施,提供傳真、復印、網絡查詢、報刊閱覽等免費服務。在重點項目代辦上,為重點項目建立專門檔案,每個項目確定2名專門代辦人員負責。推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4月在全省率先開展“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企業提交申請材料由原來30多項縮減到9項,審批程序由原來5個部門、12個工作日辦結轉變為1個窗口、4個工作日內辦結;10月1日實施“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2015年,全市登記市場主體7.44萬戶,其中中小微企業1.35萬戶,比上年分別增長24.6%和21.6%。推進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建設,完成市級投資項目目錄、事項和辦事指南梳理及上報,市級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正式上線運行。

【財政績效預算管理改革】

2015年,唐山市圍繞新預算法制定《關于深化預算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的意見》《項目庫管理辦法》等文件,推進全口徑預算管理,改進預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設立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提高預算水平。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公開市本級預決算信息,除涉密信息外,全市各部門、各縣區財政信息實現信息公開。10月底,全市綜合治稅平臺投入使用,利用先進數據倉庫和大數據技術,實現涉稅數據共享和應用。推廣使用政府公共財政綜合管理平臺,上線運行財務集中核算系統、OA辦公自動化系統、預算調整管理系統、國有資產管理系統等16個業務子系統,提高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

【科技體制改革】

2015年,唐山市落實省《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對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機制、成果轉化激勵機制等工作制發專項實施意見。制定《唐山市市級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實施方案》,設立科技風險投資基金,首期向唐山市達意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華發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投放2000萬元。制定《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推動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服務載體建設。7月,總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的唐山科技中心投入運營,入駐16家服務機構、5個創客團隊。全市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23個,比上年增長3.3倍。新增6個市級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8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示范機構。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020家,累計2568家,比上年增長65.9%,增長數量和幅度均居全省前列,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創造就業崗位16.5萬個。建立“唐山市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共享平臺”,注冊用戶102個、入網儀器2089臺(套),下發補貼資金9.04萬元,用于8個項目單位14個符合條件檢測項目。

【商貿流通和旅游體制改革】

2015年,唐山市實施電子商務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建設省級十大物流園區,促進商貿物流業發展,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33億元,比上年增長9%。建立服務外包隊伍體系,確定300多家服務外包企業和培訓機構,1個培訓學院、1個服務外包產業基地、1個服務外包示范園區,其中啟奧科技、華發教育2家服務外包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建立服務貿易進出口情況分析通報制度,組織近100家企業參加中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等專業性展會,服務外包呼叫中心、北航軟件學院校外人才實訓基地、豐南區與中關村合作工業互聯網等項目簽約。制定《唐山市出口企業精準幫扶方案》,擴大出口。全年外貿出口85億美元,居全省首位,占全省總量26%。在市中心區打造唐百大樓、八方購物、遠洋城、硅谷、南湖生活休閑娛樂5個商圈,涌現出天元、福地、高科等稅收“千萬元樓”。落實省政府《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放權各縣(市、區),推進景區管理體制和經營方式改革,推進京津冀區域旅游合作。清東陵創建國家“AAAAA級”景區,5個村被評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全年全市旅游業收入310億元,接待游客3400萬人次。

【農業農村體制改革】

2015年,唐山市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成外業權屬調查面積34.14萬公頃和二次公示無異議面積33.66萬公頃,占省達年度目標任務121.33%和119.6%。引導農民興辦各種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類型農民合作社,截至年底,全市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5家、省級57家,工商注冊農業合作社4473個,其中國家級18家、省級59家,農民合作社聯合社49家。制定《唐山市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推進組織體系、服務體系、經營體系、合作金融體系和管理體系創新,8個試點縣(市、區)縣、鄉兩級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新合作金融服務平臺分支機構和統籌保險、投資擔保業務全覆蓋。開展農村資金專業合作社試點工作,全市13個縣(市、區)開業經營資金專業合作社43家,發展入社社員1.7萬戶,向社員投放資金余額4.8億元。創新“政銀保”支農新機制,到位市財政貸款擔保資金1000萬元,可撬動1億元免抵押低息貸款額度,截至年底,發放貸款2100萬元,扶持農業項目11個。推進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和管護機制改革,創新河湖管護機制,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2015年,唐山市落實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展燃煤污染、揚塵污染等6個專項治理行動,淘汰落后產能,全年壓減鋼300萬噸、鐵260萬噸,削減煤炭消費量200萬噸,分別占全省46.7%、45.5%和40%。制定《唐山市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建設方案》,啟動實施《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市中心6座空氣自動監測站實行24小時連續監測,對城市空氣質量和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全年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上年增加23天,重度污染天氣減少30天,環境空氣質量改善15.8%。實行差別電價政策,對未按照規定標準和時限完成治理任務企業,每度電加收0.3元,倒逼企業加快環境治理,省物價局制發《關于推廣唐山市利用差別電價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做法的通知》,推廣唐山經驗。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對主要河流跨界斷面水質超標縣區扣繳生態補償金390萬元。在市中心區實行階梯水價和階梯氣價,落實執行基本水價和氣價用戶比例分別占居民總戶數93%和92%,同時對城市低保群體給予優惠;實現非居民存量氣和增量氣價格并軌,落實居民峰谷分時電價政策。落實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度,建立部門間協調聯動機制,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完善環保、公安雙重管理執法體制。2015年,開展“利劍斬污”、環保大檢查和環保治理專項行動,查處環境違法企業1328家,立案409起,行政拘留335人。

【社會體制改革】

2015年,唐山市制定《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制定33條政策措施,從失業保險結余基金中調劑1億元建立創業扶持資金,促進高校畢業生等各類人員就業創業。全年全市新增就業9.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2013年唐山市被確定為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試點市,2015年唐山市城鎮居民大病保險理賠人數152人,賠款288.99萬元;“新農合”大病保險報銷2.48萬人次,報銷1.17億元,報銷比例和封頂線均為全省最高。在全省率先將農民工和“城中村”人員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保障范圍,并將外來務工人員家屬子女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范圍。推進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付費方式改革,細化和規范總額預算、月份均值結算計算方法,醫療保險在全市范圍內統一個人賬戶記賬利率,在實現全市范圍內直接持卡結算基礎上,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結算系統上線,與7個試點城市互聯互通。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計息按照全省統一標準執行,企業養老保險實現“六統一”。失業保險費率由3%降至2%,生育保險費率由0.8%降至0.5%。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所有村衛生室按比例配齊鄉村醫生,鄉村醫生注冊9929人。推進生育服務證制度改革,取消一胎登記卡,推行網上辦證。推行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全市14個縣(市、區)和4個開發區(管理區)審批8032人,落實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水平正常調整機制,全市15.9萬在職人員兌現調資待遇,9.45萬離退休人員調整增加離退休費發放到位。公檢法部門開通官方網站、微信、微博,推行陽光司法指數考核評價辦法,推進司法公開,市、縣兩級主要行政執法部門制定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具體辦法,及時公開應公開執法信息。推進社會保障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全年向公安機關移送立案偵辦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10起、惡意違規醫療機構3家。落實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制度,量化行政處罰條款1600余項,細化違法行為3000余項,建立處罰裁量標準5000余項。清理規范政府規章及規范性文件,清理2014年底之前現行政府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市級政府規章保留39件,修改6件,市、縣兩級規范性文件保留1533件,廢止512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體系,645家安監系統監管的重點企業完成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任務,超省定任務38家,643家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企業完成誠信等級評定,超省定任務6家,856家規模以上企業建立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紀律檢查體制改革】

2015年,唐山市制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黨組)主體責任三項制度》,強化對“兩個責任”督導、檢查、考核和責任追究,問責40名履行主體責任不力、3名落實監督責任不力責任人。調整市反腐敗協調小組職能和成員單位,健全聯席會議、線索移送、辦案協作等工作機制。制定《紀檢監察機關線索處置和案件查辦“兩報告”工作程序》《一為主兩報告工作程序》等制度,加強紀檢監察機關與公安、檢察、審判機關銜接配合。全年全市查處各類案件1501件,黨政紀處分1747人,移送司法機關103人。1月,唐山市在河北省率先完成市紀委機關內設機構調整,調整后12個部門直接從事監督執紀問

責工作,人員編制占機關行政編制總數78.4%,紀檢監察室從4個增加至7個,人員編制占機關行政編制總數42%。監督檢查清理議事協調機構和紀委書記(紀檢組長)專職專用規定落實情況,未發現反彈現象。建立網絡輿情收集處理機制,市、縣均有專門機構負責收集網絡舉報線索。開展解剖式監督、辦案式監督、第三方監督,全年開展明察暗訪1527次,查處糾正“四風”問題562件。撤銷灤縣政府駐石辦事處、原市招商局駐廣州招商聯絡處2家駐省會城市辦事機構,經上級批準,市政府駐石辦事處、唐山市商務局駐上海招商聯絡處2家駐省會城市辦事機構予以保留并轉變職能。12月15日,省車改領導小組批復唐山市實施方案。

(付樹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游县| 万宁市| 上高县| 广灵县| 杨浦区| 定结县| 梁山县| 休宁县| 南乐县| 扎鲁特旗| 十堰市| 开平市| 武夷山市| 合山市| 大安市| 南汇区| 淮南市| 嘉祥县| 五原县| 石阡县| 宁海县| 卓资县| 仁怀市| 商城县| 华阴市| 南雄市| 甘泉县| 丹江口市| 和林格尔县| 荔浦县| 探索| 肥西县| 河池市| 镶黄旗| 安多县| 宜宾市| 博罗县| 德庆县| 于田县| 板桥市| 镇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