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充符”,德充于內,則自有外見之符也(宣穎),即以無是無非、無好無惡之心對待事物(“德充于內”,即文中的“無人之情”),就能與社會混為一體(“外見之符”,即文中的“有人之形”)。
本篇和上一篇都是闡述個人棲息跡于社會的基本原則。本篇主要闡述的是殘疾人如何逍遙地棲居于社會。這里莊子的目的當然不是說殘疾人好,讓正常人也變成殘疾人,而是想通過這些故事打消殘疾人對自身殘疾的成見以及人們對殘疾人...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德充符”,德充于內,則自有外見之符也(宣穎),即以無是無非、無好無惡之心對待事物(“德充于內”,即文中的“無人之情”),就能與社會混為一體(“外見之符”,即文中的“有人之形”)。
本篇和上一篇都是闡述個人棲息跡于社會的基本原則。本篇主要闡述的是殘疾人如何逍遙地棲居于社會。這里莊子的目的當然不是說殘疾人好,讓正常人也變成殘疾人,而是想通過這些故事打消殘疾人對自身殘疾的成見以及人們對殘疾人...