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系概論項目實踐教程
- 宋文興 余應坤
- 1951字
- 2020-01-07 17:24:51
案例精選
案例一 反“右派”斗爭始末
1956年2月,蘇聯共產黨召開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尖銳地揭露了斯大林在領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嚴重錯誤以及對他的個人崇拜所造成的嚴重后果,在蘇聯國內和國際上都引起極大的震動,先后爆發了“波匈”事件。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出現的矛盾也比較突出,有罷工、罷課事件的發生,一些地方干群關系緊張,黨的執政地位面臨考驗,黨的建設亟待加強。為了更好地發揮全國人民的積極性,更好地領導社會主義建設,中共中央從1957年4月起開展了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的整風運動,歡迎黨外群眾以“鳴放”的方式幫助共產黨整風。就在廣大群眾和黨外人士響應黨的號召,積極提出批評建議之時,也有少數人公開提出否定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論,中共中央遂決定轉而進行反右派運動,結果造成了嚴重的擴大化,這是共和國歷史上第一個政治上的重大失誤,影響深遠。
1957年2月,毛澤東發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論著,拉開了整風運動的序幕。3月24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北大教授費孝通的文章《知識分子的早春天氣》,引起轟動,北大教授傅鷹在北大座談會上言辭激烈的發言引起震動,兩位教授成為3月、4月的代表人物。5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中國共產黨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該《指示》指出:幾年來,在我們黨內,脫離群眾和脫離實際的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有了新的滋長,有必要在全黨開展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的整風運動,堅決執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以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從5月開始至6月初,中央統戰部和國務院第八辦公室聯合先后召開了38次民主黨派負責人及其他民主人士、黨外人士參加的座談會,有180多人次發言。《光明日報》先后在上海、廣州、蘭州、沈陽等九大城市召開黨外人士及高級知識分子座談會并及時報道,整風進入“大鳴大放”階段。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主席、民盟副主席章伯均、全國政協常委、民盟副主席、森林工業部部長羅隆基的發言被毛澤東認為是“大毒草”,稱他們為“章羅聯盟”。
1957年5月中旬,毛澤東寫了一篇題為《事情正在起變化》的文章,作為黨內文件發給高級干部閱讀。文章認為當時的形勢已經是“右派猖狂進攻”,要讓他們猖狂一個時期,讓他們走到頂點,要“誘敵深入,聚而殲之”。這篇文章標志著黨中央的指導思想發生了變化,運動的主題由整風轉向反擊右派。6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由毛澤東起草的《組織力量反擊右派分子的猖狂進攻》的黨內指示,認為“這是一場大戰,不打勝這一仗,社會主義是建不成的,并且有出‘匈牙利事件’的某些危險”。同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這是為什么?》,要求人們用階級斗爭的觀點觀察問題,得出結論。一場全國范圍的反右派斗爭就是按著這樣的部署,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7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由毛澤東起草的《文匯報的資產階級方向應當批判》的社論,標志著全國的反右派斗爭進入高潮,各行各業全部行動起來,反右派斗爭在更大范圍展開。中旬,中央在青島開會進一步布置反右斗爭,毛澤東發表了《1957年夏季的形勢》的文章,第一次正式提出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社會主義革命的命題,反右斗爭逐步轉向黨內。9月2日,中央在《關于嚴肅對待黨內右派分子問題的指示》中批評一些同志在反對右派的斗爭中犯有溫情主義的錯誤,使已經擴大了的反右斗爭進一步擴大化。
1958年夏,歷時一年多的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基本結束,全國有552877人被劃成右派分子,其中,相當多的人是學有專長的知識分子和有經營管理經驗的工商業者。一大批知識分子、愛國人士和黨的干部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使他們和他們的家屬長期遭受委屈和打擊,不能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這不僅是他們本人的不幸,也是國家民族的不幸。半數以上的右派分子失去了公職,相當多數被送去勞動教養或監督勞動,有些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少數在原單位留用的,也大多用非所長,在日后漫長的歲月中,許多人戴著右派的帽子凄然離開了人世。
1959年9月,中央發出分期分批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指示。從1959年到1964年,先后分五批給大約30萬的右派分子摘掉了帽子,這些人后來被稱為“摘帽右派”。“文革”期間,右派分子又被罪加一等,長時間等同于“地、富、反、壞”,成為“黑五類”之一。
粉碎“四人幫”后,中共中央決定給尚未摘掉帽子的右派分子全部摘掉帽子,并按照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對被劃為右派的人進行復查,把錯劃的改正過來。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國各地各部門根據三中全會“堅決地平反假案,糾正錯案,昭雪冤案”的精神,進行了認真的復查和改正,改正錯劃右派工作于1981年大體結束。
資料來源:劉勇、高化民.大爭論:新中國成立以來重要論爭實錄 [M].廣東:珠海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